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7~24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新鮮出爐

作者: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 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日期:2015-12-12
導讀

          本指南所稱7~24月齡嬰幼兒是指滿6月齡(出生180天)後至2周歲(滿24月齡)的嬰幼兒。

        本指南所稱7~24月齡嬰幼兒是指滿6月齡(出生180天)後至2周歲(滿24月齡)的嬰幼兒。

        對於7~24月齡嬰幼兒,母乳仍然是重要的營養來源,但單一的母乳喂養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其對能量以及營養素的需求,必須引入其他營養豐富的食物。與此同時,7~24月齡嬰幼兒胃腸道等消化器官的發育、感知覺以及認知行為能力的發展,也需要其有機會通過接觸、感受和嚐試,逐步體驗和適應多樣化的食物,從被動接受喂養轉變到自主進食。這一過程從嬰兒7月齡開始,到24月齡時完成。這一年齡段嬰幼兒的特殊性還在於,父母及喂養者的喂養行為對其營養和飲食行為有顯著的影響。順應嬰幼兒需求喂養,有助於健康飲食習慣的形成,並具有長期而深遠的影響。

        7~24月齡嬰幼兒處於1000日機遇窗口期的第三階段,適宜的營養和喂養不僅關係到近期的生長發育,也關係到長期的健康。針對我國7~24月齡嬰幼兒營養和喂養的需求,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基於目前已有的證據,同時參考WHO等的相關建議,提出7~24月齡嬰幼兒的喂養指南。

        【推薦條目】

        1. 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2. 從富含鐵的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

        3. 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4.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5. 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6. 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

        1. 繼續母乳喂養,滿6月齡起添加輔食

        【提要】

        母乳仍然可以為滿6月齡(出生180天)後嬰幼兒提供部分能量,優質蛋白質、鈣等重要營養素,以及各種免疫保護因子等。繼續母乳喂養也仍然有助於促進母子間的親密連接,促進嬰幼兒發育。因此7~24月齡嬰幼兒應繼續母乳喂養。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時,需要以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嬰兒滿6月齡時,胃腸道等消化器官已相對發育完善,可消化母乳以外的多樣化食物。同時,嬰兒的口腔運動功能,味覺、嗅覺、觸覺等感知覺,以及心理、認知和行為能力也已準備好接受新的食物。此時開始添加輔食,不僅能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也能滿足其心理需求,並促進其感知覺、心理及認知和行為能力的發展。

        【關鍵推薦】

        1.嬰兒滿6月齡後仍需繼續母乳喂養,並逐漸引入各種食物。

        2.輔食是指除母乳和/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種性狀的食物。

        3.有特殊需要時須在醫生的指導下調整輔食添加時間。

        4.不能母乳喂養或母乳不足的嬰幼兒,應選擇配方奶作為母乳的補充。

        2. 從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步添加達到食物多樣

        【提要】

        7~12月齡嬰兒所需能量約1/3~1/2來自輔食,13~24月齡幼兒約1/2~2/3的能量來自輔食,而母乳喂養的嬰幼兒來自輔食的鐵更高達99%。因而嬰兒最先添加的輔食應該是富鐵的高能量食物,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在此基礎上逐漸引入其他不同種類的食物以提供不同的營養素。

        輔食添加的原則:每次隻添加一種新食物,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細到粗,循序漸進。從一種富鐵泥糊狀食物開始,如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逐漸增加食物種類,逐漸過渡到半固體或固體食物,如爛麵、肉末、碎菜、水果粒等。每引入一種新的食物應適應2~3天,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嘔吐、腹瀉、皮疹等不良反應,適應一種食物後再添加其他新的食物。

        【關鍵推薦】

        1.隨母乳量減少,逐漸增加輔食量。

        2.首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富鐵的泥糊狀食物。

        3.每次隻引入一種新的食物,逐步達到食物多樣化。

        4.從泥糊狀食物開始,逐漸過渡到固體食物。

        5.輔食應適量添加植物油。

        3. 提倡順應喂養,鼓勵但不強迫進食。

        【提要】

        隨著嬰幼兒生長發育,父母及喂養者應根據其營養需求的變化,感知覺,以及認知、行為和運動能力的發展,順應嬰幼兒的需要進行喂養,幫助嬰幼兒逐步達到與家人一致的規律進餐模式,並學會自主進食,遵守必要的進餐禮儀。

        父母及喂養者有責任為嬰幼兒提供多樣化,且與其發育水平相適應的食物,在喂養過程中應及時感知嬰幼兒所發出的饑餓或飽足的信號,並作出恰當的回應。尊重嬰幼兒對食物的選擇,耐心鼓勵和協助嬰幼兒進食,但絕不強迫進食。

        父母及喂養者還有責任為嬰幼兒營造良好的進餐環境,保持進餐環境安靜、愉悅,避免電視、玩具等對嬰幼兒注意力的幹擾。控製每餐時間不超過20分鍾。父母及喂養者也應該是嬰幼兒進食的好榜樣。

        【關鍵推薦】

        1.耐心喂養,鼓勵進食,但決不強迫喂養。

        2.鼓勵並協助嬰幼兒自己進食,培養進餐興趣。

        3.進餐時不看電視、玩玩具,每次進餐時間不超過20分鍾。

        4.進餐時喂養者與嬰幼兒應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為獎勵或懲罰。

        5.父母應保持自身良好的進食習慣,成為嬰幼兒的榜樣。

        4. 輔食不加調味品,盡量減少糖和鹽的攝入

        【提要】

        輔食應保持原味,不加鹽、糖以及刺激性調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於提高嬰幼兒對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減少偏食挑食的風險。淡口味食物也可減少嬰幼兒鹽和糖的攝入量,降低兒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強調嬰幼兒輔食不額外添加鹽、糖及刺激性調味品,也是為了提醒父母在準備家庭食物時也應保持淡口味,即為適應嬰幼兒的需要,也為保護全家人的健康。

        【關鍵推薦】

        1.嬰幼兒輔食應單獨製作。

        2.保持食物原味,不需要額外加糖、鹽及各種調味品。

        3.1歲以後逐漸嚐試淡口味的家庭膳食。

        5. 注重飲食衛生和進食安全

        【提要】

        選擇新鮮、優質、無汙染的食物和清潔水製作輔食。製作輔食前須先洗手。製作輔食的餐具、場所應保持清潔。輔食應煮熟、煮透。製作的輔食應及時食用或妥善保存。進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進餐環境清潔、安全。

        嬰幼兒進食時一定要有成人看護,以防進食意外。整粒花生、堅果、果凍等食物不適合嬰幼兒食用。

        【關鍵推薦】

        1.選擇安全、優質、新鮮的食材。

        2.製作過程始終保持清潔衛生,生熟分開。

        3.不吃剩飯,妥善保存和處理剩餘食物。

        4.飯前洗手,進食時應有成人看護,並注意進食環境安全。

        6. 定期監測體格指標,追求健康生長

        【提要】

        適度、平穩生長是最佳的生長模式。每3個月一次定期監測並評估7~24月齡嬰幼兒的體格生長指標有助於判斷其營養狀況,並可根據體格生長指標的變化,及時調整營養和喂養。對於生長不良、超重肥胖,以及處於急慢性疾病期間的嬰幼兒應增加監測次數。

        【關鍵推薦】

        1.體重、身長是反映嬰幼兒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

        2.每3個月一次,定期測量身長、體重、頭圍等體格生長指標。

        3.平穩生長是最佳的生長模式。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

更多相關閱讀:

《嬰兒喂養指南》(0-6個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