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BMC Surg:縫線複位聯合改良克氏針張力帶治療髕骨粉碎性骨折

作者:醫路坦克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2023-08-25
導讀

         粉碎性髕骨骨折占手術治療髕骨骨折的55%。粉碎性髕骨骨折通常是由直接和間接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能影響膕腓韌帶(PFLs)。由於膝關節伸肌機製的關鍵功能,髕骨骨折需要解剖複位並穩定固定,以便早期康複。髕骨骨折的手術目標是在恢複關節一致性的同時重建伸肌機製。盡管已有多種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的方法,但張力帶固定因其熟悉和簡單而成為治療髕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 鑒於髕骨骨折類型的多樣性,目前還沒有

        粉碎性髕骨骨折占手術治療髕骨骨折的55%。粉碎性髕骨骨折通常是由直接和間接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可能影響膕腓韌帶(PFLs)。由於膝關節伸肌機製的關鍵功能,髕骨骨折需要解剖複位並穩定固定,以便早期康複。髕骨骨折的手術目標是在恢複關節一致性的同時重建伸肌機製。盡管已有多種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的方法,但張力帶固定因其熟悉和簡單而成為治療髕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

        鑒於髕骨骨折類型的多樣性,目前還沒有公認的治療粉碎性骨折類型的金標準手術技術。與所有關節內骨折一樣,粉碎性髕骨骨折的總體目標是恢複關節麵穩定一致。由於骨折碎片小而多,常規的大骨折碎片複位在粉碎性髕骨骨折複位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在我們采用這項技術的開始,我們使用了一種簡單且可操作的複位技術來治療一些粉碎性髕骨骨折。隻需縫合髕骨骨膜即可完成骨折複位。目前,縫合複位技術在一些骨折中有相應的應用。早在1978年,Miller等就提出在治療粉碎性眶上骨折時,可以通過縫合撕裂骨膜來固定不穩定的骨碎片。h.s.s song等報道了縫合橋複位固定治療肱骨大結節粉碎性骨折,Michael G. Kogan等提出了關節鏡下脛骨髁間隆起脫位撕脫性骨折的縫合固定技術,患者取得了滿意的效果。在大多數情況下,縫線複位是治療小碎片粉碎性骨折的好方法。然而,在保存粉碎性髕骨骨折方麵,尚無更多的應用報道。我們從這種撕脫或粉碎性骨折的縫合複位技術中學習;因此,我們圖解地將該技術定義為SR。初步研究結果表明,與常規複位(CR)相比,該複位技術可能有助於減少術中骨折複位時間。

        目前,我們已經將這種複位技術應用於一組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並對他們進行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隨訪。因此,本研究的目的是評估和比較SR與CR在改良克氏針張力帶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中的療效。

        輕輕地牽拉骨膜並縫合以實現骨折碎片的自然複位。然後在髕骨周圍使用可吸收縫線兩次以增加複位的強度。這樣,由於骨膜的包膜,骨折碎片成為一個整體(圖B)。如果碎片暴露在沒有骨膜覆蓋的情況下,可以使用1.0 mm的k -絲或1.5 mm的螺釘。通過術中透視檢查(圖C和D)和指診檢查複位情況。在此過程中應注意保護骨膜。

        方法:對2016年5月~ 2020年9月收治的75例粉碎性髕骨骨折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其中縫線複位組35例,平均年齡52歲,常規複位組40例,平均年齡53歲。所有病例均為閉合性骨折。根據AO/OTA分型將粉碎性髕骨骨折分為34-C3型。在常規隨訪中獲得膝關節x線片以評估複位質量和骨折愈合。臨床結果包括活動範圍(ROM)、視覺模擬評分(VAS)、Lysholm評分和Böstman評分。同時記錄術後並發症。

        粉碎性髕骨骨折(男,43歲,左側)應用縫線複位聯合改良的k線張力帶一例。(A, B)術前x線顯示移位的粉碎性髕骨骨折。(C, D)術後1.5年的常規隨訪顯示骨折愈合無內固定移位,(E, F)術後2年內固定拆除

        粉碎性髕骨骨折(男,51歲,左側)應用縫線複位聯合改良的k線張力帶一例。(A, B)術前x線和(C, D) CT圖像顯示移位的粉碎性髕骨骨折。(E, F)術後1.5年的常規隨訪顯示骨折愈合,無固定失敗

        結果:縫線複位組損傷至手術平均時間為5.4 d,常規複位組為3.7 d (p < 0.05)。縫合複位組手術時間少於常規複位組,但兩組手術時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110)。縫線複位組平均出血量為42.9 ml,常規複位組平均出血量為69.3 ml (p < 0.001)。兩組患者骨折愈合、關節活動度、膝關節功能評分(Lysholm評分及Böstman評分)均無差異。縫線複位組和常規複位組的並發症發生率分別為17.1%和12.5% (p > 0.05)。

        結論:改良k線張力帶治療粉碎性髕骨骨折時,采用縫合複位技術可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創傷,取得滿意效果。當考慮髕骨切除術時,這種新的手術技術在粉碎性髕骨骨折的治療中可能特別有效。

        原始出處:

        HuangS,ZouC,KenmegneGR,Management of comminuted patellar fractures using suture reduction technique combined with the modified Kirschner-wire tension band.BMC Surg2023 Aug 23;23(1)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