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心外科

JACC:極簡式經股動脈TAVR患者次日出院的預測因素及臨床結局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18-01-22
導讀

         有關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VAR)後次日出院(NDD)預測因素及安全性的信息很少。JACC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評估TVAR後NDD的預測因素及安全性。

        有關經導管主動脈瓣置換術(TVAR)後次日出院(NDD)預測因素及安全性的信息很少。JACC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評估TVAR後NDD的預測因素及安全性。

        研究對2014年7月2016年7月行擇期球囊擴張TAVR治療的663例連續患者進行分析,探討行極簡式經股動脈TAVR患者NDD的預測因素,除外出現並發症的患者後采用Cox回歸模型於校正美國胸外科學會(STS)提出的死亡率預測風險後比較NDD患者和住院時間較長患者的30天及1年結局。研究主要終點是1年死亡率和再住院的複合終點。

        結果發現,行極簡式經股動脈TAVR的患者平均年齡為(80.7±8.8)歲,平均STS預測死亡率風險為(6.6%±3.7)%;TAVR後NDD及非NDD者分別為150例和210例。NDD預測因素包括男性、不存在心房顫動、血肌酐水平及年齡,對應OR值分別為2.02(95%CI:1.28~3.18)、1.62(95%CI:1.02~2.57)、0.71(95%CI:0.55~0.92)和0.95(95%CI:0.93~0.98)。與研究預期一樣,出現並發症的患者84%無法實現NDD。除外出現並發症患者後的分析顯示,與非NDD患者相比,NDD患者的30天複合終點事件風險無差異(HR=0.62,95%CI:0.20~1.91),但1年複合終點發生風險明顯降低(HR=0.47,95%CI:0.27~0.81)。進一步分析顯示,NDD與非NDD患者1年複合終點的差異與NDD組患者非心血管相關再住院風險較低有關。

        綜上可見,男性、不存在心房顫動、血肌酐水平較低、年齡較小均是采用極簡式經股動脈途徑TAVR患者NDD的預測因素。對於無並發症患者,與住院時間較長者相比,NDD患者的安全性似乎更好,30天臨床結局相似,但1年臨床結局更優。

        原始出處

        Norihiko Kamioka, John Wells, Patricia Keegan, et al.Predictor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Next-Day Discharge After Minimalist TransfemoralTranscatheter Aortic Valve Replacement.JACC: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Jan 2018.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