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

兒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的治療策略

作者:佚名 來源: 醫脈通兒科 日期:2016-12-22
導讀

         兒童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PARDS)指各種肺內外致病因素所導致的急性彌散性肺損傷及由此引發的急性呼吸衰竭,是兒童呼吸係統危重疾病之一,有著較高的病死率。由於缺乏兒科診斷標準及治療規範,一直以來PARDS基本上按照成人ARDS的診療原則進行處理。近年研究顯示,在流行病學、病理生理學及預後等方麵,兒童與成人ARDS存在許多差別。

關鍵字:  急性呼吸 

        關於PARDS的治療策略,主要從機械通氣、肺部輔助治療、體外膜肺氧合治療3個方麵進行敘述。

        機械通氣

        1,保護性通氣策略

        強製性機械通氣在治療過程中可引起呼吸機相關肺損傷,使病情惡化、病死率提高。保護性肺通氣措施可明顯減少呼吸機相關肺損傷的發生。2015年新指南提倡在強製性通氣中使用低於或在對應的年齡/體質量生理範圍內潮氣量(5~8 mL/kg標準體質量);在沒有測量跨肺壓方法的情況下限製吸氣平台壓在28 cmH2O以內;維持pH 7.15~7.30(容許性高碳酸血症)。

        2,肺複張策略

        臨床應用肺複張策略可改善肺不張和氧合水平,降低ARDS病死率,且不增加主要並發症風險。兒童方麵,對ALI患兒實施小潮氣量聯合肺複張策略可改善氧合程度及高碳酸血症。2015新指南推薦通過緩慢增減PEEP達到肺複張目的,同時嚴密監測氧合水平及血流動力學改變;而對於PEEP的調節,重度PARDS患者使用中等水平的PEEP(10~15 cmH2O)並緩慢增加直至出現可被觀察到的氧合水平和血流動力學反應;當PEEP水平高於15 cmH2O時,平台壓需要一定限製。

        3,俯臥位通氣

        俯臥位通氣可改善下肺病變組織的通氣,減輕CO2瀦留。可能由於其操作較困難,兒童更容易發生脫管等,2015新指南並不推薦將其作為常規治療,但在重度患者中可被考慮作為一種治療選擇。對於其在PARDS的應用,需要更多兒科臨床研究,特別是基於疾病嚴重程度的分層研究,臨床上也需要加強兒科醫師的操作訓練。

        4,高頻振蕩通氣(HFOV)

        HFOV在PARDS的應用較成人更為常見,其振蕩產生的"湍流"及"對流",有助於氣體的彌散、複張萎縮肺泡和減輕CO2瀦留。與傳統通氣比較,HFOV可改善高碳酸血症、降低氧合指數和病死率。然而,Meta分析提示HFOV並不能改善患者病死率;這可能與病因分類存在偏移有關。2015新指南推薦在低氧性呼吸衰竭患者的呼吸道平台壓超過28 cmH2O而又沒有胸壁彈性下降證據的情況下,HFOV可作為一種替代的通氣模式,且應被考慮在中重度PARDS患兒中使用。對於HFOV的使用,需要更多的臨床數據來支持。

        肺部輔助治療

        1,補充肺泡表麵活性物質(PS)

        ARDS患者可出現Ⅱ型肺泡上皮細胞損傷,引起PS不足或活性異常。補充PS常應用於早產兒呼吸窘迫綜合征,但目前兒童和成人的應用仍有爭議,因為兒童肺損傷的病理生理改變還未完全弄清。另外,多種因素可影響PS的作用,如炎症、PS輸送入肺的效率、PS效應成分的差異等。2015新指南指出外源性PS不能作為常規治療,進一步的研究應關注在可能會從中獲益的特殊人群、特定劑量以及給藥方案。

        2,吸入性一氧化氮(iNO)

        iNO在PARDS的療效亦存在爭議。Meta分析提示iNO並不降低成人或兒童ARDS的病死率。但也有研究報道iNO可輔助常規治療,改善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預後,因此尚不能否定其協同治療作用。2015新指南指出iNO雖不被推薦作為PARDS的常規治療措施,但可考慮用於被證實有肺動脈高壓或嚴重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患者,以及作為重度患者的搶救措施或轉換體外生命支持的橋梁。

        3,幹細胞治療

        目前考慮幹細胞治療ARDS可能的機製有:(1)定向分化修複損傷肺組織;(2)通過其旁分泌和內分泌功能,促進呼吸道上皮或內皮生長、調節免疫功能、抑製炎症等[23]。病例報道提示間充質幹細胞(MSC)可快速改善重度ARDS患者的預後。兒科相關報道較少。由於大部分成果是病例報道或動物實驗,證據可信度不高,2015新指南未將幹細胞治療納入治療措施中。未來幹細胞治療可能成為ARDS治療的一個新手段,但在此之前需要更多大型隨機對照研究來探討其作用機製,驗證其療效和安全性。

        對於其他肺部輔助治療,如糖皮質激素、β受體激動劑、前列腺素類、纖溶酶原激活劑、N-乙酰半胱氨酸等,2015新指南並不推薦它們在PARDS的應用。

        體外膜肺氧合治療(ECMO)

        ECMO是使用改良心肺旁路技術為患者提供長時間的呼吸或循環呼吸支持。2015年體外生命支持組織(ELSO)數據顯示:截止至2014年底,全球共50 903例兒童接受ECMO,成功率為74.86%,而成人僅有58.56%,提示ECMO在兒科的治療價值[25]。雖然ECMO在新生兒呼吸窘迫的療效已被證實,但是兒童和成人方麵仍不確定;其應用指征也尚未定論。指征過寬會帶來不必要的創傷和經濟負擔;指征過嚴又可能使部分重症患兒錯過治療時機。2015新指南建議重度PARDS患兒如果呼吸衰竭被考慮是可逆性的或者適合進行肺移植的話,應該考慮接受ECMO;對可能從中獲益的患兒不應作太多限製,但若其生存分析結果有限的話,則不建議使用。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