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老年人好發缺鐵性貧血怎麼辦?中醫藥專家防治共識速覽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1-08-07
導讀

         缺鐵性貧血是老齡人群最常見的貧血類型。導致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鐵元素的攝入不足與吸收障礙以及丟失過多,針對上述病因進行早期幹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老齡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與進展。 專家共識確定了老齡缺鐵性貧血高危人群的定義,以下總結從背景、定義、篩查、診斷、管理、預防、治療等方麵詳細論述了老齡缺鐵性貧血的相關問題。共識的推出將有助於提高對老齡缺鐵性貧血及其高危人群的社會與醫療關注,培育老齡人群自

關鍵字:  中醫藥 

        缺鐵性貧血是老齡人群最常見的貧血類型。導致缺鐵性貧血的主要原因是鐵元素的攝入不足與吸收障礙以及丟失過多,針對上述病因進行早期幹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避免老齡缺鐵性貧血的發生與進展。

        專家共識確定了老齡缺鐵性貧血高危人群的定義,以下總結從背景、定義、篩查、診斷、管理、預防、治療等方麵詳細論述了老齡缺鐵性貧血的相關問題。共識的推出將有助於提高對老齡缺鐵性貧血及其高危人群的社會與醫療關注,培育老齡人群自我評估與預防意識,強化社區醫療點規範檢測行為,提高老齡缺鐵性貧血社區中醫藥防治水平,從而改善老齡人群健康水平、提高生存質量。

        背景

        據美國第3次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NHANES Ⅲ) 資料顯示,大約有300萬65歲以上的老年人患有貧血,男性和女性貧血發生率分別為10.6% 和11.0%。2005年我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對城鄉207077位居民血常規統計結果顯示,60歲以上老年人貧血患病率為29.1%。在貧血分類中,缺鐵性貧血是最常見類型。

        定義

        老齡缺鐵性貧血高危人群界定是指65歲( 包括65歲) 以上,具有缺鐵性貧血高危因素,如長期素食、慢性胃部疾患、慢性腸道疾病等持續存在,而未達到缺鐵性貧血診斷標準的老齡人群。

        篩查

        症狀體征與危險因素篩查

        老齡人群往往伴隨疾病較多,通常合並一種或多種疾病,某些基礎病症狀或體征會掩蓋缺鐵性貧血所產生的症狀與體征。因此,篩查時要仔細甄別,可以按照老齡缺鐵性貧血高危人群症狀與體征篩查表進行篩查。

        對經症狀、體征及危險因素篩查可疑或出現陽性結果的老年人,應勸導其進行相應的實驗室檢查。建議社區開展鐵蛋白檢測,可以首先快速篩查出儲鐵缺乏的人群。

        診斷

        因缺鐵性貧血是由鐵缺乏、缺鐵性紅細胞生成到缺鐵性貧血的遞進性動態發展過程,不同階段有不同診斷標準。

        鐵缺乏的診斷標準:

        符合以下任何 1 條即可診斷鐵缺乏。

        ①血清鐵蛋白( sSF)<14 μg /L。

        ②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

        缺鐵性紅細胞生成的診斷標準:

        符合鐵缺乏的診斷標準,同時有以下任何1條符合者即可診斷。

        ①運鐵蛋白飽和度<0.15。

        ②紅細胞遊離原卟啉 (FEP)>0.9 μmo1/L(0.5 mg/L) ( 全血) ,或血液鋅原卟啉(ZPP)>0.96 μmo1/L( 0.6 mg/L)( 全血) ,或 ZPP>3.0 μg/g 血紅蛋白( Hb) 。

        ③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15%。

        缺鐵性貧血的診斷標準:

        符合第①條和②-⑨條中任何2條以上者,可診斷為缺鐵性貧血。

        ①小細胞低色素貧血: 男性Hb<120 g/L,女性Hb<110 g/L,孕婦Hb<100 g/L;平均紅細胞體積<80 fl,平均紅細胞Hb含量<27 pg,平均Hb濃度<0.32; 紅細胞形態可有明顯低色素表現。

        ②有明確的缺鐵病因和臨床表現。

        ③血清鐵<8.95 μmol/L (0.5 mg/L ) ,總鐵結合力>64.44 μmol/L(3.6 mg/L) 。

        ④運鐵蛋白飽和度<0.15。

        ⑤骨髓鐵染色顯示骨髓小粒可染鐵消失,鐵粒幼紅細胞<15% 。

        ⑥紅細胞FEP>0.9 μmol/L(0.5 mg/L) ( 全血) ,或血液ZPP>0.96 μmo1/L(0.6 mg/L) ( 全血) ,或ZPP>3.0 μg/g Hb。

        ⑦SF<14 μg/L。

        ⑧血清可溶性運鐵蛋白受體濃度>26.5 nmol/L( 2. 25 mg/L) 。

        ⑨鐵劑治療有效。

        國內診斷缺鐵采用的SF標準有:

        SF<12 μg/L,SF<16 μg/L或SF<20 μg/L。但一般主張SF<12μg /L作為儲鐵耗盡,SF<20 μg/L表示儲鐵減少。如果考慮到感染因素,建議結合C反應蛋白(CRP) 和α1-酸性糖蛋白 (AGP) 來確定是否為鐵缺乏。當CRP≤5 mg/L 且AGP≤1 g/L 時,以SF<25 μg/L為鐵缺乏的判定標準; 當CRP>5 mg /L或 AGP>1 g/L時,以SF<32 μg/L為鐵缺乏的判定標準; 當CRP>5 mg/L 且AGP>1 g/L時,以SF<46 μg/L為鐵缺乏的判定標準。

        貧血分級標準:

        ①輕度: Hb 女性 90~110 g/L,男性 90~120 g /L。②中度: Hb 61~90 g/L。③重度: Hb 31~60 g/L。④極重度: Hb<31 g/L。

        管理和防治

        老齡缺鐵性貧血高危人群的管理,可理解為慢性疾病的綜合管理。完善缺鐵性貧血及其高危人群的管理體係,可有效減少疾病的發生與進展,預防或控製危險因素,減少用藥,控製醫療成本,節約社會衛生資源。

        生活起居

        起居適宜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①起居有節,飲食規律,戒煙戒酒,適當運動。②糾正偏食、素食、過度節食等不良習慣。③控製過度減肥,保證營養均衡。④保持樂觀情緒,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飲食護理

        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麵: ①攝入充足的食物,保證大豆製品、乳製品的攝入。② 適量增加瘦肉、禽、魚、動物肝髒和動物血的攝入。③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④ 飯前、飯後 1 h 內不宜飲用濃茶、咖啡。⑤ 鼓勵膳食攝入不足或者存在營養不良的老年人使用含鐵、葉酸、維

        生素 B12的營養素補充劑和強化食物。

        預防鐵攝入不足

        老年人器官功能出現不同程度的衰退以及受慢病、共病和多重用藥的影響,加上生活或活動能力降低,容易出現早飽和食物攝入不足,從而發生營養不良、貧血等問題。在經典的辨證施治、遣藥組方的基礎上,可以適當補充古籍所記載的有利於血液化生的造血物質,如皂釩( 綠礬) 、針砂、膽礬、代赭石、磁石、生鐵落等,以避免鐵缺乏。

        預防鐵吸收不良

        胃大部切除及胃空腸吻合術後、慢性腹瀉、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以及長期飲用濃茶或咖啡均可以影響鐵的吸收不良。

        預防鐵丟失過多

        痔瘡出血、潰瘍出血、裂孔疝破裂、結腸炎出血、多次過量獻血、服用阿司匹林或其他藥物導致出血、外科手術出血、急性創傷出血等均可以導致鐵丟失過多。

        中成藥預防

        最好選擇擇說明中明確標定具有治療缺鐵性貧血的適應症、或具有改善貧血症狀的作用、或含有利於血液化生的造血物質的中成藥,如益中生血膠囊( 片) 、桃芪生血膠囊、生血寧片、生血寶合劑( 顆粒) 、健脾生血顆粒、再造生血膠囊( 片) 、複方阿膠漿、血速升顆粒、益氣維血膠囊( 顆粒、片,含有豬血提取物) 、複方皂礬丸( 含有皂礬) 等可以起到良好的預防效果。

        治療

        有效的治療不但可以治愈疾病,還可預防疾病複發。治療可以采用以下不同的方法。

        中藥湯劑治療

        辨證施治服用湯劑是治療缺鐵性貧血的經典方法。可以參照相應證候類型進行辨證施治。①脾胃虛弱證: 宜健脾和胃,選擇香砂六君子湯( 《時方歌括》) 加味。②心脾兩虛證: 宜補益心脾,選擇歸脾湯( 《濟生方》) 加減。③脾腎雙虧證: 宜健脾益腎,選擇異功散( 《小兒藥證直訣》) 合六味地黃丸加減。

        中成藥治療

        中成藥特別是在說明書中標定有治療缺鐵性貧血適應症的中成藥多數已有循證醫學證據,服用方便,更適合在社區醫療衛生站應用。目前研究和應用較多的有生血寶合劑、益氣維血膠囊( 顆粒、片) 、益中生血膠囊( 片) 、複方阿膠漿和健脾生血顆粒。在運用上述中成藥時,也要基於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按照說明書中標定的功能主治,結合患者臨床證候選擇應用,才能獲得治療疾病與改善症狀的雙重療效。

        參考資料:

        羅梅宏,崔樂樂,孫偉正,陳信義.老齡缺鐵性貧血高危人群社區中醫藥防治專家共識[J].現代中醫臨床,2021,28(04):29-35.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