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濕

痛風性關節炎

作者:問問風濕APP 來源:問問風濕APP 日期:2023-02-07
導讀

         在痛風的治療過程中,並不是尿酸降了就能治好痛風了,痛風是因為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處的沉積,血尿酸下降但尿酸結晶未溶解時,仍會發作痛風。

        痛風性關節炎是單鈉尿酸鹽沉積導致的晶體相關性關節病,與嘌呤代謝紊亂和尿酸鹽排泄減少導致的高尿酸血症相關,屬於代謝性風濕病範圍,多發於40-60歲男性,男女比例15:1。

        根據病程,痛風性關節炎可分為4期:無症狀高尿酸血症期,痛風性關節炎急性發作期,痛風性關節炎發作間歇期,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期。血尿酸高於420μml/L但無其他症狀時,為高尿酸血症。

        痛風急性發作多為單關節的紅腫熱痛伴功能障礙,多數小時至2天內緩解。緩解時稱為發作間歇期,慢性期的表現包括痛風石的形成、關節破壞和腎髒損傷等。大部分患者對痛風的認識不足以及治療的不規範,是導致痛風反複發作的重要原因,以下對臨床的幾個常見問題進行解答。

        1. 高尿酸血症一定會痛風嗎?

        不是有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就一定會得痛風,痛風是因為尿酸以結晶的形式析出來,聚集在關節等處,導致關節的紅腫熱痛的炎症反應,在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中隻有5%-12%的病人會變成痛風性關節炎,但長期尿酸高對心腦血管及腎髒造成的負擔也同樣不可忽視。

        2. 尿酸已經降下來了,為什麼還會痛?

        在痛風的治療過程中,並不是尿酸降了就能治好痛風了,痛風是因為尿酸鹽結晶在關節處的沉積,血尿酸下降但尿酸結晶未溶解時,仍會發作痛風。對於長期高尿酸血症的病人,在其肌肉、皮膚、血管、器官以及骨骼內都沉積了大量的尿酸,如果降尿酸太快,血液中的尿酸降低,組織中的尿酸必然向血液轉移,這時就很容易打破關節中尿酸的濃度平衡,更容易產生結晶,從而誘發急性痛風的發作。

        3. 降尿酸治療後,痛風石會消失嗎?

痛風石是大量尿酸鹽長期堆積,局部組織纖維化、鈣化導致的,藥物雖然能溶解痛風石和尿酸鹽沉積,但直徑超過2個毫米,或超過兩年的痛風石是比較頑固的,吃藥溶解起來就比較困難,另外肝腎功異常的患者,不適合長期服用降尿酸藥物。對於頑固性痛風石,建議采用針刀鏡手術切除,同時再配合降尿酸治療,把尿酸降到300左右,最後的調代謝治療是重中之重,代謝調好了痛風後期複發,包括長痛風石的機率就會大大的減低。

        4. 為什麼忌口了,尿酸還是降不下來?

        高尿酸不全是吃出來的。在痛風的治療中,飲食控製不能代替藥物治療。人體內80%的尿酸來源於細胞代謝分解的核酸和其他嘌呤類化學物,20%來源於食物。正常情況下,絕大部分尿酸可以通過腎髒代謝排出體外,腎髒出現病變時,尿酸排出會受到影響。尿酸鹽沉積在關節處,就容易在暴飲暴食、飲酒、著涼、關節受傷等誘因下,發生痛風。

        5. 痛風能治愈嗎?

        很多人以為痛風緩解了就是治好了,後續沒有繼續控製尿酸,往往發生痛風總是反反複複的現象。其實如果積極配合治療,是可以達到無藥物臨床緩解這一概念下的治愈的。痛風患者一定要在痛風緩解後,堅持進行降尿酸治療,將血尿酸控製在標準範圍內(有痛風石者,血尿酸水平控製在300μmol/L以下;無痛風石者,血尿酸控製在360μmol/L以下),開始服用相應降尿酸藥物的同時,也需要預防性服藥防止血尿酸迅速降低而誘發急性關節炎。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