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EASD 2015】李光偉教授:合適人群+恰當幹預,降糖努力不會白費

作者:孫雲 采訪整理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5-09-23
導讀

         2008年之前多項研究發現降糖對大血管病變有益處,無論是二甲雙胍、磺脲類還是胰島素。但此後的幾項大型臨床試驗卻在研究期間未能顯示降糖心血管獲益、有研究甚至報告降糖治療組死亡率增加。後來的這些研究納入病例更多、實施也更嚴格,但卻得到不一致的結果。大家開始反思是否有必要製定血糖目標,當前的降糖策略是否合適,這也是本場討論的重點話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光偉教授就這一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 1.

關鍵字:  李光偉 | 降糖 | 心血管 

        2008年之前多項研究發現降糖對大血管病變有益處,無論是二甲雙胍、磺脲類還是胰島素。但此後的幾項大型臨床試驗卻在研究期間未能顯示降糖心血管獲益、有研究甚至報告降糖治療組死亡率增加。後來的這些研究納入病例更多、實施也更嚴格,但卻得到不一致的結果。大家開始反思“是否有必要製定血糖目標,當前的降糖策略是否合適”,這也是本場討論的重點話題。

        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李光偉教授就這一問題發表了他的看法。

bbb.png

        1.設置降糖目標仍然是必要的,它可以指導治療實踐。合適的目標值會在保障安全的情況下提高血糖的達標率。現在普遍認為HbA1c降至 7%是合理的,降至6.5%以下能否帶來更多獲益尚不明確。關鍵的問題是選擇合適的人群。ADVANCE、ACCORD等研究入選的都是老年人群,他們通常有嚴重的動脈粥樣硬化、長期高血壓、心肌梗死病史。希望在該人群通過短時間降糖看到減少心血管事件幾乎是不可能。李教授認為降糖心血管獲益的人群主要是低危、中年患者。

        2.在降糖策略方麵,李教授認為應用不增加低血糖和體重增加風險的抗糖尿病藥物理論上可能效果更好;年輕患者降糖越接近正常值可能遠期心血管獲益更多;老年人群需要更多地關注恰當的聯合用藥、合適的首次劑量選擇和隨後適時的劑量調整;降低糖尿病心血管風險需要綜合控製危險因素。新型降糖藥SGLT2抑製劑能夠減輕體重、降低血壓、降低血糖,改善血脂紊亂,其多重作用機製可能會帶來良好結局,本屆年會公布的EMPA-REG OUTCOME研究就提供了振奮人心的數據。不過它也沒能解決血糖降低多少,降到多低最有益的問題。

        3.降糖對心血管事件的影響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的隨訪觀察,以10年計的長期評估可能更合適。在心血管高危人群,可能難以在短期內看到降糖延緩疾病進展。

        簡而言之,糖尿病患者需要綜合控製危險因素、高度個體化治療。李教授的研究組完成的大慶糖尿病預防長期隨訪中,堅持23年終於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看到生活方式幹預顯著減少心血管事件,由此他堅信降糖努力不會白費,隻是我們需要更加精心、更加耐心。

            點擊查看更多精彩會議內容:第51屆歐洲糖尿病學會(EASD)年會專題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