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點亮抗癌之路 | 未雨綢繆,做好健康守“胃”軍

作者:會飛的大胖紙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1-04-19
導讀

         藥物發展迅猛,堅持治療的同時可能重新獲得治愈機會。

關鍵字:  胃癌 |  

今年3月28日,廖啟智先生因罹患胃癌去世。而廖啟智先生從發現胃癌到去世期間僅僅間隔3個多月,讓人惋惜的同時,也發人深省。究竟我們應如何麵對胃癌呢?

本期節目特別邀請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胰胃外科病區主任、中國抗癌協會腫瘤防治科普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田豔濤談一談胃癌的篩查、治療和康複。

 

“胃”雨綢繆——它離我們很近!

胃癌在我國無論是發病,還是死亡均排名前三,全球44%的胃癌患者都在中國。目前,我國胃癌的發病人數和死亡人數仍位居世界第一,並逐漸呈現年輕化趨勢。

早期胃癌有哪些危險信號?

我國是不折不扣的胃癌大國,不論是發病率還是死亡率都非常高,因此能在胃癌早期發現胃癌非常重要。胃癌是一個和我們生活習慣息息相關的腫瘤,在日常生活中胃癌也會有一些蛛絲馬跡,給我們一些警示信號。

信號一:腹部上方出現飽脹不適或疼痛,疼痛規律出現變化

無論是胃炎還是胃潰瘍,發病時的腹痛都有自身特點。一旦疼痛變得持續且毫無規律,就應警惕癌變的發生。

信號二:無緣無故出現食欲下降、消化不良,體重不斷減輕

胃病患者消化能力減弱,易出現食欲減退、腹瀉、乏力等症狀,若短期內症狀急劇惡化且吃藥也完全無法緩解病情,這就可能是癌變信號。

信號三:反複出現燒心反酸、惡心嘔吐

人們感覺燒心、反酸,往往是因為胃裏的食物“跑”到了食管裏。若胃食管反流頻頻發作,可能是胃癌到來的信號。

信號四:大便潛血陽性或黑便

如果患者在沒有吃血豆腐豬肝之類食物的情況下,出現了“毫無原因”的大便發黑或潛血陽性,應考慮是否有胃癌的可能性。

信號五:上腹部、鎖骨上淋巴結、直腸前凹腫塊

如果在上腹部摸到質地比較硬、不易推動的腫塊,鎖骨上淋巴結腫大、直腸前凹捫及腫塊,要警惕是胃癌轉移所致。

感染幽門螺杆菌一定患胃癌嗎?

盡管早期胃癌有跡可循,但遺憾的是早期胃癌沒有特異性症狀,即使出現了早期胃癌的危險信號也很容易被人忽視。因此胃癌的篩查工作非常重要,了解胃癌危險因素、識別胃癌高危人群可以有效幫助人們進行胃癌篩查。

從流行病學角度來看,40歲以上的人,胃癌發病率會顯著提升。

圖1 胃癌篩查對象[中國早期胃癌篩查流程專家共識意見(2017年,上海)]

幽門螺杆菌(Hp)感染是最為人們熟知的胃癌致病因素。它是胃癌的一級致癌原,也是40歲以下人群癌前病變相關的唯一危險因素。Hp感染增加總體胃癌風險達2~3倍,世界衛生組織的報告顯示,50%的胃癌與Hp感染有關。

我國有8億Hp感染者,感染率高達59%,是公認的Hp感染大國。盡管Hp感染會提高胃癌患病風險,但感染者的胃癌發生率僅僅隻有不到2%。即便感染Hp,通過口服治療藥物,10~14天後基本可以治愈。因此,麵對Hp感染大家不必過度恐慌。

正確麵對胃癌,警惕早期胃癌的危險信號,加強對於胃癌篩查是預防胃癌的關鍵。

 

“胃”言大義——如何趕走胃癌?

早期胃癌的5年生存率超過90%,進展期胃癌則低於20%,但全國胃癌早診率仍低於20%……可見越早期的胃癌,經治療後的效果越好,可絕大多數患者發現胃癌時已經是中晚期,他們又該如何治療呢?

中晚期胃癌能不能手術?

我們知道,早期胃癌在治療上難度相對更低,療效也更好,更易達到治愈或根治的目的。但臨床中更多的胃癌患者在發現胃癌的時候就已經進展至中晚期了,此時患者雖然已經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時機,真的就完全不能通過手術治療達到治愈的效果了嗎?

並非如此,部分中晚期患者完全有機會可以通過前期的藥物治療達到腫瘤縮小、降期的目的,進而獲得手術治療的機會。就好比打仗,當敵人數量較少、規模不大時候,我們可以直接派出精銳部隊一舉殲滅。但是,但若敵人數量較多、規模龐大的話,可能我們就需要空軍、導彈部隊將大部分敵軍殲滅,再通過地麵精銳部隊將敵人徹底清除。

臨床中我們在麵對進展期胃癌的患者時,可以先通過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甚至是化療等藥物治療手段先對患者進行治療,以達到使患者腫瘤縮小、降期的目的,當我們通過上述治療手段殲滅了大部分敵軍時,便可以對殘存的腫瘤病灶進行手術切除。切除後為防止腫瘤死灰複燃,還可能會對患者進行再一次的藥物治療,已徹底殲滅敵軍的殘存勢力。

淋巴結清掃有什麼意義?

胃表麵遍布著密密麻麻的淋巴網,癌細胞非常容易通過淋巴管擴散到周圍的淋巴結,淋巴結轉移也就成了胃癌最常見的轉移方式。因此,外科手術治療必須把這些有可能轉移的淋巴結一網打盡。

圖2 胃周圍淋巴結示意圖

同時,淋巴結轉移率也是判斷胃癌患者預後的重要指標,淋巴結轉移率與腫瘤的浸潤深度、腫瘤大小有關。國際抗癌聯盟(UICC)第五版和美國癌症聯合委員會(AJCC)中TNM分期規定,對於胃癌,淋巴結清掃數目至少要達到15枚,最好能大於30枚。隻有淋巴結清掃達到有效數目,才能更準確地對患者病理分期及預後做出判斷。

 

“胃”善最樂——如何享受人生?

胃癌切除術屬於大手術在切除部分胃組織的同時,往往需要清掃周圍淋巴結,胃癌患者接受治療後需要一個恢複的過程,這裏有什麼學問呢?

如何幫助終末期患者恢複?

若患者的確已經處於終末期可以說是“藥石罔效”的一種狀態下,這時醫生會將患者生存質量放在第一位,盡量減輕患者痛苦為主,幫助其在生命最後階段有一個比較好的生活質量,在此基礎上兼顧生命的長度。

此時,患者及家屬也不要放棄治療的機會。近年來抗腫瘤治療藥物發展迅猛,也許在堅持治療的同時可以重新獲得治愈的可能。

曾經有一名患者,食管胃結合部確診腫瘤時發現已經發生了轉移,肝髒可見十餘個轉移病灶。按當時的情況判斷,患者可以說是“沒救”了。但在之後這名患者接受靶向、免疫治療時對藥物非常敏感,以致肝髒轉移灶全部消失。也重新贏得了胃切除手術治療的機會,患者“奇跡”般的又生存了很多年。

胃癌是個“精神病”?

胃在人體中是一個勞模器官,因此一定要注意嗬護我們的胃。尤其是胃癌患者在經受手術治療後更要重視胃部護理,盡量做到少食多餐、細嚼慢咽,戒煙戒酒,適當補充鈣和維生素。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卻又常常被人們忽視的就是,情緒對於胃癌疾病的影響。長期的暴怒、抑鬱等不良情緒會造成胃損傷,不良情緒可通過神經係統影響到胃,造成胃黏膜損傷、糜爛、出血,大量的科學研究及動物實驗也證明了這一點。

通過回溯廖啟智先生過往生活可以發現,他雖然很少抽煙喝酒,但日常生活不規律、高強度工作都是罹患胃癌的危險因素。作為一名父親,從愛子患癌到痛失愛子,照顧抑鬱的妻子,多年緊張、壓抑的情緒可能是導致其身體垮掉的重要誘因。

所以說,胃癌是“精神病”不無道理。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