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

【CDS 2015】大幕拉開:新主題,新高度!

作者:劉娟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日期:2015-12-11
導讀

         2月10日上午,CDS2015開幕式和全體大會盛大舉行。翁建平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說,CDS幾年來牢記使命,開拓創新,重視科研工作,關注臨床實踐,強調患者和公眾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績。CDS2015以“創新、規範、普及”為主題,注冊參會人數7000餘,創曆史新高。

關鍵字:  CDS | 2015 | 蘇州 

        12月10日上午,CDS2015開幕式和全體大會盛大舉行。翁建平教授在開幕致辭中說,CDS幾年來牢記使命,開拓創新,重視科研工作,關注臨床實踐,強調患者和公眾教育,取得了豐碩的成績。CDS2015以“創新、規範、普及”為主題,注冊參會人數7000餘,創曆史新高。

        魏於全院士:生物治療的轉化醫學平台建設

魏於全.png

        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大學華西醫院魏於全教授介紹,重大疾病的生物治療是前沿醫學手段,是未來醫學的重要發展方向。重大疾病的生物治療包括免疫治療(疫苗、免疫細胞、細胞因子)、基因治療、幹細胞與組織修複等再生醫學治療手段、小分子靶向藥物治療等。重大疾病的生物治療是典型的前沿生物技術與基礎研究-醫藥生物技術-臨床應用的轉化醫學研究模式,其中生物藥物靶向治療很符合個體化醫療和精準醫學的概念。

        具體到糖尿病領域,FDA批準的生物技術藥物有24種之多,另外也有一些新興的糖尿病生物治療方法,如Treg細胞治療1型糖尿病、幹細胞移植治療糖尿病足、脫細胞生物羊膜治療糖尿病足潰瘍等。魏院士強調,生物治療轉化醫學平台的建設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此外,生物治療產品的規模製備是實驗室研究成果向臨床轉化的關鍵和技術瓶頸,而高通量研究流程和技術手段能大大提高轉化效率、縮短基礎研究成果向臨床轉化的時間。

        饒子和院士:精準醫療與技術創新

饒子和.png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饒子和教授針對結構生物學在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中的作用這一話題,別開生麵地向與會者展現了一場科學性與藝術性兼具的學術報告。

        饒教授介紹,他在研究生期間就參與了胰島素結構研究,可謂與糖尿病學科有著不解之緣。報告開始,饒教授就引用了藝術大師吳冠中先生的“似舞蹈,狂草,是蛋白基因的真實構造”形象地闡述了科學與藝術的關係。

        饒教授指出,轉化醫學和精準醫學是結構生物學的利器,隻有技術的創新才能引領精準醫學,X光自由電子激光(XFEL)和冷凍電鏡的重大突破開創了結構生物學研究的新紀元。

        中國生命科學研究具有一流的隊伍,饒教授從病毒入侵、轉錄複製和組裝入手,介紹了他們團隊的相關研究,用唯美的藝術畫麵展現了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

        John Buse教授: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結局,永恒話題

John Buse.png

        美國糖尿病學會(ADA)前任主席、北卡羅來那大學JohnBuse教授再次來到CDS年會,作了題為“糖尿病領域心血管終點研究利弊”的主題報告。Buse教授回顧了ACCORD、Steno-2、UKPDS、VADT、BARI2D、FREEDOM、ORIGIN、ELIXA、EMPA-REG和SPRINT等多項研究後指出,對糖尿病患者危險因素進行綜合管理具有重要獲益,糖尿病一經診斷就應開始強化治療,強化治療開始越早患者獲益越多。而心血管結局研究更多顯示出藥物的心血管安全性、而非心血管獲益,直到EMPA-REG研究結果公布。Buse教授認為,EMPAREG和SPRINT研究可能開創新局麵。基於此兩項研究及ACCORD-BP亞組分析結果,他對中國2016年2型糖尿病治療指南提出了自己的預想。Buse教授認為,對於已知合並心血管疾病且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30ml/min·1.73m2的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雙胍聯合恩格列淨可能是合理的。雖然可能存在異議,Buse教授認為中國2型糖尿病患者的收縮壓可控製在120mmHg以下,糖化血紅蛋白(HbA1c)控製目標建議為7%~8%。

        翁建平教授:中國T1DM研究期待更多“原創”

翁建平.png

        翁教授首先回顧了我國1980-2011年6次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後指出,中國2型糖尿病患病率從1980年0.7%到2011年11.8%,雖然診斷標準有差異,詳實數據足以證明2型糖尿病逐年增加趨勢。而中國關於1型糖尿病的數據還是“糊塗賬”。IDF數據顯示,2013年全球約8萬名兒童被新診斷為1型糖尿病,15歲以下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迅速上升,每年增長近3%,其中歐洲、北美和加勒比地區最高。而西太平洋地區數據顯示總共不足2萬例。翁教授表示,這個數據提示我們兩種可能:如果中國未包括在內,則數據不全麵;如果包括在內,則代表數據不準確。而IDF的中國數據顯示中國新診斷1型糖尿病兒童<1.5/10萬人,為全世界患病率最低的地區之一。WHODIAMOND(中國)回顧性登記研究顯示,我國14歲以下兒童的1型糖尿病發病率約0.59/10萬人年,較北歐高加索人低約365倍。對該研究數據再分析,考慮到研究覆蓋人群為15歲以下青少年,而捕獲-標記-再捕獲法在執行中也可能存在地區治療水平差異等,數據可能有偏頗。翁教授又回顧了來自北京、上海、廣東多項流行病學研究以及中國1型糖尿病登記管理項目後指出,全球1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但尚無成人1型糖尿病準確發病率資料。WHODIAMOND(中國)已過去20餘年,中國1型糖尿病流行病學特征尚不明確。而中國1型糖尿病登記管理項目將首次提供我國1型糖尿病流行病學數據,且覆蓋全年齡段研究。

        翁教授之後回顧了多項中國1型糖尿病臨床和基礎研究。他認為,胰島素是1型糖尿病治療的基石,盡管胰島素挽救了無數患者的生命,但其治療仍麵臨巨大挑戰。國外在1型糖尿病預防、治療方麵已經開展數十年研究,我國則起步較晚。中國學者近年來在1型糖尿病臨床特征、診斷、免疫或幹細胞治療等方麵開展了相關研究,亟需大家對該領域予以關注、重視並投入研究,積累我們自己的經驗和研究證據。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專題:2015CDS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第十九次全國學術會議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