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兆子癇:妊娠≥20周出現高血壓,妊娠期尿蛋白>300 mg\24h。重症先兆子癇患者(血壓≥160\110 mmHg)常伴有以下一種並發症,包括腎髒疾病、血液係統疾病、肝損傷、神經係統受累、肺水腫、胎兒發育受限、胎盤早剝或髒器低灌注。
慢性高血壓:指妊娠前或妊娠前20周即出現高血壓,(血壓>140\90 mmHg);妊娠20周後第一次診斷為高血壓,且產後持續20周,也考慮為慢性高血壓。
在10月12日的長城國際心髒病學會議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丁文惠教授從妊娠高血壓的定義、流行病學、發病機製、危害和預後和防治等方方麵麵介紹了妊娠高血壓的診治進展。
定義
先兆子癇:妊娠≥20周出現高血壓,妊娠期尿蛋白>300 mg\24h。重症先兆子癇患者(血壓≥160\110 mmHg)常伴有以下一種並發症,包括腎髒疾病、血液係統疾病、肝損傷、神經係統受累、肺水腫、胎兒發育受限、胎盤早剝或髒器低灌注。
慢性高血壓:指妊娠前或妊娠前20周即出現高血壓,(血壓>140\90 mmHg);妊娠20周後第一次診斷為高血壓,且產後持續20周,也考慮為慢性高血壓。
流行病學
丁教授介紹,妊娠期高血壓是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孕產婦重要死亡原因。先兆子癇患者在老年時心血管疾病風險明顯增加。妊娠高血壓患病率占孕婦的6—7%,1—5%妊娠前即存在高血壓,但在妊娠前存在高血壓的孕婦患病率為25%。
治療原則
妊娠期高血壓的治療目的是保證母子安全和妊娠順利進行,降低其死亡,治療不必過於積極。其中,限鹽、富含鉀的飲食、適當運動和情緒放鬆是藥物治療的基礎。丁教授參考2012年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和《中華高血壓雜誌》得出以下結論:
1、對於輕度妊娠高血壓患者,非藥物治療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2、對於慢性高血壓(妊娠前即有高血壓)患者,在妊娠最初20周,患者全身血管張力降低,血壓可降低,因此在非藥物治療基礎上可以停藥。
3、對於存在靶器官損害或同時用多重降壓藥物者,需根據血壓水平調整到盡可能少的種類和劑量。
4、對於血壓輕度升高的先兆子癇患者,由於子癇發生率僅0.5%,因此不建議用硫酸鎂。
5、對於重度先兆子癇患者可應用硫酸鎂,同時應確定終止妊娠時間。
預防
先兆子癇的預防:醫生應勸告以下任何一項以上先兆子癇危險因素的患者在妊娠12周開始到胎兒出生期間服用阿司匹林75 mg,這些危險因素包括首次妊娠,年齡≥40歲,間隔>10年妊娠,體質指數在第一次孕檢時≥35 mg\m 2,有先兆子癇的家族史,多胎妊娠。
妊娠期高血壓的預防:丁教授不建議用一氧化氮(NO)製劑、孕酮、利尿劑和低分子肝素預防妊娠期高血壓,不推薦單獨補存鎂、葉酸、抗氧化劑(維生素C、E)、海藻油和大蒜等營養品預防妊娠期高血壓。也不推薦在患者妊娠期間單獨限鹽預防妊娠期高血壓。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