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

偶爾一頓大餐竟是免疫殺手!Nature子刊:短暫的高脂飲食,就能增加對致病菌易感性和抑製免疫力

作者:Swagpp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2023-08-30
導讀

         眾所周知,垃圾食品能給人帶來快樂!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雜食動物(比如小鼠和人類)往往更喜歡富含脂肪的能量密集型食物,而非植物型食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不少人在連續幾天吃家常菜後,非常想念垃圾食品或者外麵大餐! 萬萬沒想到的是,難得吃頓大餐的犒勞一下自己,卻會悄悄地損害你的身體。 近日,來自德國漢堡-埃彭多夫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Immunology上最新發表的研究揭示:從富含膳食纖

關鍵字:  垃圾食品 

        眾所周知,垃圾食品能給人帶來快樂!在有選擇的情況下,雜食動物(比如小鼠和人類)往往更喜歡富含脂肪的能量密集型食物,而非植物型食物。這也解釋了為什麼不少人在連續幾天吃家常菜後,非常想念垃圾食品或者外麵大餐!

        萬萬沒想到的是,難得吃頓大餐的犒勞一下自己,卻會悄悄地損害你的身體。

        近日,來自德國漢堡-埃彭多夫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團隊,在Nature Immunology上最新發表的研究揭示:從富含膳食纖維的平日飲食切換到高能量濃度的“盛宴”,每一次的短暫轉變都會改變胃腸道的代謝、轉錄和免疫學格局。簡單來說:每一次的大餐都是以短時免疫抑製為代價的!

        研究者發現,“突如其來”的一頓高脂大餐,就足以誘發短暫的黏膜和全身免疫抑製狀態,進而導致腸道對致病菌的易感性增加,以及抗原特異性免疫受損。不過好消息是,這個過程並非不可逆,在重新攝入膳食纖維之後,免疫抑製以及CD4+T細胞代謝均可恢複正常,最終重建黏膜和全身免疫。

        本實驗中,研究者采用富含動物源性脂肪但缺乏膳食纖維的能量密集飲食模式(FD)來模擬常見的“大餐”,每隔3天將其與常規飲食(RD)進行交替,累計四次轉換。

        研究者觀察到,每一次“大餐來襲”,小鼠的體重、血清膽固醇水平、能量消耗以及核心體溫均發生了周期性變化。

        此外,回腸內的微生物群以及回腸組織的轉錄組均表現出周期性變化,比如:每一次的“大餐開關”處,都可以觀察到某種腸道菌的減少或增多,差異表達基因(DEGs)也會遵循“增益-損失”的模式。

        為了明確“天降大餐”對黏膜免疫的影響,研究者使用腸道沙門菌傷寒血清型(S.Typhimurium)侵入小鼠的腸道組織,結果發現:與保持RD的對照組相比,切換至FD的小鼠體重明顯上漲;此外,小腸腔內容物、小腸組織以及肝髒的菌落形成單位(CFU)的數量也更多。

        不僅如此,係統免疫也會受到牽連。切換成FD的小鼠,無法有效地清除由李斯特菌誘發的全身感染,甚至會直接損害抗原特異性CD+4 T細胞應對抗原時的免疫力。

        事實上,短期的“大餐”還進一步改變了腸道的免疫景觀,導致CD4+ T細胞區受到抑製,並下調了黏膜III型細胞因子IL17a、IL17f和IL22的表達。上述細胞因子的減少,使得腸道對沙門菌傷寒血清型更易感,自然更易受到細菌的侵害。

        高脂“欺騙餐”為啥會損害免疫呢?這中間的“始作俑者”難道是過高的卡路裏攝入?

        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控製了總能量攝入、對比多組不同飲食模式的小鼠後發現,突然一頓大餐帶來的健康損害,並不依賴於脂肪,也不局限於某一種特定的能量密集飲食,而是集中在所有膳食纖維含量極低的飲食模式中。難道,“低纖維膳食”才是打開“潘多拉魔盒”的鑰匙?

        進一步的探究發現,膳食纖維驅動的效應實際上是由腸道微生物群介導的,而非高脂肪或高熱量。研究者發現,與堅持RD飲食的對照組相比,FD組小鼠的盲腸中乙酸鹽和丁酸鹽的濃度較低。

        乙酸鹽和丁酸鹽均屬於常見的短鏈脂肪酸(SCFAs)。上述發現意味著,介導免疫穩態的關鍵是那些將膳食纖維發酵成SCFAs的腸菌種類,與RD相比,FD所含的膳食纖維更低,自然生成的SCFAs也更低。而SCFAs的減少會改變I型和III型免疫反應的共同基本機製,比如CD+4 T細胞的代謝,進而損害腸道和全身免疫功能。

        短期“大餐”確實會損害免疫,但也不必過度擔心,重新恢複富含纖維的飲食,“離家出走”的免疫力又會回來的!

        在切換回RD的21天後,小鼠增加的體重回歸了基線水平,腸腔內更高的CFUs得到了改善,CD4+ T細胞對抗抗原的效應也明顯逆轉。

        因此,“欺騙餐”之後迅速恢複平日飲食、補充大量的膳食纖維,也能有效地緩解大餐對免疫的損害。

        當然,僅限於動物實驗似乎欠缺說服力,研究者同樣在人群試驗中觀察到類似的現象。在健康參與者中交替富含纖維的膳食(FRD)和缺乏纖維的膳食(FPD),每5天為一個切換周期。

        結果發現,FPD明顯改變了參與者的腸道微生物群組成,導致其中的纖維發酵菌數量大大降低,進而減少了糞便中的SCFAs濃度。此外,“大餐”飲食後,外周血中共同表達IL-17A、TNF-α和TH1細胞顯著減少。

        可見,無論是小鼠還是人類中,飲食行為和免疫反應之間均存在同步性,即短時間內從平日健康飲食轉為高熱量大餐都會快速損害腸道和係統免疫力,因此機體對於細菌感染的易感性會有所升高,抵抗抗原的能力也會下降。

 

        看來,偶爾的大餐還真會成為疾病的“直通車”,特別是逢年過節、外出旅遊期間的頓頓大餐,或給機體免疫力來上“致命一擊”!因此,大餐之後的“急救”相當重要,多多補充膳食纖維,挽救一下你那“岌岌可危”的腸道以及係統免疫吧。

        參考資料:

        Siracusa, F., Schaltenberg, N., Kumar, Y.et al. Short-term dietary changes can result in mucosal and systemic immune depression. Nat Immunol 24, 1473–1486 (2023).https://doi.org/10.1038/s41590-023-01587-x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