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

結直腸癌早期發現,缺少線索?看中外篩查對比

作者:佚名 來源:醫脈通 日期:2017-04-04
導讀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青年人群中有所增加,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因此,結直腸癌早期發現至關重要,早診篩查的成功施行與多種因素相關,篩查技術方案是關鍵之一。

關鍵字:  結直腸癌 

導讀:

        結直腸癌發病率在中青年人群中有所增加,具體原因尚不清楚。因此,結直腸癌早期發現至關重要,早診篩查的成功施行與多種因素相關,篩查技術方案是關鍵之一。

        2017年3月12日,第三屆早期發作—結直腸癌(EAO-CRC)研討會在紐約NYU Langone醫學中心召開,這為患者、臨床醫生、研究者和護理人員提供一個討論治療和相關問題的機會,對所有與會人員來說,結直腸癌的早期發現是絕對必要的。

        2017年2月,發表在國家癌症研究所雜誌(JNCI)上的一篇文獻中的數據寫道:

        “結腸癌每年的發病率,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在20-39歲的成年人中從1.0增加至2.4%,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40-54歲的成年人中從0.5%增加至1.3%;直腸癌發病率增加的更多更快(例如,1974-2013年20-29歲成年人每年發病率為3.2%)。”

        從1974年,≥55歲成年人的直腸癌發病率已經下降。20世紀80年代中期,同樣的數據趨勢也適用於結腸癌。但是1989-1990年和2012-2013年之間,50-54歲成年人的直腸癌發病率從55-59歲人群發病率的一半增長到差不多水平(24.7 vs 24.5/100000人:發病率比[IRR],1.01;95% 置信區間[CI],0.92-1.10)。同時,直腸癌在≤55歲人群中的確診數量增加一倍,從14.6%(95% CI,14.0%-15.2%)增加至29.2%(95% CI,28.5%-29.9%)。

        因此,1990年後出生的人群早期患結腸癌的風險是那些在1950年出生人群的兩倍(IRR,2.40;95% CI,1.11-5.19),而早期患直腸癌風險是他們的四倍(IRR,4.32;95% CI,2.19-8.51)。

        雖然結直腸癌增加的原因尚不清楚,但在那些低於50歲人群中的增加是明顯的,CRC在20~40歲年輕人群中的增長令人震驚。

美國基層篩查

        早期檢出,初級保健醫生發揮著關鍵作用。

        對於初級保健醫生來說,CRC確診數量的增加引發了很多問題:何時篩查,如何提高症狀警示,怎樣了解更多更詳細的家庭用藥史,如何轉診給胃腸病學醫生,怎樣開展結腸鏡檢查排除疾病等等。

        在本次研討會上,專家們認為,一旦出現CRC類似症狀,不論患者年齡如何,重要的是要讓患者們消除疑慮,放鬆心態。對於出現症狀的年輕患者——例如,他們表現為胃腸道出血或者排便習慣改變,初級醫生對他們的態度很重要,這要求醫生們更多的關注他們,以使他們更容易接受GI轉診。此外,較年輕患者一旦轉診,胃腸病學醫生需要更多考慮GI惡性腫瘤的可能。家庭史必須詳細地的谘詢,並且定期更新。

家庭史

        林奇綜合征(Lynch綜合征)。在CRC病例中,家庭史至關重要。

        根據癌症網站的報道,大多數結直腸癌是散發性的,3%-5%的結直腸癌病例被認為是由林奇綜合征引起。以下因素可能提示林奇綜合征,證明了家庭史對盡早確診CRC的重要性:

        ●小於50歲時進展為結直腸癌;

        ●與林奇綜合征分別或同時進展為結直腸癌和其他癌症——子宮內膜癌、子宮癌、胃癌、卵巢癌、小腸癌、胰腺癌、尿道癌、腎癌和膽管癌。

        ●小於60歲時,進展為結直腸癌伴有與林奇綜合征相關的腫瘤特征;

        ●結直腸癌出現在一個或多個一級親屬中,他們患有林奇綜合征或林奇綜合征相關的癌症,而且在50歲前表現出疾病;

        ●兩名或更多的一級或二級親屬發生結直腸癌,伴有其他林奇綜合征相關癌症。

        如果患者表現的症狀提示CRC,而且確實存在家族史,轉診給胃腸病學醫生外,可能還要轉診給遺傳學家。

中國結直腸癌篩查策略

        結直腸癌早診篩查的成功施行與多種因素相關,篩查技術方案是關鍵之一。由於不同國家地區結直腸癌流行病學特征,及衛生保健係統的差異,在結直腸癌篩查技術方案上有所不同。與美國的技術方案相比,我國的技術方案有自己的特色。主要表現為:

(1)基於高危人群的篩查

        大腸癌篩查從總體技術布局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直接篩查法,即直接對所有篩查對象診斷性篩查,一般采用結腸鏡或乙狀結腸鏡。第二類是二步篩查法,即先初篩確定高危人群,然後再對高危人群行診斷性篩查。直接用結腸鏡篩查檢出率相對低,費用高昂,但其敏感性 高,較少漏診,多用在發達國家。二步篩查法僅對高危人群檢查結腸鏡,其篩查命中率(陽性預測值)明顯提高,減少了結腸鏡檢查費用。我國的技術方案主要采用了問卷高危因素調查和免疫法大便潛血作為初篩,結腸鏡作為診斷性篩查的二步篩查方法。

(2)覆蓋年齡範圍更廣

        美國把大腸癌一般風險人群的篩查起始年齡定在50歲,有腺瘤病史、家族史、炎性腸病史者適當提前,對於有明顯遺傳傾向的大腸癌,其篩查起始年齡則需提前到20歲(HNPCC),甚至10歲(FAP)。美國癌症協會的大腸癌篩查方案並未提出明確的篩查終止年齡。一般認為85歲以上無需再參加篩查,因為獲益非常有限。75~84歲是否應參加篩查可根據受篩者的實際情況而定,如身體狀況較好的,可參加篩查,但其獲益也比較有限。我國把篩查目標人群年齡定在40~74歲,主要是從成本效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考慮的。

(3)用問卷調查確定大腸癌風險程度

        問卷調查是指采用提問-回答形式調查受篩者是否存在結直腸癌危險因素的方法。問卷調查在我國大腸癌篩查中的采用,補充了當前基層衛生服務個人病史擋案的不足,篩選出了大腸癌高危人群,同時麵對麵的提問解答對受篩群眾起到了一定的健康教育作用。

補充內容》》》如何通過問卷調查初步判斷結直腸癌高危人群?

        結直腸癌風險評估問卷的陽性判斷標準,符合以下任何一項或以上者,陽性者列為高危人群:

        ①一級親屬有結直腸癌史;

        ②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惡性腫瘤病史);

        ③本人有腸道息肉史;

        ④同時具有以下兩項及兩項以上者:慢性便秘、慢性腹瀉、黏液血便、不良生活事件史、慢性闌尾炎或闌尾切除史、慢性膽道疾病史或膽囊切除。慢性腹瀉指近2年來腹瀉累計持續超過3個月,每次發作持續時間在1周以上。慢性便秘指近2年來便秘每年在2個月。不良生活事件史須發生在近20年內,並在事件發生後對調查對象造成較大精神創傷或痛苦。

        參考文獻:

        [1] Siegel RL,Fedewa SA, Anderson WF, et al. Colorectal cancer incidence patterns in the United States,1974–2013. J Natl Cancer Inst. 2017;109(8): DOI: 10.1093/jnci/djw322

        [2]Cancer.Net Editorial Board. Lynch syndrome. 2014.

        [3]Medscape, Early Colorectal Cancer: Missing the Clues?

        [4]CSCO教育文集, 中國結直腸癌篩查策略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