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

《成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診療參考方案》發布!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3-01-10
導讀

         自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出現以來已逾三年,給全球人民及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2022年12月以來,隨著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能力的增強,社會麵新冠感染患者持續增加,北京市疫情處於高發期。麵對日益劇增的急危重症患者,在院領導的統一調配下,呼吸病中心全麵統籌東城及通州兩院區呼吸科一區、呼吸科二區及綜合病房三科室,開通急

關鍵字:  新型冠狀病毒 

        自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出現以來已逾三年,給全球人民及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2022年12月以來,隨著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能力的增強,社會麵新冠感染患者持續增加,北京市疫情處於高發期。麵對日益劇增的急危重症患者,在院領導的統一調配下,呼吸病中心全麵統籌東城及通州兩院區呼吸科一區、呼吸科二區及綜合病房三科室,開通急診急危重症患者住院通道,緊急改造東城院區綜合病房為重症病區,調配經鼻高流量、無創呼吸機等呼吸治療支持設備,全力救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

        在此特殊時期,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門診病房診治了大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老年及重症患者,按照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醫提出中醫診治“同質化”的要求,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組織全中心骨幹及相關專家就成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中醫認識進行討論並總結經驗,並邀請針灸科骨幹專家,共同製定新冠病毒感染急性期及恢複期患者的診治策略參考方案,以期通過這一方案能對中醫藥治療新冠病毒感染提供新的思路,為進一步優化中醫診治策略提供理論依據。

        成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中醫診療參考方案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

        自2019年末新型冠狀病毒(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出現以來已逾三年,給全球人民及社會經濟帶來了巨大影響。2022年12月以來,社會麵新冠感染患者持續增加。本次新冠病毒流行毒株為奧密克戎變異株,這一變異株自2021年11月由南非科學家首次報道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為“值得關注的變異株”,因其強大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引起本輪新冠疫情確診病例激增的主要變異株。

        眾所周知,中醫藥在新冠病毒阻擊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作為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重點學科、重點專科,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武維屏傳承工作室建設單位,北京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武維屏名醫傳承工作站建設單位,教育部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學的重要部分,是我院重點發展的中心之一,在首都北京乃至全國中醫肺係病領域有較大影響力。在此特殊時期,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門診病房診治了大量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按照北京市中醫管理局中醫提出中醫診治“同質化”,東直門醫院呼吸病中心組織全中心骨幹及相關專家就成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中醫認識進行討論並總結經驗,結合國家衛健委最新版指南,製定成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中醫診療參考方案,供廣大同道參考。

        1 診斷

        符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簡稱方案)中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相關診斷標準:

        (1)臨床症狀表現為發熱,咳嗽,咯痰,乏力,胸悶,喘促,鼻塞,流涕,咽痛,嗅覺/味覺減退或喪失,結膜炎,肌痛和腹瀉等;

        (2)影像學表現為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3)具有以下一種或以上病原學,血清學檢查結果:①新冠病毒核酸檢測陽性;②新冠病毒抗原檢測陽性;③新冠病毒分離,培養陽性;④恢複期新冠病毒特異性 IgG 抗體水平為急性期 4倍或以上升高。

        2 分型

        參考方案,可將新冠感染患者分為輕型,中型,重型及危重型,輕型患者以上呼吸道感染為主要表現,其治療方案可參考中型/重型。

        (一)中型

        持續高熱>3天或(和)咳嗽,氣促等,但呼吸頻率(RR)<30次/分,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指氧飽和度(SpO2)>93%。影像學可見特征性新冠病毒感染肺炎表現。

        (二)重型

        成人符合下列任何一條且不能以新冠病毒感染以外其他原因解釋:

        1.出現氣促,RR≥30次/分;

        2.靜息狀態下,吸空氣時SpO2≤93%;

        3.動脈血氧分壓(PaO2)/吸氧濃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

        *高海拔(海拔超過1000米)地區應根據以下公式對PaO2/FiO2進行校正:PaO2/FiO2×[760/大氣壓(mmHg)]。

        4.臨床症狀進行性加重,肺部影像學顯示24~48小時內病灶明顯進展>50%者。

        (三)危重型

        符合以下情況之一者:

        1.出現呼吸衰竭,且需要機械通氣;

        2.出現休克;

        3.合並其他器官功能衰竭需ICU監護治療。

        3 中醫診療方案

        (一)住院治療

        可依據患者分型及分期,進行辨證論治。

        (1)中型/重型

        ①寒飲鬱肺

        臨床表現:咳嗽,咯白痰清稀,胸悶,氣喘,或見怕冷,大便溏黏,舌淡胖大,邊齒痕,苔白或白膩,脈弦。

        辨證要點:咳嗽,痰白清稀,舌淡胖不紅,脈弦。

        處方:小青龍湯合小柴胡湯

        藥物:炙麻黃6g,桂枝10g,幹薑6g,細辛3g,清半夏9g,白芍10g,五味子10g,柴胡10g,黃芩10g,人參10g,炙甘草6g。

        加減:痰粘口渴,可加生石膏30g;汗多,可去炙麻黃,加杏仁10g。

        若小便不利,胃脘不適,甚至惡心嘔吐,可予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或五苓散(藥如白芍20g,炒白術20g,茯苓20g,生薑20g,甘草10g,大棗10g);若畏寒肢冷,倦怠多寐,腹痛腹瀉者,予附子理中丸(藥如黑順片9g,人參10g,幹薑6g,炙甘草6g,炒白術10g);

        ②濕熱蘊肺

        臨床表現:咳嗽,咯黃痰或白黏痰,胸悶,息熱,口黏口苦,或見大便溏黏臭穢,舌胖紅,苔黃膩,脈滑。

        辨證要點:咳嗽,咯黃痰或白黏痰,舌紅,苔黃膩,脈滑。

        處方:甘露消毒丹

        藥物:滑石15g,黃芩10g,茵陳10g,石菖蒲10g,浙貝母10g,通草3g,藿香10g,連翹15g,白豆蔻6g,薄荷10g(後下),射幹10g

        加減:若兼身痛,可合麻杏苡甘湯(藥如炙麻黃6g,生薏苡仁15g,杏仁10g,生甘草6g);若咯黃痰較多,可合小陷胸湯(藥如瓜蔞15g,黃芩10g,清半夏9g)。

        ③氣陰兩虛

        臨床表現:咳嗽,痰少,氣短,喘促,神疲乏力,心悸,口幹,納呆,舌紅苔少,脈細軟。

        辨證要點:咳嗽,氣短,神疲乏力,口幹,舌紅苔少,脈細軟。

        處方:麥味五參湯

        藥物:黨參15g,黃芪15g,麥冬10g,五味子10g,玄參10g,南沙參15g,太子參15g,苦參6g,清半夏9g,炙甘草6g

        加減:兼陰傷水熱互結者,可合豬苓湯(藥如豬苓10g,茯苓10g,澤瀉10g,阿膠10g(烊化),滑石15g)。

        (2)危重型

        ①痰熱內蘊,腑實內結

        臨床表現:發熱,神昏,煩躁,喘促,機械通氣輔助呼吸,黃痰量多,腹脹,腹痛拒按,大便不通,舌紫暗,可見瘀斑,苔黃膩或黃厚膩,脈沉滑有力。

        處方:《千金》葦莖湯,小陷胸湯合宣白承氣湯

        辨證要點:煩躁,黃痰量多,腹脹腹痛,大便不通,舌苔黃膩或黃厚膩,脈沉滑有力。

        藥物:蘆根30g,炒冬瓜子30g,生薏苡仁30g,桃仁15g,瓜蔞30g,生石膏30g,生大黃6g,杏仁10g

        若兼口苦,腹滿,少陽陽明合病,可合用大柴胡湯(藥如柴胡15g,黃芩10g,芍藥10g,清半夏10g,炒枳實10g,生薑10g,大棗10g,生大黃6g);兼氣陰兩虛者合用生脈散(藥如人參15g,麥冬10g,五味子10g);喘促不能平臥者合用葶藶大棗瀉肺湯(葶藶子30g,大棗10g);高熱神昏者可服安宮牛黃丸。

        ②元氣衰敗,陽氣暴脫

        臨床表現:神昏,四末不溫,周身濕冷,汗出如油,或伴腹瀉,舌暗淡,苔白膩,脈沉弱無力。

        辨證要點:神昏,四末不溫,舌淡,脈沉弱無力。

        處方:四逆湯

        藥物:黑順片15g,人參30g,幹薑10g,炙甘草6g

        加減:亦可合用參附注射液;喘脫者加山萸肉30g,煆龍骨30g,煆牡蠣30g。

        (3)恢複期

        參考康複期治療方案。

        (二)門診治療

        (1)以發熱為主症

        ①風寒犯衛

        臨床表現:發熱,惡寒,身痛,頭痛,肌肉關節酸痛,咳嗽,鼻塞,乏力,舌紅苔薄白,脈浮緊。

        辨證要點:發熱,惡寒,身痛,舌紅苔薄白,脈浮緊。

        處方:荊防敗毒散合小柴胡湯

        藥物:荊芥10g,防風10g,羌活10g,獨活10g,柴胡15g,黃芩10g,清半夏9g,前胡10g,枳殼10g,桔梗10g,茯苓15g,黨參10g,炙甘草6g

        加減:熱勢不退者可一日兩劑,小促其間,或食熱粥以助藥力,老年患者注重使用人參等扶正之品;形體壯實,證屬寒邪束表者,可使用麻黃湯,兼有口渴或心煩等裏熱表現者可選大青龍(藥如生麻黃18g,杏仁10g,桂枝10g,生薑10g,大棗10g,生石膏30g,炙甘草6g),但需注意中病即止。

        ②風熱犯肺

        臨床表現:發熱,咽痛,咳嗽,咯黃痰,咽幹,口渴,鼻塞,黃涕,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辨證要點:發熱,咽痛,口渴,舌紅苔薄黃,脈浮數。

        處方:抗感熱痛方(東直門醫院新冠協定方)

        藥物:炙麻黃6g,杏仁9g,生石膏30g (先煎),生甘草9g,生薏仁30g,玄參15g,金銀花15g,連翹15g,炒牛蒡子12g,射幹10g,白芷10g,知母10g,黃芩10g,黨參15g,蘇葉10g

        (2)以咳嗽為主症

        ①寒飲鬱肺

        臨床表現:咳嗽,咽癢,咯痰色白,難咯出,舌淡胖,苔薄白膩水滑,脈弦。

        辨證要點:咽癢咳嗽,舌淡胖苔白水滑,脈弦。

        處方:六味柴胡湯合止嗽散

        藥物:柴胡10g,黃芩10g,清半夏9g,幹薑6g,五味子10g,荊芥10g,桔梗10g,陳皮10g,白前10g,炙百部10g,蜜紫苑10g,炙甘草6g

        加減:既往合並慢阻肺,哮喘等慢性氣道病,證屬外寒裏飲者,可予小青龍湯(炙麻黃6g,桂枝10g,幹薑6g,細辛3g,清半夏9g,白芍10g,五味子10g,或射幹麻黃湯(射幹10g,麻黃10,蜜紫苑10g,炙冬花10g,生薑6g,大棗6g,炙甘草6g);痰少,伴見咽部異物感者,可予柴樸湯(柴胡10g,黃芩10g,清半夏9g,薑厚樸10g,茯苓15g,生薑6g,紫蘇葉6g);遇冷風,刺激性氣味誘發刺激性咳嗽,證屬風邪犯肺者,可予蘇黃止咳膠囊。

        ②濕熱內蘊

        臨床表現:咳嗽,咯痰色黃質黏,口苦,口黏,咽部異物感,乏力,舌胖紅,苔黃膩,脈滑。

        辨證要點:咳嗽,咯痰色黃質黏,舌紅苔黃膩,脈滑。

        處方:甘露消毒丹合麻杏苡甘湯

        藥物:炙麻黃6g,生薏苡仁15g,杏仁10g,滑石10g,黃芩10g,茵陳10g,石菖蒲10g,,浙貝母6g,通草3g,藿香6g,連翹10g,白豆蔻3g,薄荷10g(後下),射幹10g,生甘草6g

        ③肺燥津傷

        臨床表現:幹咳,少痰,痰粘,口咽幹燥,鼻幹,舌紅,苔薄黃少津,脈細。

        辨證要點:幹咳,少痰,口幹,舌紅,苔薄黃少津,脈細。

        處方:桑杏湯或養陰清肺口服液

        藥物:桑葉10g,桑白皮10g,杏仁10g,浙貝母10g,南沙參15g,炙枇杷葉15g,梔子6g,淡豆豉6g

        (3)恢複期

        參考康複期治療方案。

        (4)高危患者識別

        門診接診新冠肺炎患者建議測量SpO2,對於存在以下高危因素者,建議進一步診治觀察:①大於60歲老年人;②有心腦血管疾病(含高血壓),慢性肺部疾病,糖尿病,慢性肝髒,腎髒疾病,腫瘤等基礎疾病者;③免疫功能缺陷(如艾滋病患者,長期使用皮質類固醇或其他免疫抑製藥物導致免疫功能減退狀態);④肥胖(體質指數≥30);⑤晚期妊娠和圍產期女性;⑥重度吸煙者。

        (三)康複期治療

        當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滿足以下標準中任意一條且其他症狀明顯好轉時,即已進入恢複期:1.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Ct值均≥35;2.連續三天開展抗原檢測結果均為陰性;3.居家隔離滿7天時,未使用退燒藥情況下,發熱症狀消退超過24小時;4.肺炎患者急性呼吸困難症狀緩解,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生命體征平穩,沒有需要進一步處理的並發症,已達到出院指征。

        研究顯示,約有60%的新冠感染者核酸轉陰後仍存在乏力,呼吸困難,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等後遺症狀,甚至可持續長達2年或更久。因此,開展新冠感染後康複期治療就重要意義,下就主要康複治療策略闡述如下:

        (1)運動康複

        新冠肺炎患者感染後多有疲勞,乏力等後遺症狀,不建議進行對抗性運動,長跑等劇烈活動,避免誘發急性心腦血管事件。

        中醫認為,疾病恢複期尚處於餘邪未盡狀態,盡快恢複人體正常之氣血循行為治療要務,建議恢複期患者盡早進行運動康複治療,對於高齡,高危或由ICU等監護病房轉出新冠肺炎患者,可先臥床進行肌力鍛煉,逐步過渡以恢複日常生活能力;對於低危,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可選用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中醫功法進行鍛煉,需注意鍛煉強度應循序漸進,避免過度勞累,同時注意保暖,避免因體質虛弱而外感風寒誘發病情加重或複發。

        (2)營養支持

        中醫認為,本次奧密克戎感染與濕邪關係密切,建議新冠肺炎患者日常飲食應注意溫食,避免進食生冷之品,可攝入豬肉,魚肉,雞蛋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亦可服用芡實山藥粥健運脾胃,運化痰濕,合並糖尿病患者進行食療時應注意血糖控製。此外,中醫認為熱病後期,“食肉則複,多食則遺”,強調疾病恢複期應飲食合理搭配,避免暴飲暴食,尤其不應過早食用油膩之品。

        (3)情誌調節

        部分患者新冠感染後存在焦慮,抑鬱等心境障礙,建議患者進行日常社交活動,與親人,朋友共情,可通過參加互助會,茶話會等方式緩解不良心境,或采用聆聽古典音樂,欣賞美術畫作等方法。還可練習八段錦,六字訣等傳統中醫功法配合呼吸吐納方法,以達調神養形之功效。

        (4)中藥幹預

        ①氣陰兩虛

        臨床表現:咳嗽,氣短乏力,痰少質黏,口幹咽燥,渴欲飲水,心悸,失眠,納食量少,食欲不振,舌暗紅苔少,脈細。

        辨證要點:咳嗽,氣短乏力,口幹,舌紅苔少,脈細。

        處方:竹葉石膏湯合生脈散

        藥物:淡竹葉15g、生石膏15g、人參15g、麥冬10g、清半夏9g、五味子10g、炙甘草6g

        ②肺脾氣虛

        臨床表現:咳喘無力,痰白量多易咳,乏力,納呆腹脹,痞滿,大便溏薄,無力,舌淡胖,邊齒痕,苔薄白,脈濡。

        辨證要點:咳喘,痰白量多,乏力,納呆腹脹,舌淡胖,脈濡。

        處方:六君子湯

        藥物:黨參10g,茯苓15g,炒白術15g,陳皮10g,清半夏9g,炙甘草6g

        ③正虛邪戀

        臨床表現:乏力,氣短,咳嗽,痰黏難咯,渴欲飲水,納呆,舌紅苔薄膩,脈滑。

        辨證要點:乏力,咳嗽,痰黏,納呆,舌紅苔薄膩,脈滑。

        處方:抗感善後方(東直門醫院新冠協定方)

        藥物:北沙參12g,麥冬12g,黨參15g,炒白術12g,黃芩10g,青蒿12g,五味子6g,炒枳殼10g,仙鶴草12g,蘆根30g,蜜紫苑10g,蜜百部9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焦麥芽15g,枸骨葉15g

        (5)針刺治療

        ①主穴

        穴組一:合穀,太衝,天突,尺澤,孔最,足三裏,三陰交;

        穴組二:大杼,風門,肺俞,心俞,膈俞;

        穴組三:中府,膻中,氣海,關元,中脘;

        穴組四:肺俞,脾俞,合穀,足三裏,三陰交,照海,列缺

        穴組一,二,三,四可交替選用,每次選取2~4穴行針刺治療,留針20~30分鍾。

        ②對症配穴

        發熱不退:加大椎,曲池;或十宣,耳尖放血;低熱不退者艾灸膏肓

        胸悶,氣短:加內關,列缺;

        喘息:加定喘;

        痰量多:加列缺,豐隆,尺澤,定喘;

        腹瀉,便溏:加天樞,關元,上巨虛;

        便秘:加支溝,天樞,豐隆;

        乏力:加膻中,神闕;

        心悸:加心俞,厥陰俞,內關或神門;

        汗多:加合穀,風池,複溜,足三裏;

        失眠:加百會,神門,印堂,安眠,太衝,湧泉。

        (6)艾灸治療

        艾灸治療尤適用於康複期肺脾氣虛患者。

        穴組一:足三裏,內關,合穀,氣海,關元,三陰交;

        穴組二:大椎,風門,肺俞,脾俞,腎俞。

        穴組一,穴組二交替選用,每次選取2~3穴行溫和灸治療,每穴10~20分鍾。

        (7)耳針療法

        ①咳嗽

        主穴:肺、支氣管、咽喉;

        配穴:幹咳者,配腎;有痰色白者,配脾;有痰色黃者,配耳尖。

        ②消化不良

        主穴:脾、胃、三焦

        配穴:肝火旺盛或肝氣鬱滯者,配肝。

        ③慢性疲勞

        主穴:心、肝、脾、肺、腎、皮質下。

        ④失眠/焦慮

        主穴:神門、皮質下、內分泌、心

        配穴:心脾兩虛者,配脾、胃;肝火擾心者,配肝;心腎不交者,配腎;氣血不足者,配脾、肺。

        (8)按摩推拿治療

        采用點法,揉法,按法,或揉按,拍打,叩擊上肢肺經,心經及膝以下脾經,胃經穴位。每次操作15~20分鍾,以局部有酸脹感為宜。

        (9)穴位貼敷治療

        穴組一:膻中,中府,天突,神闕,中脘;

        穴組二:大椎,風門,肺俞,脾俞,譩譆。

        穴組一,穴組二交替選用,每次選取2~3穴行穴位貼敷治療。

        穴位貼敷方:白芥子4g,延胡索4g,甘遂2g,細辛1g,肉桂1g

        可用灸熱貼或代溫灸膏貼敷穴位。

        參與討論人員

        首都國醫名師武維屏教授,首都國醫名師薑良鐸教授,王洪武主任醫師,張立山主任醫師,班承鈞主任醫師,針灸科王軍主任醫師,關秋紅主任醫師,於維霞主任醫師,任傳雲主任醫師,鄒珩副主任醫師,程淼副主任醫師,吳華陽副主任醫師,李德瑩主治醫師,黃茂主治醫師,王林洋主治醫師,李長安主治醫師,劉瑞芬主治醫師,楊冰主治醫師,孫凱主治醫師,王明哲主治醫師,崔植芳主治醫師,陳超主治醫師,李媛主治醫師,周翠主治醫師,針灸科楊超主治醫師(秘書),呂明聖博士後(秘書)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