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障礙

作者:佚名 來源:科技日報 日期:2017-12-02
導讀

         遊戲成癮被列入精神障礙:“離不開”是判定成癮關鍵

關鍵字:  遊戲成癮 | 精神障礙 

        沉迷遊戲、網癮到底是不是病、該不該治?國內外學者曾對這個問題爭執不下。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做出了結論,將遊戲障礙(即通常所說的遊戲成癮)首次在全球範圍內列入了國際疾病分類(ICD)精神與行為障礙章節。雖然目前判定標準尚未正式公布,但越來越多青少年甚至成人沉迷於此,已成為一種社會現象。

        成癮是負責獎賞機製的腦區出了問題

        “所有成癮行為,從專業上講,就是成癮性疾病,又稱之為‘物質成癮和非物質成癮’。”北京大學第六醫院社會精神病學與行為醫學研究室主任黃悅勤教授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物質成癮包括俗稱的毒癮、處方藥成癮、酒癮、煙草成癮等;非物質成癮又稱之為“行為成癮”,包括賭博成癮、遊戲成癮、戀物成癮、性愛成癮等。“按照標準,遊戲成癮應歸入行為成癮範疇。”

        將遊戲成癮列入精神障礙,並非首次提出。2013 年,網絡遊戲成癮診斷標準走出了世界性的一步。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第三章稱,將網絡遊戲成癮納入研究並進行精神障礙診斷。今年 11 月 8 日,我國首部《網絡成癮診斷標準》通過專家論證,玩遊戲成癮被正式納入精神病診斷範疇。報批國家衛生部後,將在全國各大醫院精神科推廣使用。

        世界衛生組織有相關規定,凡是精神障礙必須具備兩點:第一,給自己和他人帶來痛苦;第二,社會功能受損。“遊戲成癮是否屬於精神障礙,要看這些人群的大腦生理和生化功能有無改變。”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貴教授認為,遊戲或網絡成癮和一些精神類的疾病一樣,都是大腦負責獎賞機製的腦區出了問題。

        “離不開”是判定成癮的關鍵點

        黃悅勤表示,網絡遊戲成癮不可以隨便下結論,如果隻是單純的玩玩遊戲不構成成癮,符合診斷標準最關鍵的一點就是“離不開”。

        “因為,網絡遊戲成癮患者都有行為和心理的問題。” 黃悅勤進一步解釋說,行為方麵,就是整天沉迷於網絡遊戲,被迫停止使用網絡就會產生嚴重的戒斷反應;心理方麵,表現為在情感、認知方麵有偏差,因長期過度上網而對現實生活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感,悲觀、沮喪、社交恐懼、容易緊張。

        北醫六院心理科主任李冰也給出了幾大特征:在遊戲上的時間花得越來越多;整天想著上網玩遊戲,如果一段時間不玩,會覺得難以忍受;玩遊戲已經影響到了正常的學習、工作及生活等;每當不能上網時,就會感到坐立不安、情緒低落或無所適從;多次想戒,卻欲罷不能;遊戲在生活中占據的位置越來越重,覺得在網上比在現實生活中更快樂或者更能實現自我。“當你覺得越來越離不開它時,就意味已經上癮了。”

        研究表明,青少年是易患高發人群。“對於青少年網絡遊戲成癮,一直是北醫六院密切關注的課題,而且貫穿於青少年成長的每個階段。”剛剛因“北京市高中生網絡成癮調查及幹預效果評價研究”項目榮獲 2017 年度華夏醫學科技三等獎的黃悅勤解釋說,隻是去過網絡遊戲的普及性並不明顯,所以不能說網絡遊戲過去被忽視了。

        黃悅勤認為,標準修訂後,將從新的成癮物質及行為、有害性使用、依賴的不同嚴重程度等進行全麵分類更新。以往版本主要麵向精神科醫生與研究者,ICD—11 將細化對成癮物質的認定與疾病的分類,有效幫助非精神科醫生在臨床診療時及早辨別幹預此類患者。

        “網癮”患者多從網絡遊戲中找快樂

        英國某大學一項研究顯示,所謂的網遊成癮可能並不是真正存在,長時間玩網遊的人可能隻是想暫時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不愉快。

        中國毒理學會藥物依賴毒理專業委員會委員、廣州日輝成癮和心理治療中心主任何日輝教授持相同觀點:電子遊戲的設計本身會讓玩遊戲的人快速獲得快樂的感覺或者成就感,這滿足了人們一種基本的心理需求。  的確,幾乎所有的遊戲,哪怕是低齡遊戲,都有很強的回應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這對於青少年來說是一種非常渴望的狀態,青少年在玩遊戲時,不僅能體驗到一種掌控感,還能得到成就感、歸屬感,以致獲得心理上的安慰。李冰說判斷一個孩子是否遊戲上癮,首先看他的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其次要看他的人際關係是否受影響——和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係如何;還有要看他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是否熬夜、大量購買遊戲裝備;以及他的作息或性情突變——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

        如果這個孩子喜歡玩遊戲,但是他的學習、社交功能,包括身體功能都還是很好的,父母暫時可以不用太擔心。如果發現孩子開始變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變得特別的忤逆,就要有所警覺了,但是,也需要區分究竟這些是遊戲帶來的,還是因為青春期的特質。何日輝認為培養健康心理的良藥是親密的親子關係。父母要多陪伴孩子,尊重他們的感受。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