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醫學

病例分享:間斷胸痛懷疑心梗,原因卻是另一種致命性疾病

作者:MedSci 梅斯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2017-10-27
導讀

         江西省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遊誌剛、黃琳等報道了這樣一例一曲三折的病例。 患者為41歲男性,因突發胸痛4 h急診入院。 這位男士有高血壓病史4年,最高血壓170/130 mmHg,常規治療後血壓控製良好,無煙酒等不良嗜好。 患者入院前4 h無誘因突發胸骨後壓榨樣疼痛,並向後背放射,伴惡心、大汗、麵色蒼白、持續不能緩解。綜合體格檢查、急診心電圖、心肌酶檢查,擬診急性ST段抬高型廣泛前壁、高側

 

江西省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遊誌剛、黃琳等報道了這樣一例“一曲三折”的病例。
 
患者為41歲男性,因“突發胸痛4 h”急診入院。
 
這位男士有高血壓病史4年,最高血壓170/130 mmHg,常規治療後血壓控製良好,無煙酒等不良嗜好。
 
患者入院前4 h無誘因突發胸骨後壓榨樣疼痛,並向後背放射,伴惡心、大汗、麵色蒼白、持續不能緩解。綜合體格檢查、急診心電圖、心肌酶檢查,擬診“急性ST段抬高型廣泛前壁、高側壁心肌梗死”。
 
冠脈造影示,前降支、回旋支開口至中段彌漫性狹窄,最重狹窄80%,TIMI血流3級。予擇期冠脈介入治療。術後心電圖V4~6 導聯T波低平;D-二聚體14.1μg/ml;肌鈣蛋白T 7.11 ng/ml;CK-MB 36.73 U/L;彩色超聲心動圖示左心室前壁及側壁動度減低。
 
3天後,患者胸痛再發,呈瀕死感。心電圖示V4~6導聯ST段壓低0.05~0.1mV,V2~4導聯T波高聳。急診複查冠脈造影:前降支、回旋支狹窄較前明顯加重,無血栓影;冠脈內注射硝酸甘油後,未見狹窄減輕;光學相幹斷層成像示前降支、回旋支內膜光滑,無斑塊破裂及血栓;考慮“冠脈痙攣”致急性心梗
 
又過兩日,患者發熱39℃,伴咳嗽咳痰,胸部CT示右側胸膜下少量炎症,主動脈雙腔影;胸腹主動脈CT造影示主動脈夾層(Stanford A 型),累及冠竇部、冠脈近端高度可疑。
 
心胸外科建議主動脈內膜多個破口,手術風險大,暫保守治療。嚴格控製患者血壓、心率後病情穩定,出院前複查胸腹主動脈CT造影:主動脈、假腔血栓形成。隨訪2 個月,患者無胸痛發作,繼續降壓及冠心病藥物治療。
 
作者總結說,這是一例以急性胸痛起病,經證實為急性主動脈夾層誘發冠脈痙攣致急性心梗。他們認為有幾點經驗供同道交流:
 
(1)患者有高血壓病史,突發劇烈胸痛向肩背部放射,需警惕急性主動脈夾層。
 
(2)急性主動脈夾層缺乏特異性心電圖,一旦累及冠脈,心肌壞死標記物、心電圖的改變酷似急性心梗,而主動脈夾層卻不易被察覺。故在門診時間及病情允許的前提下,還需完善胸片、超聲心動圖、胸部CTA 等其他檢查。
 
此外,D- 二聚體有助於提高急性主動脈夾層診斷篩查率。急性主動脈夾層早期D-二聚體增高較急性心梗更明顯,尤其發病1 h 內。急性主動脈夾層危險評分中危以上,D-二聚體>5 μg/ml,需進一步檢查明確是否為急性主動脈夾層。
 
(3)急性主動脈夾層誘發急性心梗時,急性冠脈介入治療(PCI)或可作為外科術前一種有效橋接治療。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