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

從影像學看,判斷肺炎的可能病因

作者:Jasmine 來源:醫脈通呼吸科 日期:2017-05-05
導讀

         肺炎是危害全球健康的重要問題,是全球十大死亡病因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肺炎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臨床症狀和影像學。雖然影像學研究在早期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僅30~70%的病例可從實驗室確診。

關鍵字:  肺炎 

        肺炎是危害全球健康的重要問題,是全球十大死亡病因之一,尤其是老年患者。肺炎的診斷主要依賴於臨床症狀和影像學。雖然影像學研究在早期診斷中發揮重要作用,但僅30~70%的病例可從實驗室確診。

        侵襲性手術,如支氣管鏡灌洗和活組織檢查,僅限於醫院相關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影像學模式

        胸部X線成像(CR)被視為對臨床疑似肺炎檢測新發浸潤的選擇模式。這種模式提供關於局灶性、疾病程度和預後的信息,也可以排除其他病因,有時甚至提示病原體。但是,胸片的特異性較低,並且讀片水平取決於醫生的專業水平。

        對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包括吸煙者和糖尿病患者)而言,胸片中感染的跡象可能延遲。例如,中性粒細胞發熱患者,胸片可能在長達72 h 中都是正常的,但在CT上可能會出現潛在的肺炎跡象。但是,在免疫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肺炎的早期階段在12~24 h內見於胸片中。因此,在診斷肺部感染時,特別是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獲得胸片的適當時機至關重要。

        CT的特異性和靈敏性高於CR。CT對相關檢測也有優越性,如疑似結核病(TB)患者的縱隔淋巴結腫大和實質異常可在高達50%的CR正常和經驗性治療仍持續發熱的患者中檢測出。但是,CR仍是初始的影像診斷學方法,因其低成本和低輻射暴露。

        肺炎的多麵性

        肺炎的經典影像學表現是肺葉實變,支氣管肺炎,和間質性實變。CR和CT的影像學表現以及每種模式最常見的病原學見表1。

表1

圖1

        結節型是指廣泛存在多灶性圓形不透明影(2~10 mm),但不一定均勻分布。在急性臨床環境下,軟組織衰減的中心小葉結節可能是由於感染引起的。最常見的原因是細菌,分枝杆菌或真菌的支氣管擴散,這種表現代表了支氣管肺炎的早期表現。磨玻璃不透明度的小葉結節可能是與支氣管外周炎症相關的感染,如病毒和非典型病原體(肺炎支原體和衣原體)。充滿粘液,膿液或類似於樹芽(樹芽征)的中心小葉支氣管的擴張高度提示感染(特別是細菌和分枝杆菌)。

        隨機分布的小結節(直徑<2 mm)高度提示粟粒性結核(圖2),非結核分枝杆菌或真菌感染(組織胞漿菌病,球孢子菌病,隱球菌病;圖3)。

圖2

圖3

        大型結節(>1 cm)和空洞常提示感染性病因,最有可能是敗血性栓塞,細菌性肺膿腫,真菌和分枝杆菌感染。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