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

喝咖啡傷腸胃?易得膽結石?這篇全新綜述或顛覆你對咖啡的固有印象!

作者:LILYMED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2023-04-26
導讀

         本綜述將考慮咖啡攝入對構成胃腸道的器官的影響,這些器官是咖啡及其大量成分在攝入後接觸的第一個器官。咖啡對消化過程的影響早已為人所知,飯後喝咖啡已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事實上,咖啡被認為通過作用於胃酸產生,膽汁和胰腺分泌以及結腸運動來促進消化。本研究將在參與消化的不同器官的不同步驟和對不同器官上發展咖啡攝入的後果,主要在健康個體,但也在那些患有某些特定胃腸道疾病的人中。 1. 咖啡和酶唾液分泌 咖

關鍵字:  咖啡攝入 

        本綜述將考慮咖啡攝入對構成胃腸道的器官的影響,這些器官是咖啡及其大量成分在攝入後接觸的第一個器官。咖啡對消化過程的影響早已為人所知,飯後喝咖啡已成為大多數人的習慣。事實上,咖啡被認為通過作用於胃酸產生,膽汁和胰腺分泌以及結腸運動來促進消化。本研究將在參與消化的不同器官的不同步驟和對不同器官上發展咖啡攝入的後果,主要在健康個體,但也在那些患有某些特定胃腸道疾病的人中。

        1. 咖啡和酶唾液分泌

        咖啡攝入激活唾液α-澱粉酶(sAA)的分泌,這是一種參與多糖消化的酶。sAA測量目前也用作舒緩/放鬆和應激反應的標誌。據報道,在健康的年輕人中,咖啡因要麼激活,要麼不影響sAA的分泌。

        在最近的一項隨機,雙盲,交叉臨床試驗中,在40名健康個體(20名女性和20名男性),攝入4種不同的咖啡類型(200毫升含有160毫克咖啡因的熱過濾咖啡,熱和冷速溶咖啡,冷濃縮咖啡,每隔一周給予)增加了sAA活性和唾液胃泌素釋放,在攝入後30分鍾達到峰值,在攝入後60分鍾保持穩定。冷速溶咖啡中sAA的增加最大,其次是冷意式濃縮咖啡。在攝入30分鍾後,研究人員發現,熱速溶咖啡和過濾咖啡的sAA水平稍低。這些數據表明咖啡溫度對sAA活性可能有影響。所有這些影響與性別無關,對自我報告的胃腸症狀沒有影響。胃泌素分泌中sAA的變化不影響皮質醇水平,這表明攝入咖啡不會增加壓力水平。

        2、 咖啡刺激胃液分泌,但不加速胃排空

        當食物到達胃中時,胃腺分泌鹽酸和酶,如胃蛋白酶,乳糜蛋白酶和脂肪酶,啟動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質的消化。咖啡(通過咖啡因和其他成分,主要是多酚)刺激胃泌素和鹽酸的分泌和產生。咖啡因刺激胃和十二指腸中存在的純大鼠G細胞(胃泌素細胞)的製備物中的胃泌素分泌。含咖啡因的咖啡,尤其是研磨咖啡,以及速溶含咖啡因的咖啡,比不含咖啡因的咖啡更有效地刺激胃泌素分泌,這表明咖啡因的作用。早前在人體體內的研究報告,要麼是咖啡因的刺激不足,要麼是咖啡和脫咖啡因咖啡的刺激程度相似,反映了咖啡因和咖啡中其他成分對胃泌素分泌的作用。其他報道稱,咖啡對胃泌素分泌的刺激特性在脫咖啡因過程中似乎部分喪失。腺苷被證明可以抑製胃酸分泌。在大鼠胃中,這種抑製作用可以通過間接增加生長抑素的釋放來介導,從而控製胃酸分泌。

        人胃癌細胞暴露於咖啡中代表濃度的n -甲基吡啶後,胃酸分泌減少。這種作用取決於烘焙的程度,深焙咖啡刺激胃酸釋放的效果較差,這可能是因為存在較多的n -甲基吡啶和較少量的綠原酸,三角氨酸和βN-鏈烷酰基-5-羥基色胺(C5HT)。目前尚不清楚n -甲基吡啶與這些其他成分的高比值是否是咖啡相關胃酸分泌減少的關鍵因素。

        咖啡不影響胃排空的速度。隻有一項研究報告稱,在接受咖啡因的受試者中,胃排空的一半時間縮短至154分鍾,而對照條件為182分鍾。沒有關於其他咖啡成分的可用數據。

        3. 胃食管病理學的風險

        咖啡對胃酸分泌的作用可能會增加消化不良(消化不良、不適、惡心、胃灼熱、噯氣),或食道燒傷、胃炎或潰瘍,以及胃食管反流疾病(GERD)。飲食在胃灼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許多食物可以放鬆下食管括約肌(LES),使食物逃逸到食道並引起胃灼熱。LES結構和功能的改變可能導致GERD發生。

        1)能性消化不良

        全世界約有25%的人患有功能性消化不良(或非潰瘍性胃痛或非潰瘍性消化不良)。功能性消化不良適用於無明顯原因的消化不良症狀和體征反複出現。這種綜合征通常與所吃的食物類型有關。然而,消化不良的確切原因仍不清楚。消化不良患者應避免服用阿司匹林和非甾體類抗炎藥(NSAIDs),避免吸煙、飲酒和喝咖啡,但這些因素,尤其是咖啡是否與疾病有因果關係仍存在爭議。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的一些研究未發現咖啡消費量與消化不良之間的任何關係,而美國、伊朗和中國的其他研究則發現咖啡消費量與功能性消化不良之間的關係。

        關於咖啡/茶消費與胃腸道症狀發生之間關係的結論是有限的,因為這些飲料經常在飯後或飯後食用。一些作者甚至得出結論,由於數據相互矛盾,且胃腸道症狀的發生與咖啡消費之間的關係不明確,因此不應常規推薦在胃腸道症狀患者中避免飲用咖啡。

        2)胃食管反流(GERD)

        胃食管反流病是一種令人不快的症狀,由胃酸含量返回食道引起。據推測,咖啡會降低食管下括約肌(LES)壓力,從而導致胃食管反流和胃灼熱,但並非所有研究均有報道。最常報告的胃食管反流病病病因是肥胖,尤其是女性。表1示2項薈萃分析和28項單項研究研究了咖啡對胃食管反流病的影響。

        在這篇綜述中,我們發現15項研究在咖啡和GERD之間缺乏關聯,兩項具有保護作用,11項具有加重作用。個體對咖啡反應的高度變異性顯然是多因素原因的基礎。咖啡消費對胃食管反流病有負麵影響的個體可能會限製或避免喝咖啡,而在另一邊,沒有症狀的受試者可能會喝更多的咖啡,從而在分析中造成不平衡。

        此外,食管炎的存在可能會影響咖啡的攝入量,盡管大多數研究不包括內窺鏡檢查以檢測潛在的食管炎。不同研究中使用的問卷並不總是得到驗證。此外,非常重要的是,大多數研究都是橫斷麵的,而不是前瞻性的,這將允許在咖啡消費和GERD之間建立經過驗證的關係。GERD也受體重的影響,體重會降低LES,GERD症狀可以通過體重減輕來解決。此外,消費的咖啡類型各不相同。咖啡在研究中的處理方式不同,經常在飯後或飯後飲用,這可能會影響症狀的嚴重程度。

        總之,本綜述指出了咖啡消費對胃食管反流病影響研究中結局的異質性,以及需要前瞻性、對照性良好的研究來更好地評估咖啡對胃食管反流病的影響。

        3)消化性潰瘍的風險

        事實上,在大多數研究中,喝咖啡與消化性潰瘍的風險之間沒有關聯。一項關於消化性潰瘍危險因素的大型meta分析報告稱,約90%的消化性潰瘍相關症狀可能與非甾體抗炎藥的使用、幽門螺杆菌感染和吸煙有關。最近一項針對丹麥人群的研究也報告了類似的危險因素,咖啡似乎對消化性潰瘍的風險沒有顯著影響。一項日本橫斷麵研究發現,在5451名咖啡消費者中,咖啡消費對任何胃相關疾病(包括胃和十二指腸潰瘍)都沒有影響。與少於1杯/天的消費者相比,每天消耗1-2杯和≥3杯/天的消費者,胃潰瘍的比值比分別降低了32%(OR = 0.68;95%CI = 0.29-1.52)和增加了26%(OR = 1.26;95%CI = 0.62-2.61)。對於十二指腸潰瘍和相同攝入量,相對風險分別降低了46%(OR = 0.54;95% CI = 0.21-1.28)和21%(OR = 0.79;95%CI = 0.35-1.80)。一些早期的研究未報告咖啡因、含咖啡因的飲料或不含咖啡因的咖啡與十二指腸潰瘍風險之間存在任何關聯。

        在患有胃食管病變或潰瘍的個體中,一項研究報告稱,咖啡誘導消化不良症狀的患病率在十二指腸潰瘍患者(29%)和對照組(22%)中相似,但在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患者(53%)中比對照組(22%)更常見,p= 0.0036。十二指腸潰瘍、非潰瘍性消化不良或正常對照組患者的咖啡消費量無差異。但是,存在與種族和/或文化習慣有關的差異。因此,十二指腸潰瘍病與日本人群中高咖啡消費量更為頻繁,這種習慣遠不如荷蘭人群普遍存在,荷蘭人群中沒有關聯。

        根據對小鼠的一項研究,綠原酸可以通過減少實驗性潰瘍模型中受傷的粘膜表麵來對胃粘膜表現出保護作用。綠原酸不改變胃酸分泌,但抑製參與免疫反應的嗜中性粒細胞的遷移,並刺激抗氧化級聯反應酶的保護作用。作者認為,咖啡中綠原酸含量高可以解釋咖啡對胃潰瘍缺乏作用。正如最近在一篇關於該主題的綜述中所強調的那樣,多糖也可以對胃粘膜起保護作用,但沒有關於咖啡和胃粘膜中多糖的直接研究。然而,據報道,腺苷A2A受體激動劑在大鼠中阻斷應激誘導的胃炎症和損傷。另一項研究報道了內源性腺苷與A1受體結合在應激誘導的胃病變形成中的強直活性,而咖啡因在同一模型中具有保護作用。需要進一步探索咖啡因和其他咖啡成分(如不同的綠原酸和多糖)的影響的潛在作用及其對胃粘膜病理學的相互作用/協同作用或拮抗作用的更深入研究。

        4. 膽汁和胰腺分泌物受到咖啡的刺激

        普通咖啡和脫咖啡因咖啡刺激膽囊收縮素(CCK)的分泌,膽囊收縮素是一種刺激膽囊功能和收縮力的激素,並增加膽汁的產生。這導致Oddi括約肌的開口,並允許膽汁和胰腺分泌物流入小腸。攝入165mL普通或脫咖啡因咖啡後,發現膽囊收縮力增加,體積減少30%。

        CCK生產的刺激與含咖啡因的咖啡消費有關,在較小程度上與脫咖啡因咖啡有關。CCK還能夠刺激富含酶的外分泌胰腺分泌,催化脂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

        最後,咖啡消費與胰腺炎風險的降低有關。最可能涉及的機製是咖啡中含有的多酚和二萜、卡胡醇和咖啡醇的保護作用,以及對異常鈣的抑製作用。2+酒精攝入增加引起的信號。

        5. 咖啡消費減少膽囊結石的形成

        膽囊結石病是一種常見疾病,影響10-15%的個體。大多數膽囊結石由結晶膽固醇組成;其餘的是固體膽紅素。大約80%的受影響個體無症狀。在歐洲,患病率在6-22%之間,挪威的患病率最高,意大利最低,這可能是由於飲食和肥胖率的差異。膽結石的患病率在歐洲和美國均呈上升趨勢。

        如表2所示,最近的一項薈萃分析包括一項病例對照和五項前瞻性隊列研究,227,749名受試者和11,477例膽囊結石病例,回顧了咖啡攝入量與膽囊結石風險之間的關係。在前瞻性隊列研究中,咖啡攝入量與膽囊結石風險降低17%(RR = 0.83;95% CI = 0.76-0.89)顯著相關,但僅限於女性,而不是男性。

        在單一病例對照研究中,咖啡和膽囊風險在兩性中均無關聯(OR = 0.99;95% CI = 0.64–1.53)。在劑量反應分析中,與最低消費水平相比,風險降低隨著咖啡劑量的非線性方式增加,1杯/天為5%,2杯/天為11%,4杯/天為19%,6杯/天為25%。另一篇分析評價探討了幾種食物對膽結石的作用,發現食用咖啡可降低膽結石疾病的風險,盡管這一結果在所評價的研究中並不完全一致。

        我們發現了11項關於咖啡消費與膽結石疾病風險之間關係的單獨研究。在這些研究中,有4項研究未報告咖啡消費與膽結石形成風險之間存在任何關聯。2項研究發現,與性別相關的差異,咖啡消費對男性膽結石沒有影響,女性有顯著下降的趨勢或顯著減少。其他5項研究發現,食用咖啡可降低膽結石的風險。

        咖啡對膽囊結石的影響背後的作用機製尚未得到充分解釋,這種影響的很大一部分歸因於咖啡因。咖啡因雖然傾向於促進膽固醇水平升高,但似乎通過可能抑製膽囊吸收來防止膽固醇結晶。咖啡因和其他甲基黃嘌呤可以通過刺激回腸膽汁酸吸收來降低膽汁膽固醇飽和度,增加肝膽汁酸攝取。膽囊結石的減少也可能反映出CCK釋放的刺激,膽囊收縮力的增強以及膽囊粘膜功能的改善。所有這些因素都可能導致膽囊結石的形成。然而,可以注意到的是,引用的大多數研究可以追溯到80年代和90年代,並且確實需要最近的研究來澄清咖啡消費在膽囊疾病中的潛在預防作用的關聯和機製以及所涉及的成分。

        6. 增加腸動力和抗炎作用

        1)咖啡對生理條件下結腸活力的影響

        咖啡不影響小腸的運動,但刺激29%受試者的結腸運動。遠端結腸運動在攝入咖啡後4分鍾迅速增加。這些影響不太可能由咖啡因介導;相反,已懷疑由神經機製或胃腸道激素介導的對結腸的間接作用。與水相比,常規咖啡和脫咖啡因咖啡會增加結腸的活動,導致明顯更多的壓力波和傳播的收縮。與直腸乙狀結腸部分相比,橫結腸/降結腸的活動特別受刺激。普通咖啡與穀物一樣刺激結腸的運動,比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多23%,比一杯水多60%。然而,這種影響因人而異。一項針對99名誌願者的研究表明,29%的人描述了攝入一杯咖啡後排便的迫切需求,這表明結腸刺激。在這些個體中,常規和脫咖啡因的咖啡在攝入後4至30分鍾之間刺激直腸乙狀結腸部分水平的運動反應。在其他受試者中未觀察到刺激。在另一項針對八名誌願者的研究中,濃咖啡(280毫升)使直腸張力增加了45%,而溫水則增加了30%。兩種治療之間的差異不顯著,但都刺激了排便。沒有一種飲料誘導內髒敏感。在另一組健康誌願者中,飲水對直肌萎縮蛋白運動反應沒有影響,而常規咖啡和脫咖啡因咖啡在超過一半的誌願者中均誘導運動反應。咖啡消費與慢性便秘無關,而是與慢性便秘成反比。咖啡中涉及其對結腸運動影響的成分的性質尚未得到詳細研究,但由於普通咖啡和脫咖啡因咖啡都是活躍的,咖啡因似乎並不關注這種影響。其他組成部分的作用尚未得到研究。已經誘發了一些間接效應,例如膽囊收縮素、胃泌素和莫替林的作用,其分泌受到咖啡消費的刺激。

        2)腹部手術後咖啡的影響

        關於這一問題的五篇係統評價和薈萃分析總結在表 3。在五項薈萃分析中,首次胃腸胃氣脹的時間減少了3.6至10小時。第一次排便前的延遲減少了3.3至12.09小時。第一次排便前的時間受到顯著影響,與對照組相比,咖啡組的減少範圍為9.4至16.1小時。同樣,咖啡對固體食物的耐受時間大大縮短了9.5至17.1小時,但Gkegkes等人的研究除外,其中僅報告了1.3小時的減少。最後,所有研究的總住院時間減少了0.74至3.18天。所有作者都報告了咖啡並發症的缺乏。在婦科手術中,分配到咖啡組的參與者與剖宮產後對照組的參與者之間的術後惡心風險沒有顯著差異,而與對照組相比,在接受咖啡的婦科癌症手術的參與者中觀察到術後惡心的風險顯著降低。隨著程序複雜性的增加,好處也隨之增加。均未納入與咖啡消費相關的不良事件或進一步並發症的報告。咖啡耐受性很好。從所有這些綜述來看,咖啡似乎是一種低成本策略,可加速結直腸和婦科手術後腸道功能/活力的術後恢複。在幾項單項研究中也發現了類似的數據。這些效應的作用機製尚不完全清楚,但咖啡引起的胃腸動力顯著改善並不影響術後並發症。

        最新的關於腸梗阻術後回顧和薈萃分析於2021年底發表,納入13項關於結直腸手術、剖宮產和婦科手術的試驗,共計1246例患者。該評價的數據與之前的數據一致,此外,該評價報告術後腸梗阻的發生率有統計學意義降低(RR = 0.42;95% CI,0.26–0.69)。同樣,來自單一中心的最新研究證實了先前來自薈萃分析和較舊的單項研究的觀察結果。在婦科手術和剖宮產後以及選擇性結直腸切除術後,給予咖啡可顯著縮短首次排便的持續時間。此外,與對照值相比,剖宮產後,咖啡縮短了首次腸胃氣脹的平均時間和固體食物耐受前的持續時間。

        這些效應的作用機製尚不完全清楚,但咖啡引起的胃腸動力顯著改善並不影響術後並發症。一項研究報告了與脫咖啡因或普通咖啡類似的效果,表明該效應與其他化合物如綠原酸和黑色素素相當相關。

        來自單個中心的最新研究證實了先前的觀察結果。在婦科手術和剖宮產後以及選擇性結直腸切除術後,給予咖啡可顯著縮短首次排便的持續時間。此外,與對照值相比,剖宮產後,咖啡縮短了首次腸胃氣脹的平均時間以及固體食物耐受的持續時間。

        3)咖啡對炎症性腸病的影響

        根據最近一項包含442名克羅恩病或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的研究,似乎73%的人經常喝咖啡。幾乎相同比例,96%的患者認為咖啡有積極作用,91%的患者報告咖啡攝入量對IBD沒有影響。在避免定期攝入咖啡的患者中,62%的人確信咖啡對腸道症狀有不利影響,克羅恩病患者明顯多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76%對44%,p= 0.002)。總體而言,38%的受試者認為咖啡會影響他們的症狀,克羅恩病(54%)明顯高於潰瘍性結腸炎患者(22%,p<0.001)。然而,這種負麵看法並沒有轉化為對咖啡消費的禁食。

        病理學的結果似乎不一致。幾項研究報告稱,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患者往往比對照組消耗更少的咖啡,並且飲用咖啡引起或加重症狀或者是IBD發生的強預測因子。另一方麵,在一項土耳其研究中,IBD與咖啡無關,而在一項關於潰瘍性結腸炎的研究中,咖啡甚至具有保護作用(調整後的OR = 0.51;95% CI = 0.51–0.98)。孟德爾隨機化研究發現,沒有證據表明遺傳預測的咖啡消費可能與IBD的發生有因果關係。同樣,對16項關於飲料攝入量與克羅恩病之間關係的流行病學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包括五項關於咖啡的研究,發現咖啡消費與患克羅恩病的風險之間沒有關聯(RR = 0.82;95% IC = 0.46-1.46)。相反,大量攝入碳酸軟飲料會增加風險,而茶具有保護作用。咖啡可能在疾病的病因和表現中起各種作用。在粘膜炎症的情況下,咖啡可能具有保護作用,但其在疾病表達前在腸道中的作用可能受到多種因素的變異影響。

        7. 咖啡影響腸道菌群的組成

        咖啡中含有膳食纖維對腸道微生物群有顯著影響。它們被迅速代謝成短鏈脂肪酸,在中等焙烤的阿拉比卡咖啡存在下通過人類糞便樣品發酵後,導致擬杆菌/Prevotella細菌組水平的60%升高。同一組還報告說,在阿拉比卡咖啡的存在下,發酵後同一細菌組的增加範圍為2-40%,具體取決於餾分的分子量和咖啡的烘焙程度(淺,中,深)。

        最初,一個瑞士小組研究了咖啡對16名成年健康受試者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每天食用3杯咖啡,持續3周。雖然主要微生物群的糞便特征在咖啡消費後沒有顯著影響,但在3周的測試期後,雙歧杆菌屬的種群增加。此外,在一些受試者中,雙歧杆菌屬的代謝活性特異性增加。這些數據表明,咖啡製劑的攝入導致雙歧杆菌屬群體的代謝活性和/或數量增加,雙歧杆菌屬群體是一種公認的有益作用的細菌群,但對顯性微生物群沒有重大影響。據報道,在將富含綠原酸的咖啡樣品與人糞便遠端結腸樣品孵育10小時後,雙歧杆菌屬的生長相對於對照組也顯著增加。單獨使用綠原酸具有類似的效果,並且還誘導了梭狀芽胞杆菌 - 直腸杆菌基團的生長顯著增加。用相當於富含綠原酸的咖啡濃度的綠原酸發酵產生了類似的刺激雙歧杆菌屬的生長,反映出咖啡對腸道微生物群的影響似乎主要是由於其富含多酚。最近的一項幹預研究報告稱,攝入200mg咖啡因和200mg綠原酸會增加雙歧杆菌的數量,而單獨提供的咖啡因和綠原酸均未達到這種效果。同樣,在小鼠中,應激後補充綠茶提取物可加速雙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屬種群的恢複。因此,在飲用咖啡時,選擇性代謝和隨後對一些細菌群體的擴增可能是有益的,但這些變化的後果尚不完全清楚。

        中烘阿拉比卡咖啡提取物促進了動物雙歧杆菌與鼠李糖乳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的生長,深烘阿拉比卡咖啡提取物刺激了動物雙歧杆菌Ssp.lactisBB12的生長。另一方麵,同一項研究報告稱,普通的阿拉比卡咖啡和羅布斯塔咖啡抑製了致病細菌大腸杆菌的發展,而脫咖啡因咖啡刺激了其生長。另一項研究發現,在重度咖啡消費者(45-500毫升/天)中,擬杆菌/Prevotella/卟啉單胞菌的含量較高,他們也表現出較低的過氧化活性。這種效應歸因於咖啡中存在的多酚,主要是綠原酸和咖啡因。另一種擬杆菌,即擬杆菌屬,與糞筋膜性球菌和直腸杆菌一起在飲用咖啡的受試者中占主導地位。

        在便秘受試者中,發現Prevotella豐度降低,雙歧杆菌豐度下降一致。與健康對照組相比,IBD患者攝入至少400mg/天的咖啡因可增加細菌多樣性以及某些物種的豐度,例如副杆菌類、振蕩杆菌、未分類的拉氏螺旋體和未分類的紅球菌科。在雄性Tsumura Suzuki肥胖糖尿病小鼠中,代謝綜合征的自發小鼠模型,每天攝入咖啡,咖啡因或綠原酸16周,可預防非酒精性肝小葉炎症,並改變各種腸道菌群的豐度,例如參與炎症調節的Coprococcus/Blautia/Prevotella。在大鼠代謝綜合征模型中,用用用過的咖啡渣補充飲食8周可以改善葡萄糖耐量以及肝髒和心髒的結構/功能。用過的咖啡渣增加了腸道微生物群的豐富性/多樣性,並降低了厚壁菌與擬杆菌的比例。在肥胖的病理學模型中,向高脂肪喂養的大鼠施用含咖啡因的咖啡10周與體重減輕,肥胖,肝髒甘油三酯和能量攝入有關。咖啡消費減弱了通常與高脂肪喂養相關的梭狀芽胞杆菌簇XI的增加,並導致腸杆菌水平升高。

        由於目前可用數據的多樣性,要得出咖啡消費對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和功能的影響及其對健康的一般影響的結論並不容易。在最近的一篇西班牙論文中可以找到極好的信息,該論文詳細介紹了咖啡對胃腸道的作用機製。作者回顧了咖啡對腸壁不同層的影響,以及腸道與大腦之間的關係。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更好地闡明咖啡攝入量對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的影響及其對健康的潛在影響。事實上,微生物群的組成似乎與幾種健康疾病有關,例如炎症性腸病,非酒精性肝脂肪變性,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肥胖症,癌症和帕金森病。據報道,咖啡對這些病理有有益的作用。

        8. 咖啡與胃腸道癌

        2016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一個專家小組重新評估了咖啡消費對癌症發病率的影響。在回顧了1000多項針對人類和動物的研究後,工作組得出結論,沒有證據支持咖啡飲用總體上具有致癌性,並將咖啡歸類在第3組中,即"不可歸類其對人類的致癌性"。本綜述僅簡要評論了在IARC結論發表後進行的研究。

        1)口腔癌、食道癌

        一項包含 15 項研究的 meta 分析報道,在病例對照和隊列研究中,咖啡攝入可降低所有劑量的口腔癌風險。在最近對11項研究進行的薈萃分析中,咖啡消費與食道癌之間沒有關聯。在東亞受試者中發現逆相關,OR為0.64(95% CI = 0.44–0.83),但在歐洲和美國受試者中未發現相反關聯(OR = 1.05;95% CI = 0.81–1.29)。人們對食道癌存在一些疑問,因為這種癌症經常在飲用非常熱的飲料的受試者中觀察到,主要是茶和馬黛茶。已發現咖啡消費的首選溫度為60±8.3°C,而食管粘膜的最佳安全溫度被認為是57.8°C。因此,通常的咖啡消費溫度低於導致食管粘膜灼傷和病變的溫度,並有可能進化為癌症。

        2)胃癌、胰腺癌

        胃癌根據其解剖位置分為賁門和非賁門類型。賁門亞型表現為食管癌,而非賁門類型除了兩種類型共有的危險因素外,最常與幽門螺杆菌的存在有關。最近對22項研究的薈萃分析,包括9項隊列和13項病例對照研究,涉及7631例病例,報告說,與不食用相比,在任何水平上攝入咖啡都會顯著降低患胃癌的風險7%。高消費者(3-4杯/天)的風險降低達到12%,少於1或1-2杯/天的消費者的風險降低達到5-8%。一項包括18項研究,8198例和21,419名對照組的彙總分析報告胃癌風險沒有變化,與罕見或不飲酒者相比,咖啡飲用者的OR估計為1.03(95%IC = 0.94-1.13)。當考慮咖啡消費量時,每天1-2,3-4和≥5杯的混合OR達到0.91,0.95和0.95。每天大量飲用≥7杯咖啡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20%。發現每日攝入≥5杯咖啡與胃賁門癌呈陽性關聯。

        一項較早的薈萃分析對前瞻性隊列研究進行了研究,包括來自1,324,559名參與者的3484例病例,報告胃賁門癌的風險增加了50%,特別是在美國人群中。在調整吸煙和體重指數後,這種增加的風險消失。

        最近一項關於咖啡與胰腺癌風險之間關係的係統評價和薈萃分析包括13項高質量的隊列研究,涉及959,992名參與者中的3831例。與最低消費類別相比,患胰腺癌的合並相對風險最高,達到1.08(95%CI = 0.94-1.25)。每杯咖啡的增加使風險增加了6%。作者得出結論,胰腺癌風險與咖啡消費之間存在關聯。另一方麵,對一項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對309,797名從不吸煙的女性進行了13.7年的隨訪,沒有發現咖啡消費與胰腺癌風險之間存在任何統計學上的顯著關聯,摘要RR = 1.00(95%CI = 0.86-1.17)≥2與每天零杯咖啡相比。該組女性患胰腺癌的風險比經常下降,與不消費相比,每日飲用1-2杯、3-4杯和≥5杯咖啡的風險比分別達到1.02(95% CI = 0.83–1.26)、0.96(0.76–1.22)和0.87(0.64-1.18)。其他前瞻性研究和薈萃分析也報道,高咖啡消費量導致胰腺癌風險降低。同樣值得注意的是,大量飲用咖啡與胰腺炎風險降低有關。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澄清咖啡消費與胰腺癌之間的關係。

        3)膽囊癌

        關於膽囊癌,隻有很少的研究可用。最近,在72,680名瑞典成年人(45-83歲)的隊列中,確定了74例膽囊癌病例。與每天最多消費一杯咖啡相比,每天消費2杯,3杯或≥4杯,患膽囊癌的風險降低了24%,50%或59%。這些數據反映了咖啡消費與膽囊癌風險之間的強負相關。

        4)結直腸癌

        關於咖啡消費與結直腸癌之間關係的研究很多。與以前的報告一樣,關聯是可變的。一項前瞻性研究的綜述和薈萃分析發現,咖啡對男性和女性聯合體和男性的結腸癌具有保護作用。這種影響在歐洲男性和亞洲女性中最為顯著。咖啡與直腸癌之間沒有關聯。在另一項僅限於亞洲9項前瞻性隊列研究的meta分析中,作者發現咖啡與結腸癌風險呈負相關,男性的彙總RR為0.90(95% CI = 0.79–1.03),女性為0.64(95% CI = 0.36–1.15)。最後,癌症預防研究-II營養隊列包括47,010名男性和60,051名女性,在12年的隨訪中導致1829例結直腸病例。含咖啡因的咖啡消費與結腸癌的風險(風險比(HRs)範圍為0.90-0.95)或近端結腸癌(HRs範圍為0.72-0.77)的可能風險降低之間沒有關聯。另一方麵,在遠端結腸癌(HRs範圍為1.20-1.37)和直腸癌(HRs範圍為1.00-1.47)中,含咖啡因咖啡的消費增加了風險。相反,同一項研究報告稱,食用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降低了所有結腸部位患癌症的風險,HR範圍為0.78-0.99,直腸癌達到0.63-1.07。這些與位置的差異以及遠端結腸和直腸的影響降低尚不清楚,這或許可以解釋研究結局的變異性。此外,據報道,飲用咖啡可降低晚期或轉移性結直腸癌患者的疾病進展和死亡風險。

        5)肝癌

        IARC專家最近對咖啡攝入量與肝癌發病率之間關係的分析報告稱,隊列和病例對照研究以及針對北美、歐洲和亞洲人群的薈萃分析存在負相關。一項針對最近 12 項前瞻性隊列研究(包括 3414 例病例)的薈萃分析發現,常規咖啡消費的彙總相對風險為 0.66 (95% CI = 0.55–0.78),低咖啡消費的相對風險為 0.78 (95% CI = 0.66–0.91),高咖啡消費的相對風險為 0.50 (95% CI, 0.43–0.58)。meta分析還報道,每增加一杯咖啡,患肝癌的風險就會降低15%。其他幾項薈萃分析也得出了類似的結論。一項針對 18 個隊列和 8 項病例對照研究的 meta 分析報告了咖啡消費與肝癌之間的負相關關係,隊列研究的風險比為 0.71 (95% CI = 0.65–0.77),病例對照研究的風險比為 0.53 (95% CI = 0.41–0.69),但前者被認為比後者的質量更高。這種關聯不會因疾病的階段,飲酒水平,體重指數升高,2型糖尿病或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而改變。含咖啡因和不含咖啡因的咖啡都是有效的。

        另一項針對 20 項病例對照組和前瞻性隊列研究的薈萃分析發現,咖啡消費的平均肝癌風險降低為 0.69(95% CI = 0.56–0.85)。在這項薈萃分析中,作者報告說,在納入的幾項研究中,在每天飲用2杯咖啡時,對肝癌發生的保護變得顯著。在所有這些研究中,保護程度隨著咖啡消費量的增加而增加。一項包含6項日本研究的薈萃分析顯示,咖啡消費者患肝癌的相對風險大幅下降,達到0.50(95% CI = 0.38–0.66)。據報道,在一項meta分析中,每天額外飲用兩杯咖啡可使患肝癌的相對風險降低27%(RR = 0.73;95% CI = 0.63–0.85),在另一項研究中降低43%(RR = 0.57;95% CI = 0.49–0.67)。在進一步的分析中,後一作者發現,沒有肝病史的受試者(RR = 0.69;95% CI = 0.43–0.58)的風險降低了31%,有肝病史的受試者的風險降低了44%(RR = 0.56;95% CI = 0.35–0.91)。最後,據報道,咖啡消費也與肝癌複發風險降低有關,並延長了接受原位肝移植的患者的生存期。

        英國生物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也報告說,普通,速溶或脫咖啡因的咖啡可以降低慢性肝病的風險。後一種疾病包括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病或肝硬化以及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NAFLD)。在這項涉及348,818名咖啡消費者和109,767名非咖啡消費者的大型研究中,作者在中位10.7年的隨訪中觀察到3600例慢性肝病,5439例肝脂肪變性,184例肝癌和301例死亡。與非消費者相比,咖啡消費者患慢性肝病,脂肪變性和癌症的風險降低了20%,而肝髒病理學死亡的風險降低了49%。所有類型的咖啡、普通含咖啡因研磨咖啡、不含咖啡因的咖啡和速溶咖啡都發現了這種減少。

        同樣,另一項包括1019名患者的相對較新的隊列研究報告稱,與參考組相比,高咖啡消費者患晚期肝纖維化的風險較低。調整後的OR在高風險飲酒者中達到0.14(95%CI = 0.03-0.64),在低風險飲酒者中達到0.11(95%CI = 0.05-0.25)。作者得出結論,咖啡消費量增加與肝纖維化風險降低有關,即使在酒精消費風險升高的HIV-HCV合並感染患者中也是如此。所有致力於NAFLD患者食用咖啡效果的研究都得出結論,咖啡對肝纖維化具有保護作用。

        最近一項納入11項研究的薈萃分析報告稱,與非消費者相比,咖啡攝入可使咖啡消費者患NAFLD的風險降低32%(RR = 0.68;95% CI = 0.68–0.79),但也使已確診患者的疾病加重降低23%(RR = 0.77;95% CI = 0.60–0.98)。最近的另一項薈萃分析包括2011年-2016年的五項研究的結果表明,咖啡攝入量增加與NAFLD患者肝纖維化的嚴重程度成反比。咖啡的最佳數量、類型和達到這些效果的製備方法仍然未知。

        咖啡消費也作用於肝酶天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的循環水平。正如最近一項包含19項觀察性研究的薈萃分析所報道的那樣,咖啡攝入量與ALT水平升高(RR = 0.69;95% CI = 0.60–0.79)和AST(RR = 0.62;95% CI = 0.48–0.81)呈負相關。在1988-1994年第三次美國國家和營養檢查調查中,對5944名成年人進行了一項美國研究,其特征是超重,葡萄糖代謝受損,鐵超負荷,病毒性肝炎和過量飲酒。他們的ALT活性很高(>43 U / L),表明肝損傷。與戒酒者相比,每天飲用超過2杯咖啡的受試者中,比值比達到0.56(95% CI = 0.31–1.00),反映了咖啡對肝損傷的保護作用。

        最後,據報道,咖啡還可以預防病毒性肝炎。美國的一項研究包括766名感染丙型肝炎的參與者,隨訪了3.8年。在基線時,飲用咖啡的患者肝脂肪變性較輕,血清AST /ALT比值較低。結果發生在230名患者中,其頻率逐漸下降,咖啡消費量從11.1 / 100人年(不含咖啡)增加到6.3人年,消費量≥3杯/天。與不消費相比,<1杯/天的RR為1.11(95%CI = 0.76-1.61),1至<3杯/天的RR為0.70(95%CI = 0.48-1.02),≥3杯/天為0.47(95%CI = 0.27-0.85)。這些數據表明,咖啡消費與肝病進展率降低有關。在一項關於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纖維化的薈萃分析中發現了類似的保護性數據。在納入的5項研究中,與未攝入咖啡因相比,經常攝入咖啡因的HCV患者晚期肝硬化的合並OR達到0.48(95% CI = 0.30–0.76),中度/重度組織學炎症的合並OR達到0.61(95% CI = 0.35–1.04)。據報道,與疾病分期無關,食用兩杯咖啡還可以降低155名NAFLD患者,378名HCV患者和485名HBV患者的肝僵硬度。這可能反映了纖維化和炎症的減少。

        總的來說,由於咖啡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消費,因此了解其對消費過程中與之接觸的身體第一器官(即胃腸道)的影響至關重要。令人驚訝的是,專門針對這一方麵的研究仍然很少。這裏回顧的數據顯示,咖啡攝入量刺激胃,膽汁和胰腺分泌物,似乎有利於消化過程的第一步。大多數數據並不支持咖啡對胃食管反流的直接影響,而是對肥胖和不良飲食等其他風險因素的綜合或加成效應。咖啡刺激結腸的運動活動,現在反複建議將其用作腹部手術後恢複結腸收縮和功能的無害佐劑。咖啡消費誘導腸道微生物群組成的變化,主要是在雙歧杆菌,擬杆菌和Prevotella種群的水平上。咖啡消費對肝癌和所有其他肝髒疾病的突出保護作用已被廣泛報道。需要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將現代技術應用於更大的人口群體。

        原文來源:

        Astrid Nehlig.Effects of Coffee on the Gastro-Intestinal Tract: A Narrative Review and Literature Update.

        Nutrients 2022, 14, 399. https://doi.org/10.3390/nu14020399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