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臨床特征和代謝重編程

作者:劉少飛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12-05
導讀

         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相關的代謝途徑可以解釋它們的發生並對幹預措施產生影響,但尚未對其進行研究。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CTEPH) 是由單發或反複肺血栓栓塞引起的進行性肺血管疾病,導致肺血管阻力升高和適應不良的右心室衰竭。通過肺動脈內膜切除術 (PEA) 去除有組織的血栓形成物質和新內膜是可手術 CTEPH 的金標準療法,手術患者的 3 年生存率高達 89% 。盡管血流動力學參數和心功能有顯著改善,但由於殘留肺動脈高壓(PH)的頻繁發生,PEA 手術後可能需要聯合實施藥物治療和/或幹預.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動脈高壓 (CTEPH) 患者的肺動脈可能出現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但其臨床特征仍不清楚。與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相關的代謝途徑可以解釋它們的發生並對幹預措施產生影響,但尚未對其進行研究。

        研究方法:

        該研究收集了 2016 年 12 月至 2021 年 8 月 CTEPH 患者的肺動脈內膜切除術(PEA)樣本。對 PEA 標本進行詳細的病理檢查後,將患者分為有病變和無病變患者,隨後進行年齡和性別匹配使用傾向得分匹配(每個n = 25)。代謝組學分析用於研究 PEA 標本中近端病變的代謝物。

        研究結果:

        在該研究人群中,27.2% 的 PEA 標本被發現含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 CTEPH 患者更有可能有症狀性栓塞病史,栓塞和手術之間的時間跨度更長,而全身循環和冠狀動脈循環的經典危險因素不能區分 CTEPH 患者是否有動脈粥樣硬化病變。代謝組學分析表明,CTEPH 中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形成與改變的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代謝軸密切相關,可能涉及細胞衰老、能量代謝和促炎微環境。

        研究結論:

        CTEPH肺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的發生與有症狀的血栓栓塞病史和病程延長有關。結果首次揭示了 CTEPH 背景下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與異常氨基酸代謝之間的新聯係。本研究描述了這組不同的 CTEPH 患者的臨床和代謝特征,為疾病發病機製和潛在幹預提供了新見解。

        參考文獻:

        Liu J, Chang Z, Zhang Z, Wang B, Xie W, Gao Q, Zhang S, Zhang Y, Tian H, Fu Z, Li Y, Zhen K, Ma S, Zhong D, Yang P, Zhai Z. Clinical features and metabolic reprogramming of atherosclerotic lesion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thromboembol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Front Cardiovasc Med. 2022 Nov 15;9:1023282. doi: 10.3389/fcvm.2022.1023282. PMID: 36457807; PMCID: PMC9705335.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