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糖尿病的防控:你把它想簡單了

作者: Heath Brothers 來源: 內分泌前沿 日期:2019-05-16
導讀

          近年來中國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迅速增長,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多種因素可能共同促進了中國糖尿病的流行的發生,如肥胖,老齡化,飲食模式,久坐,遺傳因素,表觀遺傳修飾等因素。 過去,我們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把糖尿病的預防重點關注對於高危人群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但是僅僅僅通過生活方式改變似乎並不足以改變T2DM發病率的增長趨勢。本文將從宮內環境,兒童超重/肥胖,體力活動水平低下三個方麵分析我國糖尿病流行的原因並探討我國糖尿病的預防策略。

關鍵字:  糖尿病 

        近年來中國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呈現迅速增長,已經成為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多種因素可能共同促進了中國糖尿病的流行的發生,如肥胖,老齡化,飲食模式,久坐,遺傳因素,表觀遺傳修飾等因素。

        過去,我們一直以來,我們總是把糖尿病的預防重點關注對於高危人群進行生活方式幹預,但是僅僅僅通過生活方式改變似乎並不足以改變T2DM發病率的增長趨勢。本文將從宮內環境,兒童超重/肥胖,體力活動水平低下三個方麵分析我國糖尿病流行的原因並探討我國糖尿病的預防策略。

        糖尿病的流行原因

        1、宮內環境

        基因-環境的相互作用是糖尿病發病的關鍵決定因素,這一點已經被廣泛接受(PMID: 22064493.),而且是目前T2DM最主要的病因學假說(PMID: 27230637)。而且隨著醫學研究的深入,人們也越來越認識到胎兒期發育不良會導致一些非傳染性慢性疾病的發病率增加,如高血壓,T2DM,心血管疾病等(PMID: 11809615.PMID: 21525196.)。

        2018年10月,《Nat Rev Endocrinol》發表了一篇關於中國饑荒對糖尿病流行的文章,亦認為胎兒期的早期發育會增加成年期T2DM的發生風險,並認為中國饑荒通過影響胎兒早期發育階段的子宮內環境引起表觀遺傳學的改變以及表觀遺傳改變的代際間傳遞,共同導致了中國糖尿病的流行,因此認為僅僅通過生活方式幹預去預防糖尿病似乎是不夠的(PMID: 30310152.)。文章中列舉了國外多項針對經曆過饑荒人群的研究,研究顯示:經曆過饑荒年代的子代發生糖尿病的風險明顯增加。

        詳情請查看:

        2型糖尿病的流行:中國饑荒起了多大作用?

        我國在1959-1961年亦經曆過饑荒,雖然沒有饑荒期間卡路裏消耗的精確數據,然而,與1958年相比,1959年糧食產量下降了15%,而在1960 - 1961年,糧食供應下降了30%,且高死亡率表明了饑荒的嚴重程度。

        我國多位學者曾經對經曆過饑荒人群進行過研究,亦觀察到了上述現象(PMID: 20622161;PMID: 27629572;PMID: 26509871;PMID: 29161448;PMID: 27927634.)。

        其中紀立農教授2017年的一項研究(PMID: 27927634.):在我國經曆過饑荒影響的綏化農村地區招募了1034個家庭(父母輩 F1 n=2068,子代F2 n=1183),其中將1959年10月1日至1961年9月30日之間出生的參與者被定義為饑荒暴露,1962年10月1日至1964年9月30日之間出生的人被定義為未暴露。

        研究將子代分類為:1)沒有父母暴露於饑荒,2)隻有母親暴露於饑荒,3)隻有父親暴露於饑荒,或4)父母都暴露於饑荒。

        結果顯示:與未經曆過饑荒的人群相比,曾經暴露過饑荒的人群將來發生高血糖【多變量調整 OR:1.93; 95%CI 1.51-2.48】和糖尿病的風險【OR:1.75; 95%CI:1.20,2.54】均增高,另外經曆過饑荒人群子代發生高血糖的風險顯著增加【平均年齡 27歲 OR:2.02; 95%CI:1.12-3.66】。

        雖然目前隨著經濟的發展,饑荒已經成為曆史,但是懷孕期間孕產婦營養過剩,肥胖或糖尿病也易使後代糖尿病發生風險增加(PMID: 22980041.)。研究發現:在中國成人和青少年社區,有糖尿病母親史的個體發生肥胖和中心性肥胖的風險增加,分別為59%和88%,以及更多的胰島素抵抗和B細胞功能障礙(PMID: 24614663;)。

        另外,針對我國孕產婦的研究亦顯示:母親孕前較高的BMI和不適宜的孕期增重均會增加學齡前兒童超重肥胖的風險(PMID: 26926719);因此孕婦應采取科學的方法調整孕前BMI,並根據孕前BMI控製孕期增重,以在生命早期預防學齡前兒童超重肥胖的發生。

        除此之外,孕期母親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亦會增加子代成年期代謝異常的風險,如母親孕期吸煙,不僅會導致新生兒低體重,而且會增加其兒童及成年期肥胖風險增加,甚至這種風險會傳遞給第三代(PMID: 23736356, PMID: 28700699)。

        另外北京協和醫院肖新華教授針對新生兒的研究亦發現:出生體重是成年期糖代謝異常和代謝綜合征的獨立危險因素,且低體重兒(<2500g)成年期發生糖代謝異常風險是正常體重組的1.75倍(PMID: 18070988. PMID: 20045533)。進一步的研究顯示:基因型頻率在不同出生體重組間並沒有顯著差異,說明基因與出生體重在成年期糖代謝異常發生存在的交互作用不能單純依靠基因的DNA序列改變來解釋,而是通過基因序列變化之外的表觀遺傳機製發揮作用的,而且主要是通過基因的甲基化修飾影響基因的表達(PMID: 17994213.)。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