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醫學

想抓口腔衰弱這個熱點?那你一定要看看這篇綜述!

作者:口腔科新前沿 來源:中國全科醫學雜誌 日期:2022-12-07
導讀

         口腔衰弱作為老年衰弱領域新興研究熱點,已引起各國學者及學術組織的廣泛關注。本文對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概念、診斷標準、篩查工具、研究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綜述。

        口腔衰弱近些年,口腔衰弱作為老年衰弱領域新興研究熱點,已引起各國學者及學術組織的廣泛關注。本文對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概念、診斷標準、篩查工具、研究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綜述,旨在為我國老年人口腔衰弱的防治以及科研人員開展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一、老年人口腔衰弱概述

        老年人口腔衰弱定義

        近些年,口腔衰弱作為老年衰弱領域新興研究熱點,已引起各國學者及學術組織的廣泛關注。但目前老年人口腔衰弱的概念尚未統一。有學者認為口腔衰弱是指在吞咽過程中與增齡有關的咀嚼困難(即老年性吞咽功能低下)。日本學者TANAKA等提出口腔衰弱的操作性定義為累積口腔健康狀況不佳,表現在牙齒數量減少、咀嚼功能降低、口腔運動功能降低等方麵。TAKEUCHI等則認為口腔衰弱是衰弱的早期階段之一,表現為口腔功能輕度下降,包括舌功能減退、食物外溢、輕度嗆咳等。SHIMAZAKI等將口腔衰弱定義為伴隨心理及身體功能衰退的口腔功能衰退。2020年,日本牙科協會提出口腔衰弱是指與衰老有關,伴有口腔健康興趣減少及身體和心理儲備能力下降而引起的各種口腔狀況(牙齒數量、口腔衛生、口腔功能等)改變的一係列現象和過程。口腔衰弱會導致進食障礙,其造成的總體影響是身體及心理功能的惡化。荷蘭學者PARISIUS等通過對既往口腔衰弱的定義進行梳理和分析,將口腔衰弱定義為與年齡相關的口腔頜麵部結構及功能衰退。

        作者觀點

        隨著對老年人口腔衰弱研究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學者發現老年人口腔衰弱不僅與年齡增長有關,也受老年人生理、心理、社會功能等多種因素影響,這些因素相互作用最終導致不良結局的發生。但目前各國學者針對口腔衰弱定義的具體內容尚未達成共識,未來值得進一步探討。

        口腔衰弱臨床特征及診斷標準

        口腔衰弱臨床表現複雜,本研究通過回顧分析國內外相關文獻總結出口腔衰弱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1)存在口腔衰弱的個體步速減慢、步幅長度和步距較短、雙支撐時間變長、步幅長度及步距差異性較高;(2)飲食上表現為食量減少、進食速度減慢、食欲不振、肉類攝入減少、對食物喪失興趣、更傾向於單獨進餐等;(3)舌功能減退、食物從口角漏出、輕度嗆咳等;(4)隨著口腔衰弱症狀不斷加重,患者可能存在疼痛。

        TANAKA等提出口腔衰弱的診斷標準為:

        (1)剩餘牙齒數量<20顆;(2)咀嚼功能降低的標準為使用變色口香糖作為測試物分析口香糖顏色標準差(男性<14.2,女性<10.8);(3)口腔運動功能降低的標準為口腔輪替運動速率(DR)男性<5.4次/s,女性<5.6次/s;(4)舌壓降低的標準為男性<23.7 kPa,女性<23.6 kPa;(5)主觀存在咀嚼困難;(6)主觀存在吞咽困難。其中標準(1)~(4)為客觀指標,(5)和(6)為主觀指標。符合以上≥3項標準為口腔衰弱,符合1~2項標準為口腔衰弱前期,完全不符合則不存在口腔衰弱。

        作者觀點

        盡管該診斷標準較為全麵和實用,但其研究人群主要為日本老年人,對於其他國家地區老年人的適用性仍需進一步探討。因此,未來研究有必要不斷完善和更新口腔衰弱的診斷標準並形成統一共識,為口腔衰弱早期評估及幹預奠定基礎。

        二、老年人口腔衰弱主要評估工具

        評估工具

        2.1 口腔頜麵衰弱指數(OMFA)

        OMFA由韓國學者CHOI等開發,用於篩查老年人口腔及頜麵衰弱。該量表共5個條目,分別為咀嚼困難、進食幹硬食物時需飲水、下頜及舌運動困難、語音障礙和不能做麵部表情。每個條目計分為1~4分,1分表示從不,4分表示經常。分數越高表示口腔及頜麵衰弱情況越嚴重。該量表內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s α係數為0.704),各條目重測信度為0.70~1.00。但是該量表尚處於初步開發階段,並未得到廣泛應用。

        2.2 口腔衰弱篩查量表

        口腔衰弱篩查量表由日本牙科協會製定。該量表由以下8個條目組成:(1)您是否不能吃幹硬食物(超過半年)?(2)您是否在喝茶/湯時嗆到?(3)您是否使用假牙?(4)您是否存在口幹症狀?(5)與半年前相比,您外出次數是否減少?(6)您是否能咀嚼幹硬食物?(7)您是否每天至少刷2次牙?(8)您是否每年至少看1次牙醫?其中條目(1)~(3)各計2分,其餘條目各計1分,總分為11分。得分0~2分為低風險,3分為中風險,≥4分則為高風險。該量表Cronbach's α係數為0.692,4分為最佳臨界值,對應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為80%。NOMURA等采用項目反應理論對該量表各條目進行分析,結果顯示,條目(7)和(8)對口腔衰弱辨別能力較低,仍需進一步改進。

        2.3 進食評估問卷調查工具-10(EAT-10)

        EAT-10由BELAFSKY等於2008年研製,該量表主要用於評估患者吞咽困難程度。該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計0~4分,0分表示沒有問題,4分表示存在嚴重問題,總分為40分。得分越高表示吞咽困難越嚴重,總分≥3分則認為吞咽功能存在異常。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係數為0.947,重測信度為0.720,多項研究表明EAT-10能夠有效篩查口腔衰弱。

        2.4 口腔衛生篩查量表

        口腔衛生篩查量表由BUSH等於1996年設計,能夠快速評估患者口腔狀況。該量表由6個條目組成:口幹、進食困難、近期未進行牙齒護理(≤2年)、牙齒或口腔疼痛、食物選擇方麵更改或變化、口腔病變、潰瘍或腫塊。其中口幹、牙齒或口腔疼痛和口腔病變、潰瘍或腫塊這3個條目分別計2分,其餘條目均計1分,總分為9分。得分越高表示口腔狀況越差,≥3分即認為存在口腔衰弱。

        2.5 Kihon老年衰弱篩查量表(KCL)

        KCL是日本厚生勞動省為65歲以上老年人研製,包括功能性日常生活能力、體力活動狀況、營養狀態、口腔功能、社交狀況、認知能力及情緒狀態7個維度。該量表共25個條目,每個條目計1分,總分為25分,分數越高表示衰弱程度越高。王誌燕等於2021年對KCL進行漢化並在我國458名老年人中使用,研究結果表明,中文版KCL簡便易懂,具有較好效度和信度(Cronbach's α係數為0.882,重測信度為0.944)。

        作者觀點

        隨著口腔衰弱的研究逐漸增多,針對口腔衰弱的評估工具也逐漸增多,但針對口腔衰弱的評估仍缺乏統一標準。目前針對口腔衰弱的特異性評估工具較少,且未明確規定評估工具的適用對象,沒有在不同人群中驗證評估工具的有效性,導致了不同研究結果的差異性,降低了可比性。此外,部分評估工具尚未在實際應用中進行信效度檢驗,其有效性有待進一步研究驗證。總之,目前評估口腔衰弱的工具多為量表,而探索能夠進行口腔衰弱評估的生物醫學指標是值得期待的研究方向。

        三、老年人口腔衰弱研究進展

        橫斷麵及縱向研究

        綜合分析國外多項研究發現口腔衰弱在社區老年人群中普遍存在,其總體發生率為22.5%~49.4%,55.7%~61.9%的老年人處於口腔衰弱前期。TANAKA等針對2 011名老年人開展的大型隊列研究結果顯示,基線時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發生率為16%,而在6年後隨訪發現24%的老年人出現新發口腔衰弱。此外多項研究證實隨著口腔衰弱症狀不斷增多,老年人身體衰弱、肌少症、殘疾、失能甚至死亡風險分別增加2.4、2.2、2.3、1.1和2.2倍。NISHIDA等針對日本3 475名獨立生活老年人的橫斷麵調查結果顯示,咀嚼功能及口幹症狀是老年人吞咽困難的獨立預測因素。另一項研究發現DR(pa)<6.2次/s的老年人更易發生吞咽問題。IWASAKI等進行的橫斷麵及縱向研究結果均表明,存在口腔衰弱的老年人發生重度營養不良的幾率更高。HASEGAWA等對日本農村地區427名老年人進行為期2年的隨訪發現,口腔衰弱患者社會退縮行為發生率是口腔健康老年人的1.8倍。

        作者觀點

        老年人口腔衰弱發生率較高,已成為威脅老年人健康結局的重要因素之一。隨著年齡不斷增長,不良口腔狀況增多,不僅會影響老年人正常咀嚼及吞咽功能,導致老年人營養不良,也會增加老年相關疾病發生率,威脅老年人身心健康,甚至發生殘疾和死亡。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問題:

        (1)盡管多項研究發現老年人口腔衰弱發生率較高,但不同研究結果之間差異較大。分析原因可能與不同學者在調查口腔衰弱的過程中所使用的評估工具不同有關,後續有必要統一口腔衰弱的評估工具,使研究結果更具有可比性。

        (2)上述研究均在社區或農村開展,調查人群較為局限,未來可在不同老年人群中(如住院老年人、養老院老年人等)開展相關研究使結果更具有代表性。

        幹預研究

        SHIROBE等開展了一項針對社區老年人為期12周的口腔衰弱管理項目,幹預內容包括口腔運動鍛煉、張口訓練、舌壓抗阻訓練、韻律訓練、咀嚼訓練。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幹預組口腔功能明顯提高,口腔衰弱症狀明顯減少,結果具有統計學意義。這表明綜合性口腔康複鍛煉可以有效治療口腔衰弱。MATSUO等研究發現,為期12周的居家口腔訓練、小組身體鍛煉、午餐聚會和營養指導能夠明顯改善老年人口腔功能。有研究報道,對存在牙齒或假牙問題以及口幹症狀的老年人提供熱量支持及口咽抗阻運動則有助於預防口腔衰弱的發生及發展。此外,口腔健康教育及醫護多學科合作對改善老年人口腔問題有積極作用。

        作者觀點

        通過對上述文獻進行整理和分析發現,人們對口腔衰弱幹預研究重視度日益提高,未來研究應通過開展更為嚴謹、科學的隨機對照試驗,在不同人群中驗證幹預效果,使更多老年人受益。

        四、老年人口腔衰弱影響因素

        社區人口學研究

        一般認為年齡較大、文化程度較低、年收入較低的老年人更易發生口腔衰弱。但另外2項研究顯示不同口腔衰弱狀況的老年人群在年齡和文化程度方麵無統計學差異。此外,性別對老年人口腔衰弱的影響也存在爭議,調查結果顯示,隨著口腔衰弱體征增加,存在口腔衰弱的老年女性比例不斷增加。而在日本開展的多項研究結果顯示,不同口腔衰弱人群在性別方麵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目前,社會人口學因素對口腔衰弱的影響尚無統一結論,但在構建老年人口腔衰弱幹預方案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等社會人口學差異。未來應采用現代循證醫學方法,對影響口腔衰弱的社會人口學因素進行係統評價,以期形成高質量證據為後續研究提供指導。

        作者觀點

        目前,社會人口學因素對口腔衰弱的影響尚無統一結論,但在構建老年人口腔衰弱幹預方案時應充分考慮老年人年齡、性別及文化程度等社會人口學差異。未來應采用現代循證醫學方法,對影響口腔衰弱的社會人口學因素進行係統評價,以期形成高質量證據為後續研究提供指導。

        疾病相關因素

        HILTUNEN等針對349名居住在長期護理機構的老年人進行橫斷麵研究,結果表明在排除年齡和性別因素後,口腔衰弱與衰弱表型及一般健康狀況呈顯著線性相關(P=0.008)。有研究發現,患有口腔衰弱的老年人體質指數(BMI)及白蛋白水平較低且長期服用多種藥物。KOMATSU等對日本農村380名老年人進行調查後發現口腔衰弱與身體衰弱發生風險顯著相關(OR=2.40),其中步速降低是口腔衰弱發生、發展的重要預測指標;另一項研究發現口腔衰弱越嚴重,則步速越慢、步幅越短且差異性越大,雙支撐時間越長。共病狀態也可能是老年人口腔衰弱的影響因素,存在視力障礙、膝伸肌力量薄弱和認知功能受損、慢性腰部或膝關節疼痛、阿爾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腦卒中、糖尿病和骨質疏鬆等疾病的老年人更容易出現口腔衰弱。口腔症狀也有可能影響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發生與發展,SUZUKI等在研究口腔衰弱患者礦物質攝入減少與骨密度的關係時發現,患有口腔衰弱的老年人出現進食困難、吞咽困難及口腔幹燥症狀比例增加;一項日本橫斷麵調查結果顯示,與健康老年人相比,口腔衰弱老年人牙齒較少、口腔功能較差及假牙使用頻率較高;有研究發現,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唾液中白色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的存在有關,這會使老年人牙齒數量減少及咀嚼功能降低。

        作者觀點

        目前在探索影響老年人口腔衰弱疾病相關因素的過程中,研究者大多圍繞衰弱與口腔衰弱的關係進行探討,而針對老年人認知功能和共病等因素尚未深入研究且研究結論不一致。因此,找出影響口腔衰弱的關鍵因素以及發現各因素間的交互作用仍是老年人口腔衰弱未來的研究方向。

        營養因素

        NOMURA等調查了日本東京西南部701名研究對象(年齡≥50歲),結果發現老年人口腔衰弱狀況與其營養攝入有關,每天刷牙2次和定期去牙醫診所就診與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元素攝入顯著相關。HIRARA等采用問卷調查法對老年人飲食行為與口腔衰弱主觀症狀之間的關係開展了橫斷麵研究,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顯示,飲食速度快與口腔衰弱得分呈負相關,條目"我不能很好地咀嚼食物"與口腔衰弱得分顯著相關。HOSHINO等對769名社區老年人的橫斷麵調查結果表明,口腔衰弱嚴重程度與飲食多樣性顯著相關,調整後OR值為2.857〔95%CI(1.489,5.484)〕。另一項對940名老年人的研究發現,與沒有口腔衰弱的老年人相比,患有口腔衰弱的老年人對飲食的滿意度更低。

        作者觀點

        老年人口腔衰弱與個體營養狀況密切相關,營養不良導致不良口腔健康狀況的累積,降低其生理儲備。因此應在臨床實踐中增加老年人能量、蛋白質及微量物質的攝入,幫助老年人養成良好的口腔健康行為,指導老年人養成細嚼慢咽的良好咀嚼習慣,根據老年人喜好合理進行膳食搭配,提高老年人飲食滿意度。

        社會及心理因素

        HIRONAKA等使用自陳式社會衰弱問卷對682名社區老年人社會衰弱狀態進行調查並評估患者的咀嚼功能、舌壓及口腔運動功能,結果顯示老年人口腔衰弱與社會衰弱顯著相關,路徑分析發現老年人社會衰弱對口腔衰弱有直接影響,路徑係數為0.141。HASEGAWA等研究發現,剩餘牙齒數量、牙齦狀況、咬合力、咀嚼效率及口幹症狀與社交退縮行為惡化有關,與健康老年人相比,患有口腔衰弱的老年人社交退縮行為的發生率更高。此外,多項研究結果顯示患有口腔衰弱的老年人更易出現抑鬱症狀。

        作者觀點

        社會和心理因素共同推動老年人口腔衰弱的進程。因此,應積極評估老年人的社會及心理狀態,根據老年人不同的心理特征對其進行引導,同時加強老年人家庭及社會支持,完善多元社會參與形式,鼓勵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幫助其重新融入社會。

        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不同也會影響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發生。日本一項大型橫斷麵研究發現,不同口腔衰弱水平的老年人在身體活動量、吸煙方麵存在差異。OHARA等采用橫斷麵研究對口腔衰弱和飲食習慣之間的關係進行探索,結果顯示獨自進餐與口腔衰弱狀態顯著相關,調整後的OR值為1.82〔95%CI(1.14,2.90)〕。

        作者觀點

        生活方式作為老年人可改變的因素受到了越來越多研究者的重視,但多數研究僅關注了單一生活方式對口腔衰弱的影響且未將其作為主要結局指標進行研究,未來可使用科學的綜合性老年人生活方式測評工具開展相關研究,深入探討不同生活方式影響老年人口腔衰弱的作用機製。

        五、未來發展方向

        作者觀點

        本研究通過整理和歸納國內外口腔衰弱相關文獻,針對老年人口腔衰弱研究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我國未來開展相關研究應圍繞以下幾方麵進行:

        (1)研製或漢化具有針對性的口腔衰弱測評工具,並在社區、醫院及養老院等不同場所進行信效度檢驗,詳細界定使用地點及使用人群;

        (2)借鑒國外相關研究,在我國開展老年人口腔衰弱的觀察性研究,了解我國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發生率及影響因素,分析比較國內與國外數據的差異;

        (3)豐富研究設計內容及方法,目前國外針對口腔衰弱的相關研究多為橫斷麵及縱向研究,未見質性研究,後續可開展相關質性研究,通過對醫護人員、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顧者進行深度訪談以了解相關人員對口腔衰弱的認知和態度,有助於從另一個視角了解口腔衰弱;

        (4)結合我國醫療衛生條件及相關政策法規形成有效的幹預方案,在此基礎上豐富幹預形式,結合口腔衰弱的常見臨床表現形成針對性的幹預措施,從而有效預防老年人口腔衰弱的發生與發展。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