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幾百和幾千的眼鏡片,差別在哪兒?

作者:沈亞 來源:醫學界兒科頻道 日期:2019-07-11
導讀

         2019年度史詩級恐怖片正在全國熱映。

關鍵字:  眼鏡片 

        2019年度史詩級恐怖片正在全國熱映。

        片名:《孩子放暑假》。

        這部片子影響深遠。

        中年老母聚會,隻聊1件事:你家孩子暑假幹嘛?報班嗎?學點啥?

        更糟心的是,父母一邊填鴨式報班,一邊查資料、找人就問:有啥辦法,又能學習好,還不傷眼的?

        隻因為,中國在“眼鏡大國”這條路上,正在超音速行進。

        有資料顯示,我國學生近視人數為世界之首,近視率達50%~60%。其中,小學生視力不良率為45.7%,初中生為74.4%。

        每2個小學生中,就有1個是近視眼。

        在“四眼陰影”下,暑期成為“非常重要的時期”。一方麵,整天看電視、躺著玩遊戲、摸黑玩手機、955地補課刷題,孩子視力可能墜崖式下降。

        另一方麵,不用天天學校報到(不影響學習),這又成了治近視的好時期。

        無怪乎,每到暑假,兒童眼科“一號難求”。

        一、近視有真假,定性需謹慎

        若發現孩子眯眼看東西,或非湊近不能讀,那可能是視力在報警。

        孩子眼睛的調節力很強。若埋頭苦學,造成睫狀肌調節痙攣,引起視力下降,經過一段時間休息,視力或許能恢複到正常狀態。這就是常說的“假性近視”。這時,孩子無需戴眼鏡,更需要的是“目浴陽光”,到自然去,讓眼睛充分休息。

        一旦發展到真性近視,即散瞳驗光後,視力無法恢複到正常狀態,就需要配鏡了。

        眼鏡該戴不戴,眼睛長期視物不清,會造成孩子看東西時,不自覺眯眼、擠壓眼球,延長眼軸,加速近視發展,影響生活、學習。

        翻譯成普通話,就是:度數會越來越深。

        因此,確診為真性近視後,要盡早給孩子配戴眼鏡。

        二、給孩子配鏡,不要“立等可取”

        說起配眼鏡,有些父母不想耽誤工作求快,會帶孩子去“立等可取”的眼鏡店驗光。

        這簡直在拿孩子未來的視力開玩笑。

        要知道,醫學驗光非常很重要!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散瞳。

        散瞳驗光又叫客觀驗光。即先用散瞳藥物,讓瞳孔散大,完全麻痹睫狀肌。待瞳孔對光反應消失,再進行視網膜檢影或電腦驗光。

        青少年驗光若不散瞳,就無法去除假性近視的可能,從而影響結果。

        三、兩種散瞳方法

        1.快速散瞳

        適用於12歲+人群。醫生每隔5分鍾,給孩子滴一次散瞳藥水。連續滴3次後,休息30分鍾左右,做初次驗光。散瞳後6~8小時內,避免強光刺激、外出要戴帽子。6~8小時後,視物恢複正常。第二天複驗。

        這種散瞳下,藥效時間短,不會影響日常學習和生活。

        2.慢速散瞳

        醫生開藥,由父母在家裏給孩子點藥。每天2次,連續3天。到第4天,去醫院做初次驗光。然後,隔20天,再到醫院複查驗光(期間無需用藥)。

        慢速散瞳能充分麻痹控製瞳孔收縮的肌肉,結果更準確。這適合年齡偏小的孩子,尤其是有遠視、散光、斜視、弱視的孩子。

        注意:

        若使用阿托品類藥物慢速散瞳,需要兩三周的時間恢複。

        在這段時間內,孩子可能出現暫時性怕光,看近處東西模糊,但看遠沒問題。同時,要避免強光刺激,室外陽光下要戴帽子或墨鏡避光。避免看電視、電腦、手機。

        四、驗光後,就能配鏡?

        不論是用哪種方法散瞳、驗光,還需要結合雙眼視功能的檢查。

        一般分同時視、雙眼融合、立體視。要檢查眼球的運動功能、調節力、雙眼協調能力。配合這些檢查結果,才能測算出正常的雙眼視功能。

        然後,醫生會出具驗光處方,給孩子試戴眼鏡後,再給出配鏡處方。如此,孩子才能享受舒適持久的視覺。

        五、配眼鏡,越貴越好?

        要配眼鏡了,父母再遇難題:幾百和幾千的鏡片,差別在哪兒?挑鏡片、挑鏡框,哪個更重要?

        先說鏡片。它存在透光率、折射率、膜層、功能性(防霧、防藍光、漸進片等)等不同,所以價位不等。

        再說鏡架。其尺寸和瞳距是否合適、匹配,鏡圈大小、形狀、材質和規格等,都會影響未來配戴的舒適度和矯正效果。

        通常,青少年選擇透光率好、防藍光的鏡片為主。

        六、戴鏡後,非要5.0的視力?

        真不一定。

        青少年配鏡,要考慮遠近視力、屈光度數、生活需求。若成年人配鏡,還要考慮職業特性,適當調整。

        驗光時,單眼視力以達到標準視力(5.0=1.0)為標準。但配鏡時,達到孩子最舒適的視物狀態,就可以了。

        七、這些“挽救視力”的方法,可能沒用

        ■“物理性”矯正視力,是很多父母的心願,包括穴位貼、ok鏡、眼貼等。

        這些物理方法能一定程度緩解視疲勞,但不能矯正視力。其中,OK鏡在減緩度數加深方麵有一定作用。

        ■護眼桌能適當改善用眼距離,能減少視疲勞。

        但,孩子眼疲勞,少用或別用滴眼液。青少年如果不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滴眼液,會造成藥物性結膜炎、藥物性角膜炎、幹眼症等病。

        在各種“視力殺手”中,電子產品有藍光輻射,超級“毀眼”。不管是iPad、手機還是電視,非學習目的使用時,單次不宜超過15分鍾。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連續使用時間越短越好。使用30~40分鍾後,要休息、遠眺、放鬆10分鍾。

        還得提醒孩子,別摸黑玩手機。瞳孔好比照相機光圈,接受光線刺激後,會自動改變大小。光線暗時,瞳孔散大,進入眼內的光線增多。周邊視網膜會發揮主要作用。為了看清物體,隻好把物體移近,眼睛睫狀肌收縮增強。時間久了,睫狀肌痙攣,更易出現視力模糊、眼脹、眼痛、頭痛等疲勞症狀。不及時矯正,不僅會近視,還可能散光。

        寫在最後的話:

        如今,孩子們的假期,被補習、超前學習“偷光了”。

        回想“不提素質教育的那些年”,

        暑假是和小夥伴跳皮筋、丟沙包,

        玩得一身臭汗,衣服能擰出水

        是捧著半個西瓜,用勺挖,

        是買冰棍的人推著自行車經過,木箱裹著棉被,掀開蓋一陣煙霧繚繞,

        是突如其來的一陣暴雨,淌水前行,

        是晚飯後,窩在躺椅上,喝著冰鎮綠豆湯,聽媽媽搖蒲扇,沙沙作響。

        我們的童年,已不可回。

        請讓我們的孩子,在童年多待兩年。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