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

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心梗風險與糖尿病患者相當

作者:趙鑫編譯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1-05-17
導讀

         丹麥學者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心梗(MI)風險與糖尿病(DM)患者及年長10歲的非RA人群相當。論文發表於即將出版的《風濕病年鑒》6月期 [Ann Rheum Dis, 2011, 70(6):929]。

  ■研究內容

  丹麥學者研究發現,類風濕關節炎(RA)患者心梗(MI)風險與糖尿病(DM)患者及年長10歲的非RA人群相當。論文發表於即將出版的《風濕病年鑒》6月期 [Ann Rheum Dis, 2011, 70(6):929]。

  研究納入431萬餘名研究對象,包括10477例RA患者和130215例DM患者。

  結果顯示,MI的總發病率比(IRR)在RA患者與DM患者中均為1.7。經性別和年齡分層分析表明,各亞組MI風險均顯著升高,且年齡較低患者的風險比值比(RR)較高,尤其是年齡低於50歲的DM或RA女性患者(見圖)。RA患者MI風險不受RA藥物治療時間影響,且與年長10歲的非RA人群的總MI風險相當。

  ■各方觀點

  研究者認為,該研究結論證實並拓寬了既往該領域的研究認知,對RA患者應進行更加積極的心血管疾病(CVD)一級預防。有必要進行關於RA患者CVD風險處理策略的前瞻性研究。

  同期述評者荷蘭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醫學中心邁克爾(Michael)等提出,① RA患者的CVD風險已被大眾所認知,但很多地區並未建立相應臨床措施進行處理。② 要規律監測CVD危險因素,並依據各方麵數據,預測特定患者的10年CVD風險。涉及他汀和(或)降壓藥使用的一級預防應局限用於10年CVD風險到達一定水平的患者。③ 應確切落實CVD一級預防措施。④ 嚴密的RA控製或可降低CVD風險,但應定期評估抗風濕藥對CVD風險的影響。

  專家點評

  RA患者的心血管風險不容忽視

  北京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風濕免疫科劉湘源

  近年來,流行病學資料提示,與普通人群相比,RA患者心血管病死亡風險增高50%~60%。

  有研究顯示,RA 病情控製欠佳是一種獨立於傳統危險因素的CVD危險因素。

  因RA患者的持續炎症與心血管事件發生相關,故有控製病情活動作用的緩解病情抗風濕藥(DMARD)能改善心血管並發症的預後。有研究顯示,甲氨蝶呤能降低RA患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並提高RA患者的生存率和降低總死亡率。雖然甲氨喋呤會導致同型半胱氨酸代謝障礙而可能有促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但臨床研究結果顯示其控製RA炎症活動和病情發展的作用對心血管並發症預後的改善作用已遠超過上述促動脈粥樣硬化的不利影響。亦有研究表明,延長DMARD治療對CVD事件具有保護作用。

  研究顯示,新型生物製劑(如抗腫瘤壞死因子α)雖能降低心血管風險,但對死亡率的影響尚無定論。

  小劑量激素雖然可抑製炎症並控製症狀,但同時也增加感染風險及感染相關死亡率,因此激素在RA患者生存預後中的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此外,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的RA患者可通過如下措施改善心血管並發症的預後:在飲食中補充ω-3脂肪酸;早期應用他汀類藥;避免使用環孢素A;補充葉酸以降低應用甲氨喋呤治療導致的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減輕體重和戒煙。補充抗氧化藥如維生素C和E等對減輕患者關節滑膜炎症也可能有一定幫助。

  總之,RA對CVD風險的影響是不容忽視的,臨床醫師在臨床實踐中一定要充分認識其危害性,采取有效措施對RA患者進行處理以減少CVD事件。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