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

創新引領時代 初心照亮未來 ——暨中國卒中學會第七屆學術年會(CSA&TISC2021)

作者:醫學論壇網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1-07-13
導讀

         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一百年來取得的輝煌成績已經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而下一征程依然任重道遠。猶如黨的曆程,天壇會走過了她的第一個20年,今年已踏上新的征程,但千帆過盡,曾經取得的成績不會讓我們滯步,更是赤心依舊,照亮著中國腦血管病事業的遠大前程。

關鍵字:  卒中 

2021年恰逢建黨百年,一百年來取得的輝煌成績已經鐫刻在曆史的豐碑上,而下一征程依然任重道遠。猶如黨的曆程,天壇會走過了她的第一個20年,今年已踏上新的征程,但千帆過盡,曾經取得的成績不會讓我們滯步,更是赤心依舊,照亮著中國腦血管病事業的遠大前程。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各個領域的發展都日新月異,腦血管病領域也不例外。在由吉林大學第一醫院楊弋教授主持的中國卒中學會第七學術年會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腦血管病領域“創新引領時代”的一係列可喜消息,下麵我們一起來見聞這些學術論壇之外不一樣的聲音。

一、醫體融合大健康:合理運動,預防卒中

“生命在於運動”幾乎人人皆知,其中就蘊含了合理運動可促進健康,減少疾病發生。目前已有證據顯示中等強度的運動可有效預防卒中。世界卒中組織(WSO)於2020年世界卒中日就以 “參與運動”為主題,倡導人們合理運動預防卒中,這與“健康中國”行動計劃不謀而合。“醫體融合大健康”是由中國卒中學會、北京市體育局、北京電視台聯合發起的一個項目,旨在實行“醫體融合,預防卒中”,落實“健康中國”的行動計劃。為期半年的第一季“醫體融合大健康”電視節目已在北京電視台冬奧紀實頻道播出,第二季已經製作完成,即將播出,其旨在為廣大市民提供科學實用的健身指導。北京天壇醫院王擁軍院長、中國卒中學會王文誌會長和北京市體育局楊海濱副局長從不同角度介紹了該項目的開展及意義,健康是人類永遠的追求,而在這個處處自動化的時代,要忙中不忘身健,該項目的開展將更好地指導人們日常運動促進健康。

二、急性缺血性卒中新循證研究結果:中國證據,助力實現“健康中國2030”

雖然急性期再灌注治療對於急性缺血性卒中(AIS)非常重要,可受限於時間窗、禁忌證以及不同中心的技術水平等,還有相當一部分AIS患者亟待其他治療,馬來酸桂呱齊特就是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被推上了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治療的前沿陣地。該藥先後經曆了RCT確證研究和上市後再評價的真實世界研究。來自北京協和醫院倪俊教授介紹了這兩項研究的設計及結果,前者曆時3年,共65家中心開展、入組1301例患者,證實了該藥顯著改善AIS患者神經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降低殘疾率,安全性耐受性良好;後者曆時9年,納入58家中心18260例患者,證實了該藥在廣泛人群中耐受性良好。基於這樣大規模的中國臨床循證,2020年10月,北京四環製藥生產的馬來酸桂呱齊特注射液新適應證獲國家藥監局批準:用於改善AIS所致的神經症狀、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和功能障礙。這標誌著國家層麵認可了馬來酸桂呱齊特注射液在急性缺血性卒中中的治療價值。

三、天壇醫院攜手iStroke搶跑卒中“生死時速”:中國自主研發的治療決策智能軟件

為提升AIS患者的快速救治能力,助力“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質量改進國家行動”,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聯合安德醫智BioMind在大會上共同發布了急性卒中再灌注治療智能決策平台iStroke,這是中國自主研發的一款智能軟件。王擁軍教授表示,iStroke作為“急性腦梗死再灌注治療質量改進國家行動”的高科技工具,以患者為中心高效利用醫療資源,優化急救流程,打造高效率的院前急救和院內溶栓取栓“一鍵綠通”的協作團隊,提升卒中的整體救治能力,形成覆蓋院前急救、院中影像評估、再灌注治療決策、院內二級預防、院後隨訪管理的一體化協同救治體係。iStroke在未來可協助基層醫院醫生提升卒中的救治水平,全麵改善中國急性腦卒中患者的預後,降低致殘率,為國家減輕醫療負擔。

雖然“對於AIS患者,時間就是生命”,但實際情況是,相當一部分AIS患者,從進入急診科到神經科醫師做出急救決策這一過程就長達100分鍾,還不算送往醫院的時間,往往就錯過了黃金救治時間。北京天壇醫院神經介入中心主任繆中榮教授表示,通過iStroke這一技術支撐,有望將術前決策時間縮短一半,讓更多AIS患者盡早得到救治。

會上還發布了“愛腦行動”科普作品征集訊息。“愛腦行動”可極大地提高大眾健康科普知識,普及卒中急救常識。新聞發布會現場,3位神經科醫生自編自演的情景劇,生動演繹了患者家屬因為一些錯誤行為延誤了患者救治時機這一常見的臨床真實場景。愛腦行動將會有助於減少來自患者家屬方麵的救治延誤。最後繆教授在會上解讀了“愛腦行動”宣傳的四條主題口號。

四、中國卒中學會獲獎者:終身成就獎蔡轉教授、中國卒中獎徐安定教授

中國卒中學會兩大獎項今年花落誰家?來自武漢同濟醫院神經內科年逾90歲的蔡轉教授榮獲終生成就獎,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徐安定教授榮獲中國卒中獎。蔡轉教授從醫70餘載,是我國著名的神經病學專家,為中國神經科的發展做出了卓越貢獻,可謂懿德譽世人。蔡老獲獎後激勵青年一代珍惜來之不易的醫療環境,為祖國的卒中防治事業添磚加瓦作出貢獻。徐安定教授是中國腦血管病事業發展轉型期中流砥柱專家團中的一員,他們不僅繼承了老前輩那種持之以恒無私奉獻的精神,更在新時代下順勢而為,做出了很多創新性工作,培養了一大批優秀青年醫師。徐教授談到,今年獲獎是對團隊所做工作的一種肯定和激勵,相比蔡老等老前輩,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未來還要繼續攜手全國同道,為推動中國的腦血管病事業而共同努力。

五、百萬卒中患者數字化健康管理工程:新時代下,首個全麵一體化患者健康管理服務體係

在我國,龐大的卒中患者人群、緊缺的醫療資源、繁忙的院內醫務工作及患者在家中缺乏有效的健康管理抓手,為卒中防控的可及性與延續性帶來挑戰。數字療法及數字化健康管理為卒中患者出院後的康複與長期管理帶來了啟示。基於此,中國卒中學會、卒中中心聯盟積極響應政府“健康中國”“數字中國”戰略號召,依托中國卒中中心聯盟、紅手環誌願單位、基層血管健康管理中心、媒體平台,發起了“百萬卒中患者數字化健康管理工程”項目,致力於建立我國首個“中國卒中患者數字化健康管理體係”。工程旨在聯合社會各界力量,通過全新的多渠道方式促使患者獲取健康管理及數字化服務,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及服務可及性,改善預後;通過健康管理大數據挖掘,持續優化患者的健康管理路徑。

徐安定教授介紹了工程的具體內容,該工程由“大健康內容的生產和傳播、卒中患者數字化健康管理標準製定、卒中患者數字健康推廣傳播、卒中患者數字健康管理實踐”四大專項組成。四大專項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協同效應,呈現層級化、立體化、連續性的工程運作模式;通過數字化管理方式,打通卒中患者院外管理全流程,打造“中國卒中患者數字化健康管理體係”,受眾為醫療衛生工作人員、卒中患者、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公眾,共分為III期開展,計劃到2024年覆蓋中國500萬卒中患者及高危人群。工程將以大健康新媒體矩陣、數字化醫療平台為抓手,不斷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從而推進我國卒中防控工作,讓更多卒中患者能夠享受到高質量的健康管理服務。

六、《卒中後認知障礙管理專家共識2021》發布:重視卒中後認知篩查提上日程,記憶門診地圖期日不遠

我國擁有龐大的卒中患者人群,約1/3的卒中患者會經曆卒中後認知障礙(PSCI),嚴重影響了其生活質量及生存時間,是目前卒中疾病負擔的重要原因,並成為當下國際卒中研究的熱點和臨床幹預的重點。2021年,中國卒中學會血管性認知障礙分會專家委員會在2017年第一版PSCI共識的基礎上進行了更新,本次共識更新的目的是強調PSCI的早期篩查、評估、預防和康複,規範其診治用藥,綜合管理卒中患者,最終提高患者的整體預後。此次共識明確提出了PSCI的定義,是指在卒中事件後出現並持續到6個月時仍存在的以認知損害為特征的臨床綜合征,強調的是卒中事件本身所驅動的認知損害,其發生與卒中病變的特征、阿爾茨海默病病理和大腦的可塑性密切相關。

上海華山醫院的董強教授表示,基於以往十來年的卒中中心建設經驗,下半年上海將公布35個記憶門診,出台標準的記憶門診模式和篩查工具,其中10個是示範中心,帶動周邊地區20多個記憶門診,隨後帶動220多個社區中心,形成上海地區“市-區-社區記憶門診”層級式的記憶門診地圖,讓社會大眾了解哪些醫療機構可以進行記憶障礙的篩查和診療,包括正常老化的記憶障礙和病理性的記憶障礙。上海地區將率先做好示範帶頭作用,為其他地區開展PSCI的臨床管理提供借鑒和參考,使該共識的指導意見更有效地在真實世界落地,並在臨床實踐中認證和反饋這些推薦意見是否合理和規範,以期不斷改善PSCI的篩查和診療。

七、中國卒中中心質控推進項目:來路精彩,未來可期

中國卒中中心質量控製與改進項目自2016年啟動以來,曆經5年發展,已經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績。質控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從第一版(2010)的13個指標增加至最新一版(2020)的27個指標,今後要推進的兩個重點指標一是提升卒中急性期再灌注率,一是心源性卒中患者的抗凝率。‍‍指標落地借助兩大平台:中國卒中聯盟數據采集平台、國家質控中心監測平台,該技術體係已經使使卒中中心聯盟醫院的1年卒中複發風險下降28%,1年致殘風險下降26%,腦血管病關鍵技術規範應用率提升21%,成為醫療質量改進技術的國際最佳代表。該質控體係目前已經建成了以各省質控中心為核心,輻射所在轄區醫院的質控網絡。為避免醫生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另外再上報質控數據,今後將‍‍利用區塊鏈技術解決數據上報問題。相信在現代化技術服務支持下,在中國卒中學會和我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共同推動下,不僅卒中診療技術水平、流程和診療體係大大提升,更全麵立體化改善卒中的診療質量,讓中國的腦血管病診療質量從整體上得到質的飛躍。

小結

每一項成果每一項行動都見證著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曆史長河中但凡取得成就的人或團體,無不是矢誌不渝堅守內心深處那份純樸的情懷,正是這份堅守,才有了彼時綻放在各個領域的繁花碩果。初心往往令人動容,因為她常與為更多的人謀福祉緊密聯係在一起,這是驅動你我不停向前內生的用之不竭的動力和源泉,指引著你我前行,在這片天地裏,是為更多的中國腦血管病患者謀幸福和安康。在這個大時代,願醫務工作者、科技工作者和各界人士共同攜手,擔當起我們的責任和使命,凝聚我們強大的力量,彙入到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大潮中去,引領時代前行,見證祖國各個領域更美好的未來。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