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產科

沉默的女性健康殺手——卵巢癌,應該如何治療?

作者:揚帆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2023-04-24
導讀

         卵巢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逐漸升高趨勢。由於卵巢癌深居盆腔且體積較小,早期特異症狀表現不明顯,因此早期診斷困難,盡管發病率要低於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但其死亡率卻高居婦科腫瘤首位,並且該種疾病的預後相較於其他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要差很多。 卵巢惡性腫瘤包括多種病理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上皮性癌,約占卵巢惡性腫瘤的80%,其次是惡性生殖細胞和性索間質腫瘤,分別約占全部類

關鍵字:  卵巢癌 

        卵巢癌是全球第二大常見婦科惡性腫瘤,發病率在世界範圍內呈逐漸升高趨勢。由於卵巢癌深居盆腔且體積較小,早期特異症狀表現不明顯,因此早期診斷困難,盡管發病率要低於子宮頸癌和子宮內膜癌,但其死亡率卻高居婦科腫瘤首位,並且該種疾病的預後相較於其他的女性生殖道惡性腫瘤要差很多。

        卵巢惡性腫瘤包括多種病理類型,其中最常見的是上皮性癌,約占卵巢惡性腫瘤的80%,其次是惡性生殖細胞和性索間質腫瘤,分別約占全部類型的10%和5%。

        卵巢癌診斷分4期,早期晚期看轉移

        針對卵巢癌,臨床上主要依據分期來預測預後並作出針對性的診療方案,同時結合CT、超聲、X光造影等,對治療方案進行適當的調整改變,進而提高卵巢癌治療效果。

        根據患者體內腫瘤是否發生擴散和轉移來劃分分期,主要分為4期:

        Ⅰ期:腫瘤尚未發生擴散,僅局限於卵巢,屬於早期,患者很難發現自身的異常症狀;

        Ⅱ期:腫瘤蔓延到子宮、輸卵管和盆腔等部位;

        Ⅲ期:病變包含一側或兩側的卵巢且更往骨盆腔外侵犯到腹膜上,或出現腹股溝淋巴結轉移等情況;

        Ⅳ期:腫瘤開始往腹腔外的遠處轉移,甚至可能會波及到肝等髒器,並且可在腹水中發現惡性細胞,屬於晚期。

        誘發卵巢癌的因素有哪些?

        1.易感基因導致的遺傳

        15~20%的卵巢癌發病是由於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的突變,其中包括BRCA1和BRCA2,攜帶這兩種基因致病突變的女性極大概率會患上卵巢癌。BRCA1突變攜帶者卵巢癌發病風險在44%,BRCA2突變攜帶者卵巢癌發病率17%,比普通人患病風險高出很多。

        除此之外,RAD51C、RAD51D、BRIP1、STK11等基因突變也與卵巢癌的發生有關,這些基因的突變可導致5%~15%甚至是更高的卵巢癌發生風險。

        2.不良生活習慣

        每個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正常情況下它們會處於動態平衡狀態,當這種動態平衡被打破,人體就很有可能罹患癌症,打破這種平衡的外因主要是不良生活習慣和行為方式。在各種壓力之下,很多女性存在飲食結構不合理、生活習慣不好等問題,導致女性身體體質過度酸化,進而誘發卵巢癌的發生。

        3.相關疾病以及生育等因素導致卵巢癌發生

        研究表明,一種常見的婦科良性疾病——子宮內膜異位症,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卵巢癌的前驅,主要類型有卵巢透明細胞癌和子宮內膜樣腺癌。此外,患有不孕症的女性、35歲後首次足月妊娠的女性以及從未足月妊娠的女性,其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較大。

        卵巢癌的免疫治療

        1.細胞免疫治療

        過繼性細胞免疫治療(adoptive cell therapy,ACT)是在體外選擇抗原特異性T細胞,並將其擴增到一定水平,進而獲得靶向性免疫應答。ACT有多種類型,其中細胞受體嵌合型T細胞(TCR-T)和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CAR-T)治療是主流。一項臨床研究表明,在所有化療完成後,腫瘤浸潤淋巴細胞的過繼轉移最有可能完全治愈晚期上皮性卵巢癌。

        2.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

        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又包括單獨應用免疫檢查點抑製劑治療、免疫檢查點抑製劑聯合化療、免疫檢查點抑製劑聯合靶向治療、不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聯合治療。目前應用於卵巢癌治療的PD-1抑製劑包括派姆單抗、阿維魯單抗、納武利尤單抗、派姆單抗聯合PARP抑製劑尼拉帕利。

        3.腫瘤疫苗

        腫瘤疫苗是一種主動免疫治療方式,其類型因所選腫瘤特異抗體的方法不同而有所區別。至今為止,已經開發出來的腫瘤疫苗包括細胞疫苗、肽/蛋白、表觀遺傳疫苗和基因疫苗。Maveropepimut-S是一種多肽癌症疫苗,該疫苗聯合低劑量環磷酰胺對於卵巢癌的疾病控製率可達到63%,可為複發性卵巢癌患者提供臨床益處。

        卵巢癌免疫微環境的抑製狀態是卵巢癌免疫治療的障礙之一,其會導致新誘導產生的具有抗腫瘤效應的細胞無法進入腫瘤微環境,進而無法有效殺傷腫瘤細胞。未來還需要深入分析免疫細胞亞群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免疫細胞-腫瘤細胞和免疫細胞-間質細胞之間的相互作用。

        參考文獻:

        [1]馬金燕,馮煒煒.基於腫瘤免疫微環境聯合免疫治療卵巢癌的研究進展[J].腫瘤預防與治療,2022,35(05):469-475.

        [2]蔣芳,向陽.卵巢癌免疫治療的現狀與進展[J].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誌,2021,37(06):630-634.DOI:10.19538/j.fk2021060109.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