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

Eur J Haematol: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血液惡性腫瘤患者不同治療階段的感染流行病學

作者:將軍的九分褲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2023-11-29
導讀

         CD19+和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CAR - T)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難治性B細胞惡性腫瘤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預後。但是不同的因素使這些患者在不同的治療階段中容易發生感染事件。國外一研究團隊描述了接受靶向CD19+或BCMA+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的現實流行病學和感染原因。 研究團隊對所有在巴塞羅那(西班牙)的一家醫院

關鍵字:   | CD19+和BCMA+靶向 

        CD19+和BCMA+靶向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免疫療法(CAR - T)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顯著改善難治性B細胞惡性腫瘤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預後。但是不同的因素使這些患者在不同的治療階段中容易發生感染事件。國外一研究團隊描述了接受靶向CD19+或BCMA+細胞的嵌合抗原受體(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在不同治療階段的現實流行病學和感染原因。

        研究團隊對所有在巴塞羅那(西班牙)的一家醫院診所機構連續接受CAR-t細胞治療的患者進行前瞻性隨訪。他們對所有感染和未感染的患者和亞組進行了各種比較分析。

        91名成人主要接受CAR-t細胞治療急性白血病(53%)和淋巴瘤(33%)。他們記錄了47例(52%)患者中的77例感染,37例(48%)發生在初始中性粒細胞減少期,40例(52%)發生在非中性粒細胞減少期。中性粒細胞減少期感染主要由細菌引起(29,78%):導管感染(11例[38%])、內源性感染(5例[17%])和艱難梭狀芽胞杆菌感染(5例[17%])。

        CAR-t細胞治療後接受皮質類固醇治療的患者內源性感染風險更高(100%vs.16%;P=.006)。在非中性粒細胞減少期,細菌感染仍然很常見(24,60%),主要是導管源感染(8,33%)。呼吸道感染最常見(17,43%)

        總的來說,大量患者在接受CAR-T細胞治療後出現感染。這些感染的原因及其流行病學因治療時期的不同而不同。臨床醫生應以預防醫院感染為目標。重要的是,在中性粒細胞減少和低γ球蛋白血症階段確定感染風險較高的患者,可實施預防措施和限製抗生素的使用,以減少難辨梭狀芽胞杆菌感染。通過這些手段,在這一係列的患者中可能有更高的臨床結果的可能性。

        原始出處:

        Garcia-Pouton N, Ortiz-Maldonado V, Peyrony O, et al. Infection epidemiology in relation to different therapy phases in patients with haematological malignancies receiving CAR T-cell therapy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Oct 25].Eur J Haematol. 2023;10.1111/ejh.14122. doi:10.1111/ejh.14122

        CA-t療後染是常見的。在性粒細胞減少期,預防醫院感染和平衡抗生素的使用以降低內源性菌血症和梭狀芽孢杆菌感染率是至關重要的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