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

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學分型及其對手術方案選擇的意義

作者:ym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5-02-27
導讀

         一項新近的研究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不同的病理學類型、發病機製和臨床特點,損傷疝出型炎症和損傷反應明顯,需徹底摘除疝出和破碎髓核;退變突出型退變和狹窄明顯,以神經微侵襲減壓為主,通常無須切除椎間盤。該結論發表在《中華骨科雜誌》上。 為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學分型及其臨床意義,研究者選擇 2001年2月至2010年10月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812例,根據術中所見分為三型:損傷疝出型,表層纖維環

關鍵字:  椎間盤突出 

        一項新近的研究發現,腰椎間盤突出症有不同的病理學類型、發病機製和臨床特點,損傷疝出型炎症和損傷反應明顯,需徹底摘除疝出和破碎髓核;退變突出型退變和狹窄明顯,以神經微侵襲減壓為主,通常無須切除椎間盤。該結論發表在《中華骨科雜誌》上。

        為探討腰椎間盤突出症的病理學分型及其臨床意義,研究者選擇 2001年2月至2010年10月手術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812例,根據術中所見分為三型:損傷疝出型,表層纖維環較薄、質軟,髓核疝出或遊離,容易摘除 成塊破碎的椎間盤組織;退變突出型,突出部質硬韌,纖維環致密增厚,無破碎組織;椎體後緣骨軟骨病伴椎間盤突出型,質硬,範圍大,切除困難,合並疝出者為 椎體後緣骨軟骨病伴椎間盤損傷疝出型.對手術切除的124例前兩型椎間盤突出組織行組織學觀察。

        結果為,損傷疝出型495例,患者平均年齡38.6歲,80.4%有輕微外傷史,76.8%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病理示組織破壞,新生血管化,T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 浸潤,IgG、IgM沉積和IL-7表達,炎症和自身免疫反應明顯,超微結構以破壞征象為主.退變突出型215例,平均年齡55.7歲,85.1%間歇性 跛行明顯,14.9%直腿抬高試驗陽性;病理示軟骨基質和膠原纖維增生致密、排列紊亂,無炎症和免疫反應或很輕微,超微結構以增生征象為主,細胞合成活 躍.椎體後緣骨軟骨病伴椎間盤突出型102例,椎體後緣向後突出,椎體相應部位缺損,其中38例伴椎間盤損傷疝出型症狀類似損傷疝出型。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