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易誤診!肩部、頸部及髖部肌肉疼痛,警惕風濕性多肌痛!

作者:全科醫學新前沿 來源:全科學苑 日期:2023-01-02
導讀

         風濕性多肌痛主要依據臨床經驗排除性診斷,老年人有不明原因發熱、ESR和(或)CRP升高,伴有肩背四肢疼痛,活動障礙,在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肌炎、腫瘤、感染等疾病後要考慮該診斷。

        病例詳情

        患者女,66歲,退休。

        主訴:

        肩部、頸部及髖部肌肉疼痛、晨僵2月餘。

        現病史:

        患者約2個月前晨間醒來出現雙側頸部、肩胛肌肉僵痛,上肢抬舉稍有受限,2~3天後出現髖部肌肉僵痛,下蹲、上下樓梯無受限,未出現腕及指間關節疼痛和水腫,無乏力、肌肉紅腫熱,自服雙氯芬酸後疼痛緩解。此後上述部位疼痛反複發作,服用雙氯芬酸、外用活血止痛藥後疼痛短時間內緩解,48小時內複發。10天前患者於外院檢查心電圖:心率65次/分,竇性心律,ST段改變,心肌酶指標正常,轉至康複科就診,考慮筋膜炎,予以康複、理療後疼痛緩解不明顯。為進一步診治來診。病程中患者無發熱、乏力加重,無肌肉萎縮。

        既往史:

        否認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腦卒中、血脂異常等慢性病病史。否認肝炎、結核等傳染病史。

        個人史:

        每天跳舞或跳操60分鍾左右。飲食清淡,少鹽少油。睡眠質量尚可,每天7小時左右。無煙酒嗜好。愛人患有高血壓、腦梗塞,病情平穩。育有1子,體健。家庭合睦,無社會心理負擔。

        家族史:

        父母已故,否認其他家族遺傳病史。

        體格檢查:

        體溫36.1℃,脈搏70次/分,呼吸16次/分,血壓104/68 mmHg。身高1.60 m,體重50 kg,體重指數(BMI)19.53 kg/m2,腰圍74 cm,臀圍90 cm。神清語利,口唇無紫紺,伸舌居中。雙肺呼吸音清,雙肺未聞及明顯幹濕囉音。心尖搏動位於左側第5肋間鎖骨中線處,心界不大,心率70次/分,律齊,各瓣膜聽診區未聞及病理性雜音。腹部查體無異常,肝頸靜脈回流征陰性。頭頸部動脈無怒張、波動增強或減弱且不伴有觸痛;雙下肢無水腫。頸部、肩胛肌肉、髖部肌肉無固定壓痛點。

        輔助檢查:

        血沉(ESR):74 mm/1h;類風濕因子(RF)<11.3 IU/mL;C-反應蛋白(CRP)55.99 mg/L;腫瘤標記物:AFP:1.62 ng/mL、CEA:2.29 ng/mL、CA19-9:19.89 U/mL、CA15-3:17.2 U/mL、CA125:14.3 U/mL。肩膝關節、髖關節B超未見滑膜炎。

        病例特點:

        女性,66歲,雙側肩部、頸部及髖部肌肉疼痛、晨僵2月餘,實驗室檢查提示血沉≥40mm/1h、CRP升高、類風濕因子陰性、腫瘤標記物陰性。服用非甾體抗炎藥效果不佳。

        初步

        診斷

        01

        肌痛

        風濕性多肌痛?

        巨細胞動脈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纖維肌痛綜合征?

        多發性肌炎?

        診斷

        思路

        02

        1. 風濕性多肌痛:風濕性多肌痛(PMR)好發於50歲以上的老年人。50歲以下發病少見,隨年齡增長發病漸增多,女性較男性多2~2.5倍。國外報道PMR發病率為(20.4~53.7)/10萬,70歲以上發病率高達112.2/10萬。PMR病因不明,一般為良性過程,有家族聚集發病趨勢。

        PMR典型症狀為頸肌、肩肌及髖部肌肉僵痛,嚴重者不能起床,上肢抬舉受限,下肢不能抬舉,不能下蹲,上下樓梯困難等,部分患者疼痛較劇以至不能翻身和深呼吸,肌痛多對稱性分布,也可單側或局限於某一肌群。可累及肢帶肌肌腱附著部,也可出現腕及指間關節疼痛和水腫,甚至出現胸鎖、肩、膝或髖關節的一過性滑膜炎。

        輔助檢查

        ①可有輕至中度正細胞正色素性貧血;②血沉顯著增快(40 mm/1h,魏氏法);C-反應蛋白增高,且與病情活動性相平行;③肝酶可輕度升高,但反映橫紋肌炎症的血清肌酶多在正常範圍內;④血清白細胞介素(IL)-6水平升高;⑤肌電圖和肌活檢無炎性肌病的依據;⑥抗核抗體和其他自身抗體及類風濕因子通常均為陰性;⑦B超、磁共振成像(MRI)檢查可發現肩膝或髖關節滑膜炎,MRI顯示肩峰下/三角肌下滑膜炎是肩最常見的損傷。

        診斷標準

        滿足以下3條標準可以作出診斷:①發病年齡≥50歲。②兩側頸部、肩胛部及骨盆部肌痛晨僵。③ESR≥40 mm/1h或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有效。滿足①和②,如ESR正常,則對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潑尼鬆10~15 mg/d)治療迅速反應可代替標準。

        2. 巨細胞動脈炎(GCA):風濕性多肌痛與巨細胞動脈炎關係密切,在風濕性多肌痛中若出現下列情況應注意除外合並巨細胞動脈炎:小劑量糖皮質激素治療反應不佳;顳動脈怒張、波動增強或減弱並伴有觸痛;伴有頭皮痛、頭痛或視覺異常等,均需進一步作顳動脈超聲、血管造影或顳動脈活檢等。

        3. 類風濕關節炎:持續性對稱性小關節炎為主要表現,常有類風濕因子陽性。而風濕性多肌痛雖可有關節腫脹,但無持續性小關節滑膜炎,無關節破壞性病變和無類風濕結節,通常類風濕因子陰性。

        4. 多發性肌炎:以進行性近端肌無力為主要表現,伴肌萎縮、血清肌酶活性升高、肌電圖示肌源性損害、肌肉活檢為肌炎表現,而風濕性多肌痛患者肌酶、肌電圖和肌活檢正常,肌痛甚於肌無力。

        5.纖維肌痛綜合征:該綜合征軀體疼痛有固定對稱的壓痛點,如頸肌枕部附著點、斜方肌上緣中部、岡上肌起始部、肩胛棘上方近內側緣、第2肋骨與軟骨交界處外側上緣、肱骨外上髁下2 cm處、臀部外上象限臀肌皺褶處、大轉子後2 cm處、膝關節內側鵝狀滑囊區等9處,共18個壓痛點。肌力和關節正常,有睡眠障礙、緊張性頭痛、激惹性腸炎、激惹性膀胱炎、ESR正常、類風濕因子陰性、糖皮質激素治療無效。

        社區

        處理

        03轉診至上級醫院風濕免疫科科完善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dsDNA)、磁共振等相關檢查。

        專科

        處理

        041. 複查ESR:77 mm/1h;RF<12.1 IU/mL;CRP60.2 mg/L;抗核抗體(ANA)、抗雙鏈DNA(dsDNA)陰性;人類白細胞抗原測定HLA-B27陰性。肌酶、關節磁共振未見異常。確診為風濕性多肌痛。

        2. 予以複方倍他米鬆注射液1 mL(二丙酸倍他米鬆5 mg:倍他米鬆磷酸酯二鈉2 mg)肌注1次,當日肌痛緩解80%;予以甲潑尼龍12 mg/d口服,1周後複查ESR45 mm/1h。4周後甲潑尼龍開始逐漸減量至維持量4 mg/d。

        社區

        隨訪

        05

        1. 消除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的顧慮,遵循醫囑、合理用藥、防止病情複發。建議糖皮質激素維持用藥1~2年。

        2. 該患者轉回社區後完善骨代謝檢查,25(OH)D:12.94 ng/mL,予以補充維生素D和鈣片等對症治療,囑患者監測血沉、血壓、血糖等指標。

        體會

        風濕性多肌痛主要依據臨床經驗排除性診斷,老年人有不明原因發熱、ESR和(或)CRP升高,伴有肩背四肢疼痛,活動障礙,在排除類風濕性關節炎、肌炎、腫瘤、感染等疾病後要考慮該診斷。全科醫生利用社區可及性資源,如ESR、CRP、腫瘤標記物、RF、關節B超可進行初步診斷和鑒別診斷。風濕性多肌痛經過適當治療,病情可迅速控製、緩解或痊愈,也可遷延不愈或反複發作。隨診症狀好轉、ESR接近正常,糖皮質激素逐漸減量維持,減量過早、過快或停藥過早,易導致病情複發。全科醫生隨診風濕性多肌痛患者需要以人為中心,既要督促患者規律、足療程服用糖皮質激素,也要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還要注意糖皮質激素的不良反應,如高血壓、糖尿病、白內障、骨質疏鬆等。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