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冠心病典型的症狀是“心絞痛”,或有4種表現形式,需提高警惕!

作者:佚名 來源:醫學界心血管頻道 日期:2023-01-18
導讀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為冠心病,它是由於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阻塞,當冠狀動脈管徑被堵塞50%~70%時,便導致了心肌缺氧、缺血或壞死等症狀。 然而,臨床上並非所有的冠心病臨床表現都是典型的心前區不適,有這麼4種表現形式並非典型,需提高警惕。

關鍵字:  冠心病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簡稱為冠心病,它是由於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狹窄、阻塞,當冠狀動脈管徑被堵塞50%~70%時,便導致了心肌缺氧、缺血或壞死等症狀。

        然而,臨床上並非所有的冠心病臨床表現都是典型的心前區不適,有這麼4種表現形式並非典型,需提高警惕。

        變異型心絞痛

        變異型心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是1959年由Prinzmetal首先描述的、以靜息性心絞痛伴心電圖一過性ST段抬高為主要臨床特點的一種特殊類型的心絞痛,又稱為Prinzmetal心絞痛、血管痙攣性心絞痛。變異性心絞痛在發病機製、危險因素、臨床表現、心電圖表現、治療方法、預後等方麵均與勞力性心絞痛有著顯著不同。

        01

        發病機製

        變異型心絞痛的發病基礎是冠狀動脈痙攣,而不是冠狀動脈固定性狹窄。冠狀動脈痙攣可以用麥角新堿或乙酰膽堿等藥物激發。痙攣可以僅累及一支冠狀動脈的一個節段,也可以單支血管彌漫性收縮,甚至多支血管同時或相繼性收縮。正常血管或粥樣硬化病變部位均可發生痙攣,冠狀動脈的狹窄程度與其臨床表現嚴重程度並不具有相關性。

        02

        危險因素

        變異型心絞痛患者較年輕,除吸煙較多外,大多數患者無冠心病經典易患因素。吸煙是變異型心絞痛的最重要誘發因素。

        03

        臨床表現

        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靜息時發生,無體力勞動或情緒激動等誘因。發病時間集中在午夜至上午8點之間,動態ECG發現,ECG異常多為無症狀性。患者常因心律失常伴發暈厥,如長時間冠狀動脈痙攣則導致急性心肌梗死、惡性室性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04

        典型的變異性心絞痛表現為胸痛發作時心電圖表現為ST段抬高,而不是一般心絞痛發作時的ST段壓低。後來研究發現,冠脈痙攣並非均表現為ST段抬高,非完全閉塞性痙攣表現為ST段壓低或T波改變,隻有嚴重的閉塞性痙攣才表現為ST段抬高。

        05

        治療

        在戒煙基礎上,鈣通道阻滯劑(CCB)和硝酸酯類藥物合用是治療變異型心絞痛的主要手段。貝尼地平對控製冠脈痙攣、改善變異型心絞痛患者的預後有較好效果。β受體阻帶劑可能會加重或誘發變異型心絞痛;但對有固定狹窄的變異型心絞痛患者,β受體阻滯劑並非絕對禁忌。

        06

        預後

        變異型心絞痛如無顯著冠狀動脈固定性狹窄,一般預後良好,5年生存率可高達89% ~97%。提示多支血管或左主幹痙攣的彌漫性 ST 段抬高患者預後不良。

        X 綜合征

        01

        發病機製

        X綜合征(syndrome X)通常指患者具有心絞痛或類似於心絞痛的胸痛,平板運動時出現ST段下移,而冠狀動脈造影無異常發現。本病的病因尚不清楚,其中一部分患者在運動負荷試驗或心房調搏術時心肌乳酸產生增多,提示心肌缺血。另外,微血管灌注功能障礙、交感神經占主導地位的交感和迷走神經平衡失調、患者痛覺閾降低,均可導致本病的發生。

        02

        臨床表現

        本病以絕經期前女性為多見。血管內超聲及多普勒血流測定可顯示有冠狀動脈內膜增厚,早期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及冠狀動脈血流儲備降低。

        03

        ECG可以正常,也可以有非特異性的ST-T改變,近20% 的患者運動試驗陽性。

        04

        治療

        本病無特異療法,β受體阻滯劑和CCB均能減少胸痛發作次數,硝酸甘油不能提高大部分患者的運動耐受量,但可以改善部分患者的症狀,可試用。

        05

        預後

        本病的預後通常良好,但由於臨床症狀的存在,常迫使患者複就醫,導致各種檢查措施過度應用和藥品消耗,以及生活質量下降,日常工作受影響。這些患者占因胸痛而行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患者總數的10%~30%。

        心肌橋

        (1)冠狀動脈通常行走於心外膜下的結締組織中,如果一段冠狀動脈行走於心肌內,這束心肌纖維被稱為心肌橋(myocardial bridging),走行於心肌橋下的冠狀動脈被稱為壁冠狀動脈。由於壁冠狀動脈在每一個心動周期的收縮期被擠壓,而產生遠端心肌缺血,臨床上可表現為類似心絞痛的症狀、心律失常甚至心肌梗死或猝死。冠狀動脈造影患者中的檢出率為0.51%~16%,屍體解剖的檢出率為15% ~ 85%,說明大部分心肌橋並沒有臨床意義。

        (2)由於心肌橋存在,導致其近端的收縮期前向血流逆轉,而損傷該處的血管內膜,所以該處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冠狀動脈造影顯示該節段收縮期血管管腔被擠壓,舒張期恢複正常,被稱為“擠奶現象”。

        (3)本病無特異性治療, β受體拮抗劑及CCB等降低心肌收縮力的藥物可緩解症狀。一旦診斷此病,除非絕對需要,應避免使用硝酸酯類藥物及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藥物。

        無症狀性心肌缺血

        (1)無症狀性心肌缺血也稱隱匿型冠心病,分兩種類型:

        ① Ⅰ型無症狀性缺血:發生於冠狀動脈狹窄的患者,心肌缺血可以很嚴重甚至發生心肌梗死,但臨床上患者無心絞痛症狀,可能係患者心絞痛警告係統缺陷,該型較少見;

        ② Ⅱ型無症狀性心肌缺血:較常見,發生於存在穩定型心絞痛、不穩定型心絞痛或血管痙攣性心絞痛的患者,這些患者存在的無症狀心肌缺血常在心電監護時被發現。

        (2)無症狀型心肌缺血的發病機製尚不清楚,可能與下列因素有關:

        ① 糖尿病患者的無痛性心肌缺血及無痛性心肌梗死,可能與自主神經疾病有關;

        ② 患者的疼痛閾值增高;

        ③ 患者產生大量的內源性阿片類物質(內啡肽),提高痛覺閾值;

        ④ Ⅱ型無症狀性心肌缺血患者,無症狀心肌缺血可能是由於心肌缺血的程度較輕,或有較好的側支循環。

        (3)這類患者與其他類型的冠心病患者的不同在於並無臨床症狀,但又不是單純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因為已有心肌缺血的客觀表現(心電圖或放射性核素心肌顯像),因而部分患者可能為早期冠心病,可能突然轉為心絞痛或心肌梗死,亦可能逐漸演變為心髒擴大,發生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個別患者也可能猝死。診斷此類患者,可為他們提供較早期治療的機會。

        (4)有效防止心肌缺血發作的藥物(硝酸酯類、β受體拮抗劑以及CCB)也對減少或消除無症狀性心肌缺血的發作有效,聯合用藥效果更好。血運重建術可減少40%~50%的心髒缺血發作。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