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

辟謠!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國際十大謠言!

作者:醫學論壇網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0-02-14
導讀

         現在吃中餐安全嗎?這是在紐約醫學院的災難醫學中心(NYMC)於周五在紐約市舉行的一次冠狀病毒新聞發布會上,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質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或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等官方網站公布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信息中, 吃中餐並未被列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因素。在紐約吃中餐不會使您有更高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NYMC校長兼首席執行官Edward C. Halperin表示,現

“現在吃中餐安全嗎?”這是在紐約醫學院的災難醫學中心(NYMC)於周五在紐約市舉行的一次冠狀病毒新聞發布會上,公眾對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質疑。“在世界衛生組織(WHO)或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等官方網站公布的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信息中, ‘吃中餐’並未被列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因素。在紐約吃中餐不會使您有更高的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風險。”NYMC校長兼首席執行官Edward C. Halperin表示,“現在有太多錯誤信息,我們看到了政府的陰謀論種族主義的陰暗麵。人們說不應該去中國餐館或參與有關華裔種族主義事情。” 然而事實上並非如此,但隨著媒體的報道有更多關於新型冠狀病毒的誤區正在飛速傳播。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誤區:

誤區一:新型冠狀病毒傳染力更強,比其他病原體蔓延速度更快。

“差遠了!”,麻疹病毒比新型冠狀病毒更具傳染性,在麻疹病毒最近的一次爆發中其傳播速度看起來似乎沒有新型冠狀病毒傳播速度快,其主要原因是,現今大多數人都已經接種過麻疹疫苗。如我之前對《福布斯》所說的那樣,基本傳染數(或基本再生數)R0,是指在人對病原體不免疫的前提下,病原體感染者可以感染的新患者的平均人數。一篇發表在medRxiv(非同行評審的科學期刊)的研究最先估計了新型冠狀病毒的R0約為3.8,這意味著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的人平均可以將該病毒傳播給另外4個人。這引發了一些在社交媒體上廣為流傳的警惕性和誤導性推文。而該研究的第一作者說,這一估計仍然有很多不確定性,且該研究文章已經被下撤了。

R0為2.5意味著被感染的人平均會感染另外兩到三個人。但是,該研究尚未經過科學的同行評審,這意味著該研究得出的結論仍據有不確定性,仍然需要補充數據進行證明。即便如此,新型冠狀病毒的R0估值也遠低於麻疹病毒的R0值(通常為12~18之間)。而麻疹病毒也並非唯一的R0值高於新型冠狀病毒的病原體。例如,還有小兒麻痹症和白喉的病原體,它們的R0值也遠高於新型冠狀病毒。

誤區二:新型冠狀病毒比其他病原體毒性更強,更具致命性。

紐約市衛生局傳染病防製高級醫學協調員Mary Foote,紐約市衛生部的發言人也對我說:“人們都說,每個被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最終都會死亡。” ,這在某種程度上是正確的。但更多是因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合並有心髒病,癌症,晚年病或感染以外的其他疾病。

Foote指出了一個流行病學的觀念——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死亡數要高於“實際情況”。那什麼是實際情況呢?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相關數據,病死率是指因某種疾病死亡的人數除以該疾病的總人數。根據計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死率約為2%,比其他許多病原體的病死率要低得多,例如埃博拉病毒(世界衛生組織顯示其平均病死率為50%),馬爾堡(約為50%)和狂犬病毒(接近100%)。

根據《柳葉刀》雜誌發布的一項研究,美國每年都有291000~646000人死於流感。雖然典型流感季節的致死率可能較低(某些估計值低於0.01%),但這是因為,每年都有許多人接種流感疫苗,這可以減少流感的傳播和影響。因此在沒有得到疫苗的情況下憂心新型冠狀病毒,完全是杞人憂天。

誤區三:新型冠狀病毒是實驗室中人為製造出來,並故意傳播的。

據媒體報道,“1月27日,大量新聞包括聲稱政府正在使用冠狀病毒作為對中國的生物恐怖武器,藥劑師(是藥劑師)正在從中牟利數十億美元。” Halperin說:“由於互聯網上充斥著錯誤的信息,我們召開了會議。我看到有人聲稱這是炸彈或爆炸或政府共謀的結果。是政府要通過疫苗賺錢。”例如有人宣稱“冠狀病毒PATENT由Pirbright研究所擁有。” 但他並未闡明該專利不是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的。正如我之前為《福布斯》報道的那樣,冠狀病毒存在許多不同的毒株,從引起輕度至中度感冒樣上呼吸道疾病的病原體到SARS和MERS的可產生嚴重呼吸傳染疾病的病原體,因此,獲得一種菌株的專利並不意味著已有針對該新菌株的新型冠狀病毒專利和疫苗。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有人製造這種病毒以從疫苗中獲利。因為目前根本就沒有特效的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疫苗被研發出來。

誤區四:目前已經有特效疫苗可以阻止病情蔓延。

為什麼還沒有特效的疫苗研發出來?那是因為研發疫苗需要時間、資金、人力物力以及相應的醫學知識。首先要明確導致疫情爆發的病毒或細菌,然後明確且具體的致病機製並且研究出特效疫苗的製作方案,製作出的疫苗要進行嚴格的醫學實驗以及安全測試。所以不要繼續吹捧那些所謂的新型冠狀病毒特效疫苗,因為目前還沒有特效疫苗研發完成。

誤區五:一些胡編亂造出來的治療方法可以治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當人們出現健康問題,會有人建議你服用“補品”或所謂的“天然藥物”來解決疾病問題。畢竟,不以事實為依據、不采用科學思維考慮問題,你可以說出任何“新奇”觀點。也許沒有人從這次爆發的疫情中獲取了數十億美元的利潤,但不可否定的是,現在正有大量的“藥劑師”正打算通過推行他們偽科學的治療方法獲取利潤。

目前,雖然有治愈的病例,但仍然沒有特效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治療方法,預防幹的最好方法就是,減少出門、注意個人及家庭衛生,避免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的接觸,減少與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疑似患者的接觸。

誤區六:出現發熱或其他呼吸道症狀一定是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結果。

Foote還提到了另一個事情:“人們認為,在紐約這些有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的人都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在醫學界有一句諺語:“when you hear hoof beats, think of horses, not zebras.” 在這的意思就是說,發熱、咳嗽等呼吸道症狀是非常常見的疾病症狀,並不是每個有呼吸道症狀的人都是一定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當然,出現類似症狀還是要注意自我隔離、注意觀察。

誤區七: 新型冠狀病毒是上天對我們的一種懲罰。

種族主義可以讓你將所有問題都歸咎於某個種族或人群,Halperin問:“當出現公共衛生健康問題是,為什麼總是有人去責備其他 “人”。就好比當艾滋病被標記為‘4-H’時,艾滋病患者會被別人先入為主的想到‘同性戀,血友病,海洛因依賴者和海地人’。”

誤區八:中國進口的食品或其他產品會帶有新型冠狀病毒。

即使你的貼身內衣是中國製造的,你都沒有必要扔掉它。在會上,以為小組成員表示,即便在中國,經過食品加工處理後,病毒也是無法幸存的。因此完全沒有擔心的必要。

誤區九:害怕接觸華人,認為他們會攜帶新型冠狀病毒。但其實她們隻是普通的東亞人。

現在已經出現,沒有去過中國,也沒有和華人接觸過但依然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患者出現,所以這種借口是不科學的,病毒不會像人們約會時一樣會主觀的選擇感染對象,實際上,新型冠狀病毒對每個接觸過的人的感染幾率是一樣的!

華人或者亞洲人更易攜帶病毒?這是荒謬的,如果你看到一個講中文的人,不要下意識地覺得他就是“武漢人”“病毒攜帶者”。Foote說:“錯誤的新聞信息,使華人以及亞洲人早受到不公正地對待”,“這導致不同社區之間缺乏信任,這會使當前的社會疫情情況變得更糟。” 她強調說,“恥辱感會阻礙他們尋求適當的照顧以及治療。從本質上講,當他們遇到問題時,恥辱感可以使人們羞於說出真實問題。”

誤區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爆發隻是一個騙局。

如果這是一個騙局,那這真的是一個轟動全球的騙局。這需要協調世界衛生組織(WHO)和所有醫學家,衛生保健專業人員,組織和國家政府來設計和執行這種騙局。因此,人們有能力以某種方式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協調合作,以實施這種精心設計的騙局,卻無法解決主要的社會問題,例如為什麼耳塞繩會一直纏在您的口袋裏?您能否想象秘密地實現所有這些所需的資源和精力?

對於新型冠狀病毒誤區遠不止這些,總有一些別有用的人回去可以散布一些謠言,為避免群眾相信這些毫無根據甚至是對人們有害的言論,Foote說道:“及時公布真是正確的心事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時也要重視新型冠狀病毒真正的風險,以便人們及時采取正確的防護行動。”她還補充說道:“必須在緊急情況下的'和平時期'完成工作。”

Halperin認為這樣的錯誤信息已受到關注,因為“大部分人沒有相應的科學知識。科學教育不足。許多人甚至都不知道病毒是什麼。例如,在渡輪上,我遇到了一位熟練的工程師,他認為病毒隻是一種蛋白質。” 他繼續說:“人們應該了解並尊重醫學博士,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和真正的科學家。如果發生傳染病暴發,這些人將保護公眾。他們是具有專業知識和經驗的人,常常是無名英雄。”

 

相信權威、不造謠、不傳謠。中國加油!武漢加油!

 

本文首發:醫學論壇網

 

來源:Coronavirus: Here Are 10 Misconceptions Being Spread

 

分享: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