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診

2016心髒驟停研究進展,值得一看!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日期:2016-08-31
導讀

         心髒驟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數百萬人。及時有效的心肺複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 <7%,神經係統損傷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殘原因。 心髒驟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數百萬人。及時有效的心肺複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

關鍵字:   | 心髒驟停 

        心髒驟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數百萬人。及時有效的心肺複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 <7%,神經係統損傷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殘原因。 心髒驟停(cardiac arrest, CA)是全世界成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每年罹患數百萬人。及時有效的心肺複蘇(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是其唯一救治措施,但救治成功率低,出院存活率 <7%,神經係統損傷是其主要致死和致殘原因。

        2016年8月國內急診/重症相關專家小組(統稱)發布了心髒驟停後目標溫度管理專家共識,最新一項大規模臨床證據表明,目標溫度33℃和36℃有相似的神經功能預後。為了反映最新推薦目標溫度範圍的變化,《2015年心肺複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采用了 “目標溫度管理”(targeted temperature management ,TTM)的概念。CA後TTM就是應用物理方法把體溫快速降到既定目標水平,並維持在恒定溫度一段時間後緩慢恢複至基礎體溫,並且避免體溫反彈的過程。在國外,TTM已經成為CA患者ROSC後的常規治療手段,但在國內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規範應用。所以希望通過製定CA後TTM專家共識讓更多的國內同行對TTM有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將TTM更好地應用於臨床,服務於CA患者。(文章詳見--2016 心髒驟停後目標溫度管理專家共識)

        本文梅斯小編盤點心髒驟停相關備受關注的研究成果,與大家分享。

        【1】J Am Heart Assoc:同樣是心髒驟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經曆死亡

        近期發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的研究結果稱,同樣是心髒驟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經曆死亡。

        西北大學費因伯格醫學院預防醫學的Donald Lloyd-Jones博士分析了5209名參與者的數據(2294名男性),所有參與者沒有CVD,年齡在28-62歲。該隊列在以前的研究中評估了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4個危險因素:收縮/舒張血壓、總膽固醇、吸煙狀況和糖尿病。

        研究人員認為,鑒於許多突然心髒病死亡的案例發生在沒有既往史的個體中,而且過早地出現,臨床醫生必須考慮可能增加心髒性猝死的危險因素,並加以識別和防範。(文章詳見--J Am Heart Assoc:同樣是心髒驟停,男性比女性更容易經曆死亡)

        【2】JACC:促紅細胞生成素並不能為心髒驟停患者帶來益處

        初步數據表明,服用高劑量的促紅細胞生成素(Epo)類似物的患者在治療院外心髒驟停(OHCA)時有臨床受益。

        作者進行了一項多中心、單盲、隨機對照試驗。假定心髒原因引起的OHCA後仍然昏迷的患者有資格參與此研究。在幹預組,患者在第一個48小時期間接受12小時隔開的5次靜脈內注射(每次40,000單位,最大總劑量為200,000單位),在複蘇後盡快開始。在對照組中,患者接受無紅細胞生成素的標準治療。主要終點在60天時是各組患者的腦功能分類(CPC)達到了1級的比例(沒有或輕微的神經係統後遺症幸存)。次要終點包括全因死亡率,在不同時間點CPC水平患者的分布,和副作用。

        在假定心髒原因引起的OHCA複蘇的患者中,早期促紅細胞生成素加標準治療並沒有給患者帶來臨床益處,並有較高的並發症發生率。(文章詳見--JACC:促紅細胞生成素並不能為心髒驟停患者帶來益處)

        【3】心髒驟停:BMJ兩項新研究質疑當前臨床指南

        發表於BMJ上的兩項新的研究對於當前患者住院期間心髒驟停複蘇指南提出了新的質疑,因為這兩項新的研究結果表明按照當前的指南進行複蘇治療或可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心髒突然停止跳動稱為心髒驟停,這時流向大腦和其他重要器官的血液便會停止流動。如果不加以幹預治療,心髒驟停幾分鍾便可致死。

        根據美國心髒協會(AHA)調查顯示,2013年美國約有209000名住院病人發生了心髒驟停。

        發生心髒驟停時,必須在幾分鍾內為患者使用除顫器,以恢複心髒節律。

        既往美國複蘇指南推薦對心髒驟停患者應使用“堆疊”式的電擊,即在第一次除顫嚐試成功後間隔最短時間內進行第二次除顫。

        然而, 2005年更新後的指南推薦進行延遲二次除顫嚐試,兩次除顫期間進行胸外按壓。

        但是,來自科羅拉多大學醫學院的Steven M. Bradley博士及其同事們發現,延遲除顫對患者存活的影響缺乏足夠的研究數據。(文章詳見--心髒驟停:BMJ兩項新研究質疑當前臨床指南)

        【4】BMJ:院內心髒驟停患者接受早期腎上腺素治療到底是好還是壞?

        該前瞻性觀察隊列研究的數據來自於美國300多家醫院的數據。該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在醫院經曆過心髒驟停並有可電擊心律的成人患者,這些患者在心髒驟停兩分鍾內接受了第一次除顫,並且在除顫後仍處於可電擊心律。幹預措施為第一次除顫後給予腎上腺素。

        共有2978例患者進行了傾向評分匹配,並進行了很好的平衡。1510(51%)例患者在第一次除顫後的兩分鍾內接受腎上腺素,這與當前美國心髒協會指南是相違背的。在傾向得分匹配分析中,第一次除顫之後的第一個兩分鍾內給予腎上腺素降低了生存率(比值比0.70,95%置信區間0.59至0.82; P<0.001)。早期的腎上腺素管理也降低了自主循環恢複的幾率(0.71,0.60〜0.83; P <0.001)和良好的功能結局(0.69,0.58至0.83; P<0.001)。

        有一半的患者有持續電擊心律時,在第一次除顫後兩分鍾內接受腎上腺素,這與當前的美國心髒協會指南是相違背的。第一次除顫後兩分鍾內接受腎上腺素降低了存活至出院的幾率,也降低了自主循環恢複的幾率以及具有良好功能結局至出院的可能性。(文章詳見--BMJ:院內心髒驟停患者接受早期腎上腺素治療到底是好還是壞?)

        【5】NEJM: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療院外心髒驟停患者沒有效果

        在這項隨機,雙盲試驗中,研究人員比較了腸外胺碘酮,利多卡因,生理鹽水安慰劑以及標準護理在非創傷性院外心髒驟停,休克難治性室顫或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至少有一次休克以及血管通透的成人患者的效果。

        在符合協議的人群中,3026例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胺碘酮(974例),利多卡因(993例),或安慰劑(1059例);其中,每組中分別有24.4%,23.7%,21.0%的患者幸存至出院。胺碘酮與安慰劑組的生存率差異有3.2個百分點(95%可信區間[CI], - 0.4至7.0; P=0.08);利多卡因與安慰劑差異為2.6個百分點(95%CI,-1.0至6.3; P=0.16);胺碘酮與利多卡因差異為0.7個百分點(95%CI,-3.2至4.7; P=0.70)。出院時神經係統的結果在三組中是相似的。治療效果對於心髒驟停的異質性也得到了見證(P=0.05);活性藥物治療的患者比安慰劑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這些患者為旁觀者見證的心髒驟停患者,而不是那些沒有旁觀者見證的心髒驟停患者。更多胺碘酮接受者比利多卡因或安慰劑接受者需要暫時性心髒起搏。

        總體而言,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與安慰劑相比,沒有在最初的休克難治性室顫或無脈性室性心動過速導致的外院外心髒驟停患者中產生顯著較高的存活率,也沒有較好的神經係統的結果。(文章詳見--NEJM: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療院外心髒驟停患者沒有效果)

        【6】Resuscitation:輕度高碳酸血症影響心髒驟停早期幸存者機械通氣腦氧合

        研究共納入7例心髒驟停複蘇後36小時內行機械通氣患者,發生心髒驟停後自主循環灰度的平均時間是28分鍾,行機械通氣的平均時間是26.5小時。血碳酸正常組(中位數EtCO2 32 mmHg [30 - 41 mmHg] , 中位數PaCO2 37 mmHg [32 - 45 mmHg])中位數NIRS左額葉SctO2 61% [52 - 65%] ,右額葉SctO2 61% [54 - 68%]。輕度高碳酸血症組(中位數EtCO2 49mmHg [40-57mmHg] ,PaCO2 52mmHg [43-55mmHg) 左額葉SctO2增加到69% [59-78%] ,右額葉SctO2 增加到73% [61-76%](P=0.001)。

        在心髒驟停複蘇後早期行機械通氣患者,采用NIRS評估,輕度高碳酸血症增加腦氧合。研究人員將進一步研究心髒驟停患者複蘇後行機械通氣,保持長時間輕度高碳酸血症與提高腦氧合、改善患者預後的效果。(文章詳見--Resuscitation:輕度高碳酸血症影響心髒驟停早期幸存者機械通氣腦氧合)

        【7】Am J Emerg Med:早期神經功能檢查預測心髒驟停後亞低溫治療患者預後價值不足

        近期關於心髒驟停後健康管理,包括亞低溫治療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提高了心髒驟停幸存者的生存率和神經功能預後。心髒驟停後幸存者行亞低溫治療通常都會經曆深度昏睡,缺乏腦幹反射,而深度昏睡和缺乏腦幹反射通常與許多並發症相關。目前急診神經功能檢查預測心髒驟停幸存者的潛在預後的價值仍不清楚。

        研究納入49例心髒驟停患者,大多數 (41例, 83.7%) 患者處於昏迷狀態,GCS3分。19例(38.8%) 患者神經學檢查結果全陰性,其中有4例(21.1%) 患者出院時生存。至少有一項神經學檢查結果陽性的患者中,有13例(43.3%) 患者出院時生存。亞組分析顯示,19例腦幹反射陰性的的患者中有9例檢查時沒有使用神經肌肉阻滯劑,其中有2例(22.1%) 出院時生存。19例腦幹反射陰性的的患者中有8例檢查時沒有使用鎮靜劑,其中有1例(12.5%) 出院時生存。出院時生存的17例患者中隻有1例患者神經功能檢查結果較差,CPC評分3分,其他幸存者神經功能均有恢複,CPC評分1分。

        結果,心髒驟停複蘇後患者按照綜合心髒驟停後管理路徑治療,包括亞低溫治療,在初始急診室行神經學檢查,患者缺乏神經功能並不是患者預後的可靠的預測因素。基於上述發現,急診醫生應避免對心髒驟停複蘇後患者行神經功能檢查,避免將檢查結果作為指導治療和與患者家屬溝通的依據。(文章詳見--Am J Emerg Med:早期神經功能檢查預測心髒驟停後亞低溫治療患者預後價值不足)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