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BMC Oral Health:生長分化因子-15和循環生物標誌物作為牙周炎患者牙周治療效果的預測因子

作者:醫路坦克 來源:MedSci原創 日期:2023-08-25
導讀

         牙周炎是一種由感染性生物膜引起的慢性、多因素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加以預防和治療,可能會破壞牙齒支撐組織,導致牙齒脫落。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幾項大型隊列研究報道,牙周炎可能困擾著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並對許多全身性疾病產生負麵影響,包括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代謝綜合征,並降低整體生活質量。在這方麵,一些證據表明牙周炎的發生和發展與某些促炎介質的失調有關,包括白細胞介素(il)、前列腺素、c反應

關鍵字:  牙周炎 

        牙周炎是一種由感染性生物膜引起的慢性、多因素炎症性疾病,如果不加以預防和治療,可能會破壞牙齒支撐組織,導致牙齒脫落。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幾項大型隊列研究報道,牙周炎可能困擾著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並對許多全身性疾病產生負麵影響,包括心血管疾病(CVD)、糖尿病、代謝綜合征,並降低整體生活質量。在這方麵,一些證據表明牙周炎的發生和發展與某些促炎介質的失調有關,包括白細胞介素(il)、前列腺素、c反應蛋白(hs-CRP)和其他炎症介質,這些炎症介質在疾病的活躍期被釋放到血液中。這可能表明,通過特定的氧化應激途徑,慢性全身性炎症、內皮功能障礙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升高。在這方麵,幾項大型人群研究評估了牙周炎、心力衰竭和心血管疾病之間的顯著關聯,其中牙周炎患者更常與心肌梗死的早期風險和內皮功能障礙風險相關。

        最近一些隊列臨床試驗表明,生長分化因子15 (GDF-15)是心髒和血壁組織在心髒體積擴張或異常壓力負荷時釋放的一種生物標誌物,與CVD和心力衰竭患者的早期診斷和不良結局有關。有證據表明,血清GDF-15以及1-抗胰蛋白酶和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1 (GPx-1)水平升高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高風險相關,這種現象僅發生在無症狀患者的早期心力衰竭期間,也發生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內皮功能障礙患者的風險分層中。此外,在一些大型人群研究中,GDF-15和GPx-1已被證明影響心血管疾病和心房顫動的各種結局。在牙周炎患者中,先前的報告顯示,GDF-15水平上調可維持牙周韌帶成纖維細胞對P的炎症反應。牙周病和牙周組織破壞的程度已經在疾病的早期階段。在這方麵,一些NSPT方案已經報道牙周治療可能會降低某些CVD生物標誌物。更具體地說,在牙周炎患者中,通過全口消毒(FMD)方案進行的NSPT,在輔助使用氯己定的情況下,在降低各種炎症生物標誌物(如hs-CRP)方麵比傳統象限洗牙和牙根規劃(Q-SRP)更成功,特別是在短期內。

        尋找可能提高全身性炎症風險預測準確性的介質,以及評估牙周治療對CVD和內皮功能障礙早期指標的影響,正日益引起人們的興趣。在這方麵,本隨機臨床試驗(RCT)的目的是評估通過Q-SRP或FMD進行NSPT對牙周炎患者治療後6個月隨訪時GDF-15、GPx-1、hs-CRP和SP-D濃度的影響。此外,還分析了兩種NSPT方案對血清GDF-15、GPx-1、hs-CRP和SP-D的影響,以及基線GDF15和相關生物標誌物水平較高的患者是否從NSPT的療效中獲益更多。無效的原假設是,在6個月的隨訪中,接受不同NSPT治療的入組患者血清GDF-15、GPx-1、hs-CRP和SP- d沒有顯著變化,基線生物標誌物不影響NSPT的療效。

        在過去的幾十年裏,在牙周炎患者中,牙周治療已被證明可以減少與全身性炎症疾病早期風險相關的局部和全身生物標誌物的潛在釋放。本研究評估了非手術牙周治療(NSPT)對牙周患者生長分化因子15 (GDF-15)和相關循環生物標誌物如穀胱甘肽過氧化物酶1 (GPx-1)、c反應蛋白(hs-CRP)和表麵活性劑蛋白D (SP-D)的療效,並探討了基線時GDF15水平較高的受試者在接受NSPT後6個月的隨訪是否顯示出臨床獲益增加。

        研究流程

        方法:在這項雙組平行隨機臨床試驗中,牙周炎患者被隨機分配接受象限刮治和牙根規劃(Q-SRP, n = 23,中位年齡51)或全口消毒(FMD, n = 23,中位年齡50)治療。記錄所有入組患者的臨床和牙周參數。主要結果是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和濁度測定技術分析NSPT術後基線和隨訪30、90和180天時血清GDF-15、GPx-1、hs-CRP和SP-D濃度的變化。

        結果:與FMD組比較,治療6個月後,Q-SRP組患者臨床牙周參數明顯改善(p < 0.05), GDF-15 (p = 0.005)、hs-CRP (p < 0.001)、SP-D (p = 0.042)平均水平降低,GPx-1 (p = 0.025)濃度升高。在治療6個月時,幾個牙周參數與GDF-15、GPx-1、hs-CRP和SP-D的平均濃度有顯著相關性(所有參數的p < 0.05)。最後,方差分析顯示,在治療後6個月,Q-SRP治療顯著影響GDF-15 (p = 0.015)、SP-D (p = 0.026)的降低和GPx-1的上調(p = 0.045)。

        GDF-15、GPx-1、hs-CRP和SP-D在基線和每次隨訪期間的差異。結果以均數和標準差表示。A,基線與30天之間的顯著性;B,基線與90天之間的顯著性;C,基線與180天之間的顯著性;D, 30 ~ 90天的顯著性;E, 30 ~ 180天之間的顯著性;F,意義在90天到180天之間。* p值顯著性< 0.008 (Bonferroni校正)。

        結論:NSPT治療6個月後,兩種治療方法均能改善牙周指標和生物標誌物,但Q-SRP治療效果優於FMD治療。此外,在6個月的隨訪中,基線GDF-15和SP-D水平較高的患者從NSPT中獲益更多。

        原始出處:

        IsolaG,TartagliaGM,SantonocitoS,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and circulating biomarkers as predictors of periodontal treatment effects in patients with periodontitis: a randomized-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BMC Oral Health2023 Aug 21;23(1)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