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

頸動脈夾層的抗栓持續時間隻需2周?

作者: 楊中華 來源:腦血管病及重症文獻導讀 日期:2017-04-16
導讀

          頸動脈夾層是年輕人卒中的常見病因。夾層可以由外傷引起,也可以為自發性夾層。所謂自發性夾層也可能是由輕微創傷合並/不合並危險因素,比如結締組織病、高血壓或抽煙。基於人群的研究顯示頸動脈夾層年發病率為2.6-3.0/10萬人,一半患者臨床表現為卒中或TIA。實際發病率可能更高,因為至少6-10%被診斷為無症狀性病例,並且還有大量無症狀創傷性夾層未被診斷。

        頸動脈夾層是年輕人卒中的常見病因。夾層可以由外傷引起,也可以為自發性夾層。所謂自發性夾層也可能是由輕微創傷合並/不合並危險因素,比如結締組織病、高血壓或抽煙。基於人群的研究顯示頸動脈夾層年發病率為2.6-3.0/10萬人,一半患者臨床表現為卒中或TIA。實際發病率可能更高,因為至少6-10%被診斷為無症狀性病例,並且還有大量無症狀創傷性夾層未被診斷。

        頸動脈夾層短期和長期臨床預後還不清楚,因為以往的研究數據大多納入年長者,單中心,小樣本回顧性研究,隨訪時間較短。最近幾項大型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得出了迥然不同的結果。在這些研究中,卒中總發生率以及以卒中作為首發症狀的發生率存在很大的差異。有關頸動脈夾層卒中高風險期間的數據很少,一般認為卒中高風險期發生在夾層形成幾周到幾個月內。此外,幾乎所有關於頸動脈夾層卒中發病率和發病時機的文獻都聚焦缺血事件複發,而不是夾層發生後卒中的發病率。

        2017年3月來自紐約的Nicholas A. Morris等在Stroke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他們利用大型、異質人口學的醫療保險數據(administrative claims data)探討了頸動脈夾層發生後首次卒中的流行病學資料。

        該交叉隊列研究包括加州(2005-2011)、紐約州(2006-2013)和佛羅裏達州(2005-2013)所有急診就診和急診住院的醫療保險理賠患者。作者利用ICD-9臨床修正編碼,把未發生過和同時發生過卒中或TIA的頸動脈夾層患者提取出來。研究者比較了夾層後三個月內連續2周的卒中風險,和1年後相應2周期間卒中的風險。

        該研究共納入2791例無缺血事件的夾層患者(譯者注:這麼大的數據夠一夢的)。與1年後相應2周期間卒中風險相比,夾層後第一和第二周內絕對卒中風險增加1.25% (95% CI, 0.84–1.67%) 。第三和四周絕對卒中風險增加0.18 (95% CI, 0.02–0.34%),其後8周內絕對卒中風險增加不再具有顯著性。

        另外該研究還對541例症狀性夾層患者進行了敏感性分析。1.84% (95% CI, 0.53–3.17%)發生了卒中,並且皆發生在夾層後前四周內。

        作者還分析了840例創傷性頸動脈夾層,12例發生卒中。創傷性夾層卒中風險類似於非創傷性夾層者(1.43%; 95% CI, 0.51–2.35% versus 1.79%; 95% CI, 1.15–2.43%; P=0.49)。

        在該項研究中,診斷夾層後前12周大約1.7%的患者發生卒中。這個數據和CADISS試驗的數據相似,後者3個月內卒中複發率為2%,並且所有複發皆在前10天內。

        最終作者認為對於診斷夾層時無缺血症狀的患者,其卒中風險的時限為前2周。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定預防卒中抗栓治療的持續時間。

        文獻出處:

        Stroke. 2017 Mar;48(3):551-555. doi: 10.1161/STROKEAHA.116.015185.

        Timing of Incident Stroke Risk After Cervical Artery Dissection Presenting Without Ischemia.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