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

經常焦慮不安?或許是腸道菌群的過錯

作者:佚名 來源:新華網 日期:2017-09-07
導讀

         焦慮隻是一種心理問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這可不一定,也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關聯大腦中一種生物分子——微核糖核酸的水平,而後者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以及某些影響焦慮、抑鬱行為的大腦區域。

關鍵字:  焦慮 

        焦慮隻是一種心理問題?愛爾蘭科克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這可不一定,也可能是腸道菌群出了問題。研究人員發現,腸道菌群關聯大腦中一種生物分子——微核糖核酸的水平,而後者會影響大腦中樞神經以及某些影響焦慮、抑鬱行為的大腦區域。

        研究人員用4組各10至12隻小鼠做對比實驗,第一組腸道菌群正常,第二組腸道無菌,第三組幼時腸道無菌、成年後正常,第四組幼時正常、成年後腸道細菌遭殺滅。研究人員發現,與腸道菌群正常的小鼠相比,腸道無菌小鼠表現出明顯的焦慮、社交和認知障礙以及類似抑鬱的行為。此外,腸道無菌小鼠的大腦杏仁核和前額皮質中微核糖核酸水平迥異於正常小鼠。微核糖核酸不參與蛋白質編碼,而是調節基因表達,影響著諸多基因的活躍程度。微核糖核酸失調或者功能障礙被視為壓力相關精神紊亂、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發育異常的潛在因素之一,其水平變化影響焦慮行為。

        研究人員還發現,幼時腸道無菌、成年後正常的小鼠,杏仁核和前額皮質中微核糖核酸水平有所恢複。幼時腸道菌群正常、成年後腸道細菌被殺滅的小鼠,大腦微核糖核酸水平變得與腸道無菌小鼠相似。

        研究人員在英國《微生物組》雜誌上發表論文寫道,這項研究顯示,改變腸道菌群能夠影響大腦中微核糖核酸的水平,因此,保持腸道菌群健康對調節大腦中微核糖核酸水平具有重要作用。(黃敏)【新華社微特稿】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