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

後牙咀嚼不適,是何原因

作者:夏添,劉勇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17-05-17
導讀

         後牙咀嚼不適,是何原因

關鍵字:  後牙 | 咀嚼 

   病例資料

  病例1.患者,女,74歲,2013年6月因左下後牙咀嚼不適就診。臨床檢查:36、37缺失,38近中傾斜;35頰側頸部部分缺損,無明顯齲壞,叩痛(±),鬆動(一),牙齦退縮2mm,牙周探診1~2mm,冷熱刺激不敏感,電活力測定遲鈍,診斷為慢性牙髓炎(圖1)。

  

  35進行根管治療後,35~38固定橋修複。1年後因左下後牙區反複腫脹再次就診;查35牙齦紅腫,鬆動Ⅲ度,遠中頰、舌側牙周袋探診深度8mm,X線顯示牙骨質碎片遊離於牙周袋內,牙槽骨吸收破壞嚴重(圖2),患牙無法保留予以拔除。35離體牙見距根尖3mm處牙骨質缺損,呈片狀剝脫,牙骨質碎片大小約為2mm×4mm。

  

  病例2.患者,女,61歲,2014年10月因雙側上後牙反複腫痛不適就診,檢查雙側第一前磨牙鬆動Ⅲ度,近中牙周袋探診深度5~6mm,冷熱刺激不敏感,電活力測定遲鈍。14X線片可見明顯牙骨質碎片遊離於牙周袋內,近中牙槽骨吸收至根尖區(圖3);24X線片可見部分牙骨質缺失,牙槽骨吸收破壞嚴重(圖4)。

  

  

  鑒於患牙及根尖周組織破壞嚴重,遂將14、24拔除。14、24離體牙可見距根尖2~3mm處牙骨質缺損,呈片狀剝脫,牙骨質碎片大小約為2mm×3mm。

   討論

  據報道,牙骨質撕裂常見於老年人,60~70歲人群多見;性別男女無明顯差異。牙骨質撕裂患者初次就診主訴症狀有咀嚼時近牙根的牙齦組織疼痛,根管治療術後數年發生疼痛或慢性竇道經久不愈。第1例患者主訴左下後牙咬物不適,臨床醫生經驗不足忽略牙本質撕裂影像,X線片顯示牙骨質碎片與根麵部分分離,呈斜刺狀的高密度影像,未進行處理,導致修複後1年患者出現修複體周圍牙齦反複腫脹。

  Tulkki等認為牙骨質撕裂與年齡、創傷、咬合創傷密切相關,認為隨年齡增長,牙使用壽命延長,臨床醫生應該更多地意識到這種罕見的疾病。也有學者認為牙骨質撕裂常發生在牙本質牙骨質界,這與牙本質牙骨質本身薄弱的機械連接有關。結合本2例患者,我們認為牙骨質撕裂的發生與患者年齡及創傷密切相關。牙骨質撕裂好發於前牙,其次前磨牙、磨牙。

  我們觀察到的2例均發生於前磨牙,其中1例為雙側同名牙對稱發生。臨床表現為患牙牙齦多充血水腫,牙周探診多探及7mm以上的深牙周袋,冷測可敏感或無反應;根尖片顯示牙槽骨廣泛的垂直型吸收缺損,患牙牙根出現高密度陰影與牙根麵部分分離;牙根近牙頸部結構與牙齒分離朝向遠中方,累及根長的2/3。

  本2例患者X線片均可觀察到牙槽骨骨吸收及牙根組織結構片狀缺損。如對裂片進行組織學觀察可見牙骨質結構。牙骨質撕裂應與慢性牙周炎、牙根縱裂、根分叉病變及牙周膿腫等疾病鑒別。牙骨質撕裂的治療原則,患牙鬆動度在I~II度,病變局限,僅1~2個位點探診深度較大時,可拔除撕裂的殘片後行牙周刮治和根麵片平整,或采用引導組織再生術、植骨術,及釉質基質衍生物等修複缺損、促進愈合。對牙鬆動Ⅲ度,病變區牙槽骨廣泛吸收的患牙隻能采取拔除術以徹底消除感染源。

  來源:北京口腔醫學2016年第24卷第2期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