消化

胃癌高危因素多,幽門螺杆菌感染居首位!

作者:韓雪靜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3-03-07
導讀

          數據顯示,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位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我國約占40%以上。其中,早期胃癌占比低,約20%,大多數胃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總體5年生存率僅35%。

關鍵字:  胃癌 

        數據顯示,我國胃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在各種惡性腫瘤中位居第四位和第三位,全球每年新發胃癌病例約120萬,我國約占40%以上。其中,早期胃癌占比低,約20%,大多數胃癌發現時已是中晚期,總體5年生存率僅35%。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滕貴根醫生在采訪中提到,目前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早期胃癌篩查的比例在不斷增加,早期病例經過及時治療5年生存率可達到90%以上。

01

胃癌致病高危因素

        據癌症中心數據顯示,胃癌發病率在40歲之前處於較低水平,40歲後快速上升,且呈現農村地區高於城市,中東部地區高於西部地區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高幽門螺杆菌感染率的國家,平均感染率在50%左右,幽門螺杆菌感染是胃癌最重要的危險因素,滕貴根醫生介紹了其他胃癌發病高危因素:

        愛吃煙熏煎炸食品、紅肉以及加工肉類等含有致癌物的食品,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不足;

        長期不良生活習慣,例如吸煙、大量飲酒;

        有一級親屬胃癌家族史;

        此外,不吃早餐,飲食不規律、吃飯速度快、暴飲暴食、吃剩菜飯都是胃癌的危險因素。

02

幽門螺杆菌和胃癌間的相關性

        1994年WHO將幽門螺杆菌定義為I類致癌原,2022年1月美國衛生和公共服務部也將幽門螺杆菌列為明確致癌物。滕貴根醫生表示,感染幽門螺杆菌不一定會得胃癌,二者之間有相關性,但也不能簡單地畫等號。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病因、多階段的過程,正常的胃黏膜發展到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演變的過程中,幽門螺杆菌主要作用於癌變的起始階段,使胃壁細胞分泌胃酸減少,利於胃內細菌繁殖和亞硝基化合物的形成。

        幽門螺杆菌陽性患者中基本都存在慢性活動性胃炎,有15%~20%會罹患消化性潰瘍,5%~10%的人群會罹患幽門螺杆菌相關性的消化不良,約1%的患者可能發生胃惡性腫瘤(胃癌、MALT淋巴瘤)。因此,感染幽門螺杆菌是胃癌的一個很重要的高危致病因素。

        大量研究表明,根除幽門螺杆菌是胃癌最主要的可控危險因素。所以麵對幽門螺菌感染不要恐慌,確診後及時就醫,祛除危險因素,定期內鏡篩查,就能夠極大概率上規避發生胃癌的風險。

03

幽門螺杆菌陽性是否必須根除

        滕貴根醫生提示,根除幽門螺杆菌的獲益在不同人之間是不一樣的,具有個體差異,對於感染者應進行個體化評估和處理。

        最新的幽門螺杆菌治療的共識意見推薦:隻要證實有幽門螺杆菌感染而無根除治療的抗衡因素,建議根除治療。

        根除幽門螺杆菌可改善胃黏膜炎症反應,阻止或延緩胃黏膜萎縮、腸上皮化生的發生和發展,部分逆轉萎縮和腸上皮化生,因此,在胃黏膜萎縮和(或)腸上皮化生發生前進行根除幽門螺杆菌,預防胃癌的效果要優於萎縮和(或)腸上皮化生發生後。

        滕貴根醫生表示,以前很多消化性潰瘍患者,甚至要通過手術才能治愈,而近年來,潰瘍穿孔手術越來越少,這是因為80%的胃潰瘍和90%以上的十二指腸潰瘍患者都是由幽門螺杆菌感染導致,根除幽門螺杆菌後,絕大多數的潰瘍患者能夠得到根治,潰瘍也因此不再複發。

        近幾年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技術在國內大力發展,使得早期胃癌可以內鏡下徹底治愈,但早期胃癌行ESD治療的患者每年異時性胃癌發生率為3%,對於幽門螺杆菌陽性的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療後並不是一勞永逸,根除幽門螺杆菌治療可以降低53%的異時性胃癌發生風險。

        除此以外,建議14歲以下的兒童不常規進行幽門螺杆菌的檢測和治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需要整體化地評估患者基礎疾病的合並情況,結合其他抗衡因素再整體化的評估,采用個體化的治療方案。

04

胃癌的篩查方法及早期篩查的重要性

        早期胃癌最大的特點是沒有症狀或者症狀缺乏特異性,因此臨床醫生早期胃癌的診斷麵臨很大的困難和挑戰。

        對胃癌高風險人群篩查可以進行胃蛋白酶原(Ⅰ和Ⅱ)、胃泌素-17和幽門螺杆菌抗體聯合檢測,這些血清學試驗可用於篩查胃黏膜萎縮,包括胃竇或胃體黏膜萎縮。基於年齡、性別、血清學指標、飲食習慣的胃癌風險分層量表,可以篩選出胃癌中高危人群,發現胃癌患者中70.8%屬於中高危人群,再結合內鏡檢查有助於提高胃癌檢出率。內鏡的普及和篩查對胃癌的早診早治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05

早期胃癌的篩查流程

        目前,我國胃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45歲。根據國內的流行病學數據,40歲以前胃癌的發病率較低,40歲後胃癌的發病率較高,因此建議40歲以上人群積極進行胃癌的篩查。

        胃癌高危人群:年齡大於40歲;胃癌高發區人群;幽門螺杆菌感染者;既往有萎縮性胃炎、胃潰瘍、胃息肉等癌前疾病;胃癌家族史;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鹽、醃熏食品、吸煙、重度飲酒)。

        早期胃癌篩查流程:

        1.胃癌高危人群,可以直接胃鏡檢查;

        2.胃癌高危人群先進行胃蛋白酶原、促胃泌素17,幽門螺杆菌抗體檢測,根據幽門螺杆菌是否陽性,是否萎縮進行分層,進而根除幽門螺杆菌,根據危險分層指導內鏡的檢查頻率(1-5年不等)。

        滕貴根醫生表示,不建議將血清胃蛋白酶原檢測、血清胃泌素17、胃癌相關抗原單獨用於胃癌篩查。

 

06

胃癌治療領域的重大突破

        目前治療胃癌采取多學科綜合治療(MDT)模式,結合消化內科、胃腸外科、放療科、化療科等多學科,有計劃、合理地使用手術、放化療和生物靶向治療,達到根治或最大幅度控製腫瘤的目的,延長患者生存期,提高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預後。

        值得慶賀的是,近年來,免疫治療如嵌合抗原受體修飾T細胞( CRA-T)療法對晚期胃癌治療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效果。

        胃癌的早診早治很關鍵,對於早期胃癌,可以通過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達到完全治愈的目的。

        滕貴根醫生在此呼籲社會廣大人群,年過40歲,無論有無消化道症狀,主動做做胃鏡,會大有裨益。

 

滕貴根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消化內科主治醫師博士

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慢病管理分會幽門螺杆菌與慢性胃病學組 委員

中國幽門螺杆菌信息中心編委會 副組長

中華醫學會腸外腸內營養學分會第五屆委員會NUSOC協作組 委員

中國醫療保健國際交流促進會中西醫結合消化病學分會 青年委員

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消化內鏡學專業委員會IBD專家委員會青年委員

《中華醫學雜誌》審稿專家

來源:國家衛生健康委百姓健康電視頻道、醫學論壇網

編輯:韓雪靜

審校:Catherine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