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家長怎麼看孩子的血常規呢?

作者:孔令凱 來源:醫來er趣 日期:2017-10-31
導讀

         血常規是最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基本上孩子們一發熱就會被要求檢查一個血常規,醫生根據血常規評斷孩子是病情,並以此給與藥物。寶媽們雖然拿到血常規後一頭霧水,但也一直覺得這種做法天經地義。但是這樣檢查對嗎?血常規裏麵的內容又是什麼意思呢?能根據血常規判別細菌病毒感染嗎?今天咱們就來理一理。

關鍵字:  血常規 

        血常規是最常見的檢驗項目之一,基本上孩子們一發熱就會被要求檢查一個血常規,醫生根據血常規評斷孩子是病情,並以此給與藥物。寶媽們雖然拿到血常規後一頭霧水,但也一直覺得這種做法天經地義。但是這樣檢查對嗎?血常規裏麵的內容又是什麼意思呢?能根據血常規判別細菌病毒感染嗎?今天咱們就來理一理。

        注意啦,咱們今天講的隻是兒童的血常規的解讀哦。先講最常見的,孩子發燒感冒時的血常規怎麼看。大家掌握後,後麵還有拔高題目哦。

        好啦,下麵開始了。

        目錄

        一、血常規裏都有什麼?發燒感冒看什麼?

        二、白細胞相關的參數及意義

        三、C反應蛋白是什麼?能提示感染嗎?

        四、感冒發燒用檢查血常規嗎?多久檢查血常規?

        五、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

        六、拔高項目

        1.紅細胞相關參數及意義

        2.血小板相關參數及意義

        3.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就是過敏嗎?

        1

        血常規裏都有什麼?發燒感冒看什麼?

        看似血常規裏項目很多,其實歸納一下,就3大類,就是白細胞類,紅細胞類,血小板,大家把這3類弄清楚就行了,這樣一下就簡單多了。

        下圖紅框裏麵(1-11)是白細胞類的參數,藍色框內的(12-20)是紅細胞類的參數,綠色框內(21-24)是血小板類的。

        有些血常規裏麵會帶著檢查C反應蛋白,也給大家普及下。

        對於孩子出現感冒、發燒症狀的,對於家長朋友們,咱們弄懂了白細胞和C反應蛋白就夠了。

        2

        白細胞相關的參數及意義

        白細胞就是人體的軍隊,起著消滅敵人,也就是消滅細菌、病毒等病原的作用。當然,就像解放軍叔叔在災難出現時也會當挺身而出一樣,白細胞在過敏等情況的時候,也會發揮重要作用。簡單一句話,隻要身體受到損害,白細胞就會衝到一線。

        為了滿足多方麵的要求,白細胞分成了好幾種,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單核細胞、嗜酸性粒細胞、嗜堿性粒細胞全部加起來,組成白細胞。這裏麵,淋巴+粒細胞占了90%以上,是最主要的,另外細胞加起來不到10%。感冒發燒時,家長們隻要了解了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就足夠了。

        中性粒細胞有吞噬細菌的作用,平時在血管裏麵巡邏。如果出現局部細菌感染,他們很快的就從血管運輸到感染部位,吞噬並殺滅細菌。細菌感染不是一下子就能壓下去的,身體會快速的、不斷的產生中性粒細胞去殺菌。所以,細菌感染的時候,通常是中性粒細胞升高,相應的,白細胞也就升高了。

        病毒比細菌小多了,中性粒細胞吞噬不了它們,這時就得靠淋巴細胞了。淋巴細胞能識別出病毒,並產生相應的抗體,這些抗體和病毒結合後,病毒就不能搞破壞了。同時,淋巴細胞還能檢測出被病毒感染的細胞,並把這個信息上報,然後身體就會把這些細胞給殺掉,防止病毒在細胞內大量繁殖。所以,在病毒感染的時候,淋巴細胞會輕度升高。並且這個時候,病毒會抑製骨髓生成粒細胞的作用,所以,中性粒細胞是大大減少的,以上結果綜合後,是白細胞降低。

        以上白細胞的變化,在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正確的,所以在感冒發燒時,如果已經查了血常規,家長們可以通過白細胞總數、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分下孩子的感染情況。

        大家可能看到這,覺得頭又大了,這些細胞的數值好煩啊,根本記不住啊。哈哈,您放心好了,根本不用記憶啊,血常規後麵都有參考值的,直接看就行。並且這11項裏麵,咱們隻看3項目就夠了:白細胞總數,淋巴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別的具體細胞數量有多少,不用管。

        ●通過白細胞總數判斷到底是升高了還是降低了,升高提示細菌感染的可能性大;

        ●通過淋巴細胞百分比,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這兩項,粗略的分析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淋巴升高,病毒感染可能性大,中性粒細胞升高細菌感染可能性大。

        好多醫院血常規後麵的參考值都是大人的,對於兒童是不適合的,下麵咱們把兒童的參考值附上。

        ●白細胞總數:新生兒(15.0~20.0)×10^9/L,6個月至2歲(11.0~12.0)×10^9/L,兒童(5.0~12.0 )×10^9/L。

        ●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出生時60-70%,4-6天50%,到4-6歲前30-50%,大於6歲50-70%。

        ●淋巴細胞百分比:出生時30-40%,4-6天50%,到4-6歲前40-60%,大於6歲30-40%。

        從上麵可以看到,在生後中性粒細胞百分比高;在生後4-6天,中性粒細胞和淋巴細胞差不多,之後淋巴細胞升高,占優勢;到4-6歲時,二者比例差不多;之後粒細胞占優勢。

        剛才我們也說了,通過以上情況判斷,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的,對於家長們分析孩子的感冒發燒時足夠了;但是有些感染時,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的改變和上麵說的不相符,如果家長們還有鑽研精神,請看下麵的第五條,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

        3

        C反應蛋白是什麼?能提示感染嗎?

        好多血常規檢查裏麵,會帶著把C反應蛋白也檢查了。下麵咱們說說C反應蛋白,英文簡稱是CRP,是一種在炎症、應激時,急劇上升的蛋白,這種蛋白是肝細胞合成的,能幫助識別和清除病原體,有抗炎效果。

        細菌感染的時候,CRP升高較為明顯;病毒感染的時候,CRP升高的低或者不升高,這條對於大部分兒童感冒發燒時的病原,都是適用的。所以家長們可以通過這點,也能粗略的分析下孩子是病毒還是細菌感染,如果是病毒感染,就可以放心的不用使用抗生素了。

        同樣,還有部分病原感染時,CRP的反應不是上麵說的那麼典型,如果家長們還想鑽研下,請看下麵的第五條,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

        4

        感冒發燒用檢查血常規嗎?多久檢查血常規?

        一般而言,兒童的感冒發熱多是病毒性的,根據孩子的表現,比如:

        ●發熱會反複,但是不會越來越嚴重;

        ●孩子不發熱的時候,狀態很好;

        ●流鼻涕、咳嗽等症狀會加重,但是發熱會減輕;

        以上表現可以比較清楚的判斷是病毒感染,這時就不用查血常規了。

        如果孩子情況不是上麵說的,孩子症狀較重,或者孩子特別小,3月齡以下,那建議還是查個血常規,如果提示細菌感染,那該用藥就用藥,別耽誤了孩子。

        如果要進行血常規檢查,那什麼時間查比較好呢?

        一般來說,在感冒、發熱的12小時內檢驗血常規的意義不大,因為這時體內的白細胞、C反應蛋白等剛反應沒過久,還處於繼續的反應中,沒有穩定下來,這時查,會有誤導作用。比如,病毒感染剛開始的時候,中性粒細胞還沒有下降,有時甚至因為炎症問題,還有升高的表現,白細胞數量還是很高,這時如果查了血,那可能誤以為是細菌感染了。

        如果孩子發熱、感冒症狀3天還沒有好轉的趨勢,甚至加重了,那這時可以檢查個血常規。這時血常規已經穩定了,有指導意義。當然,鑒於咱們家長一見寶寶生病,著急的根本等不到3天,那也至少等24小時再去查血哦,不然真的沒有意義,孩子還被紮一針。

        5

        孩子感冒發燒時,醫生怎麼評估血常規?

        孩子出現感冒發燒了,血常規也是24小時之後檢查的,這時醫生認為這份血常規是有意義的,可以進行分析,但是分析時,會和孩子的臨床表現相結合,不會隻看血常規結果的。這是因為上麵咱們說的,白細胞、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的改變,不都是那麼規律的,大家可以看下麵的例子。

        如果孩子精神狀態非常差,不吃不喝不玩,發熱總是不退,這時,即使白細胞非常低、中性粒細胞非常低,也不能認為是病毒感染。因為嚴重的細菌感染的時候,中性粒細胞都去殺細菌去了,和細菌同歸於盡了,新的白細胞還沒有生產出來,那可不就低嗎。

        如果孩子發熱有反複,但精神還行,就是有些煩躁,一查血常規,白細胞升的老高了,CRP也升高,感覺是細菌感染了對吧?但是這是EB病毒感染,這時的白細胞升高是淋巴細胞大量增生導致的;CRP升高明顯是因為孩子的炎症反應較重,導致的,還記得咱們上麵講的,炎症期,CRP會升高吧?這裏CRP升高就是因為病毒導致炎症的原因。

        所以,通過上麵講的,分析血常規時,一定要結合孩子的病情,單看血常規是不行的。另外,如果通過血常規+孩子表現也不能分析出來時,醫生還會開具其他檢查,比如檢查懷疑的病原,進行PCT(降鈣素原),ESR(血沉),血培養等檢查,明確病因。

        6

        拔高項目

        好了,上麵講了最常用的,感冒發燒時血常規的分析,下麵該講講血常規裏麵的紅細胞和血小板啦。

        1.紅細胞相關參數及意義

        紅細胞是人體內的“運輸隊”。它把氧氣運送到全身各處,把回收的二氧化碳送到肺部排出體外。

        關於紅細胞相關參數,咱們能知道怎麼判斷貧血,以及是不是缺鐵性貧血就行了。所以,咱們要了解有:血紅蛋白濃度(Hb),平均紅細胞體積(MCV),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含量(MCH),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MCHC)。

        看著很多,其實大家記住,第一項(Hb)降低說明貧血,後三項低,提示缺鐵性貧血就夠了。嗬嗬,這樣就簡單了吧?

        對於是否貧血,大家可以參考下麵的數值:血紅蛋白在新生兒期<145 g/L,1~4 月時<90 g/L,4~6 個月時<100 g/L,6 個月~6 歲時<110 g/L,6~14 歲時<120 g/L時可以診斷貧血。

        血紅蛋白的合成需要鐵,如果長期缺乏鐵,那麼血紅蛋白合成就少,而血紅蛋白是紅細胞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紅細胞就小,顏色也不怎麼紅,這就是缺鐵導致的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後麵3項就是提示紅細胞體積以及血紅蛋白的,所以可以提示是否缺鐵。具體數值根據血常規上的參考值就可以啦。

        另外給大家拔高以下,在細菌感染的時候,會抑製骨髓製造紅細胞,導致暫時性的貧血,等疾病好了孩子貧血就會自行恢複了,不用做什麼處理的。

        2.血小板相關參數及意義

        血小板相關參數裏麵,就知道血小板數量就行了。血小板是血管內的修補匠,當血管有破口,血小板負責把破口封堵上,避免大量出血。如果血小板數目降低,那麼血管破口後,血就止不住。另外,血小板對維持血管完整性也有很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少的時候,血管可能會出現多處漏洞,血會滲出血管,導致皮膚上有好多出血點。

        如果發現孩子身上起了出血點後,特別是前一段時間有過病毒感染,或者注射過疫苗的,建議去醫院檢查個血常規,看血小板數目,如果小於100×10^9/L,提示血小板減少,那就需要醫生評估下一步的診療方案了。

        血小板少了不行,多了也不行。大量的血小板可能在血管內沒有破口的地方聚集,互相黏在一起形成血栓,如果血栓隨著血流流入心髒、大腦,那是非常危險的。所以,血小板增高時,總是在400—600×10^9/L的,尤其是之前還有過感染性疾病的,要請醫生評估下是繼續觀察,還是需要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

        3.最後,講一個大家都挺感興趣的話題,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就是過敏嗎?

        從上麵咱們知道嗜酸性粒細胞也是白細胞的一種,但是嗜酸性粒細胞吞噬細菌的作用非常弱,所以基本起不到抗感染作用。他的作用是限製體內的過敏反應。

        比如你過敏後,起了個大包,非常癢,如果不是有嗜酸性粒細胞,可能這個包會更大,更癢,讓你更難受。這種細胞就是能讓你好過些。

        所以,在過敏性疾病時,嗜酸性粒細胞會升高。但是,大家要注意的是,雖然過敏是嗜酸性粒細胞升高最常見的原因,但不是說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就能明確是過敏性疾病,別的比如寄生蟲感染、風濕、血液係統疾病時,他也會升高哦。

        所以不能以為嗜酸性粒細胞升高就是過敏了,就給孩子忌口,不吃這不吃那的治療。還是要結合孩子的表現判斷哦。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