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嬰兒喂養指南》(0-6個月)新鮮出爐!

作者: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 來源:中國營養學會 日期:2015-08-06
導讀

          0~6月齡嬰兒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高於其他任何時期。但嬰兒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謝廢物的排泄能力仍較低。母乳既可提供優質、全麵、充足和結構適宜的營養素, 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適應嬰兒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並促進其器官發育和功能成熟。

關鍵字:  嬰兒喂養指南 

        0~6月齡嬰兒期是一生中生長發育的第一個高峰期,對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高於其他任何時期。但嬰兒消化器官和排泄器官發育尚未成熟,功能不健全,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及代謝廢物的排泄能力仍較低。母乳既可提供優質、全麵、充足和結構適宜的營養素, 滿足其生長發育的需要,又能完美地適應嬰兒尚未成熟的消化能力,並促進其器官發育和功能成熟。此外,0~6月齡嬰兒需要完成從宮內依賴母體營養到宮外依賴食物營養的過渡,來自母體的乳汁是完成這一過渡最好的食物,基於任何其他食物的喂養方式都不能與母乳喂養相媲美。純母乳喂養能滿足6月齡內嬰兒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的需要,母乳中的營養素和多種生物活性物質構成一個特殊的生物係統,為嬰兒提供全方位嗬護,助其在離開母體子宮的保護後,仍能順利地適應大自然的生態環境,健康成長。

        0~6月齡嬰兒處於1000日機遇窗口期的第二個階段,營養作為最主要的環境因素對其生長發育和後續健康持續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母乳中適宜數量的營養既能提供嬰兒充足而適量的能量,又能避免過度喂養,使嬰兒獲得最佳的、健康的生長速率,為一生的健康奠定基礎。因此,對0~6月齡的嬰兒應給予純母乳喂養。

        針對我國0~6月齡嬰兒的喂養需求和可能出現的問題,基於目前已有的充分證據,同時參考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和其他國際組織的相關建議,提出0-6月齡嬰兒喂養指南

        1. 產後盡早開奶,堅持新生兒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提要】初乳富含營養和免疫活性物質,有助於腸道功能發展,並提供免疫保護。母親分娩後,應盡早開奶,讓嬰兒開始吸吮乳頭,獲得初乳並進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嬰兒出生後第一口食物應是母乳,有利於預防嬰兒過敏,並減輕新生兒黃疸、體重下降和低血糖的發生。此外,讓嬰兒盡早反複吸吮乳頭,是確保成功純母乳喂養的關鍵。嬰兒出生時,體內具有一定的能量儲備,可滿足至少三天的代謝需求,開奶過程中不用擔心新生兒饑餓,可密切關注嬰兒體重,生後體重下降隻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堅持純母乳喂養。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乳腺按摩等輔助因素,有助於順利成功開奶。準備母乳喂養應從孕期開始。

        【關鍵推薦】

        分娩後盡早開始讓嬰兒反複吸吮乳頭。

        嬰兒出生後的第一口食物應該是母乳。

        生後體重下降隻要不超過出生體重的7%就應堅持純母乳喂養。

        嬰兒吸吮前不需過分擦拭或消毒乳頭。

        溫馨環境、愉悅心情、精神鼓勵、乳腺按摩等輔助因素,有助於順利成功開奶。

        2. 堅持6月齡內純母乳喂養

        【提要】 母乳是嬰兒最理想的食物,純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6月齡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此外,母乳有利於腸道健康微生態環境建立和腸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過敏發生的風險。母乳喂養營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環境,給嬰兒最大的安全感,有利於嬰兒心理行為和情感發展,母乳喂養的嬰兒最聰明。母乳喂養經濟、安全又方便,同時有利於避免母體產後體重滯留,並降低母體乳腺癌、卵巢癌和2型糖尿病的風險。應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母乳喂養需要全社會的努力,專業人員的技術指導,家庭、社區和工作單位的積極支持。充分利用政策和法律保護母乳喂養。

        【關鍵推薦】

        純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6月齡以內所需要的全部液體、能量和營養素,應堅持純母乳喂養6個月。

        按需喂奶,兩側乳房交替喂養;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堅持讓嬰兒直接吸吮母乳,盡可能不使用奶瓶間接喂哺人工擠出的母乳。

        特殊情況需要在滿6月齡前添加輔食的,應谘詢醫生或其他專業人員後謹慎做出決定。

        3. 順應喂養,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

        【提要】母乳喂養應順應嬰兒胃腸道成熟和生長發育過程,從按需喂養模式到規律喂養模式遞進。嬰兒饑餓是按需喂養的基礎,饑餓引起哭鬧時應及時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特別是3月齡以前的嬰兒。嬰兒生後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進食規律,家長應明確感知其進食規律的時間信息。隨著月齡增加,嬰兒胃容量逐漸增加,單次攝乳量也隨之增加,哺喂間隔則會相應延長,喂奶次數減少,逐漸形成規律哺喂的良好飲食習慣。如果嬰兒哭鬧明顯不符平日進食規律,應該首先排除非饑餓原因,如胃腸不適等。非饑餓原因哭鬧時,增加哺喂次數隻能緩解嬰兒的焦躁心理,並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應及時就醫。

        【關鍵推薦】

        母乳喂養應從按需喂養模式到規律喂養模式遞進。

        饑餓引起哭鬧時應及時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不要強求喂奶次數和時間,特別是3月齡以前的嬰兒。

        隨著嬰兒月齡增加,逐漸減少喂奶次數,形成規律哺喂的良好飲食習慣。

        嬰兒異常哭鬧時,應考慮非饑餓原因,應積極就醫。

        4. 生後數日開始補充維生素D,不需補鈣。

        【提要】人乳中維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養兒不能通過母乳獲得足量的維生素D。適宜的陽光照射會促進皮膚中維生素D的合成,但鑒於養育方式的限製,陽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齡內嬰兒獲得維生素D的最方便途徑。嬰兒出生後數日就應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 10μg (400 IU)。純母乳喂養能滿足嬰兒骨骼生長對鈣的需求,不需額外補鈣。推薦新生兒出生後補充維生素K,特別是剖宮產的新生兒。

        【關鍵推薦】

        嬰兒生後數日開始每日補充維生素D3 10μg (400 IU)。

        純母乳喂養的嬰兒不需要補鈣。

        新生兒出生後應肌肉注射維生素K1 1mg。

        5. 嬰兒配方奶是不能純母乳喂養時的無奈選擇

        【提要】 由於嬰兒患有某些代謝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傳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無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純母乳喂養嬰兒時,建議首選適合於0∼6月齡嬰兒的配方奶喂養,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養嬰兒。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隻能作為純母乳喂養失敗後無奈的選擇,或者6月齡後對母乳的補充。6月齡前放棄母乳喂養而選擇嬰兒配方奶,對嬰兒的健康是不利的。

        【關鍵推薦】

        任何嬰兒配方奶都不能與母乳相媲美,隻能作為母乳喂養失敗後的無奈選擇,或母乳不足時對母乳的補充。

        以下情況,建議選用適合於0∼6月齡嬰兒的配方奶喂養:

        a 嬰兒患有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症、嚴重母乳性高膽紅素血症。

        b 母親患有HIV和人類T淋巴細胞病毒感染、結核病、水痘-帶狀皰疹病毒、單純皰疹病毒、巨細胞病毒、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期間,以及濫用藥物、大量飲用酒精飲料和吸煙、使用某些藥物、癌症治療和密切接觸放射性物質。

        c 經過專業人員指導和各種努力後,乳汁分泌仍不足。

        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態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養0∼6月齡嬰兒。

        6. 監測體格指標,保持健康生長

        【提要】身長和體重是反映嬰兒喂養和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疾病或喂養不當、營養不足會使嬰兒生長緩慢或停滯。6月齡前嬰兒應每半月測一次身長和體重,病後恢複期可增加測量次數,並選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判斷嬰兒是否得到正確、合理喂養。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過快、過慢生長都不利於兒童遠期健康。嬰兒生長存在個體差異,也有階段性波動,不必相互攀比生長指標。母乳喂養兒體重增長可能低於配方奶喂養兒,隻要處於正常的生長曲線軌跡,既是健康的生長狀態。

        【關鍵推薦】

        身長和體重是反映嬰兒喂養和營養狀況的直觀指標。

        6個月齡前嬰兒每半月測量一次身長和體重,病後恢複期可增加測量次數。

        選用世界衛生組織的《兒童生長曲線》判斷生長狀況。

        出生體重正常嬰兒的最佳生長模式是基本維持其出生時在群體中的分布水平。

        嬰兒生長有自身規律,不宜追求參考值上限。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修訂專家委員會(婦幼人群指南修訂專家工作組)

        注: 相關實踐應用和製定依據請參見專業版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