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ESC 2022:心髒驟停後複蘇時,控製目標血壓為66或77mmHg,並無差異(BOX(bp))

作者:佚名 來源:MedSci梅斯 日期:2022-08-28
導讀

          2022年8月27日,在ESC 2022大會 Hot Line專場上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目標血壓為77 mm Hg對昏迷心髒驟停幸存者的生存或神經學結果沒有任何益處。同時,會議還報道另一項研究結果,對昏迷心髒驟停複蘇中,給氧方式也不影響結局,見:NEJM:院外心髒驟停後複蘇時,給氧方式不影響結局(BOX(O2)研究) 從院外心髒驟停複蘇後入院的昏迷患者由於缺氧性腦損傷而具有顯著的死亡風險和較差的神經學結果。既往研究集中在治療指南建議的體溫管理方麵,但對接受重症監護的心髒

關鍵字:  心髒驟停 

        2022年8月27日,在ESC 2022大會 Hot Line專場上公布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目標血壓為77 mm Hg對昏迷心髒驟停幸存者的生存或神經學結果沒有任何益處。同時,會議還報道另一項研究結果,對昏迷心髒驟停複蘇中,給氧方式也不影響結局,見:NEJM:院外心髒驟停後複蘇時,給氧方式不影響結局(BOX(O2)研究)

        從院外心髒驟停複蘇後入院的昏迷患者由於缺氧性腦損傷而具有顯著的死亡風險和較差的神經學結果。既往研究集中在治療指南建議的體溫管理方麵,但對接受重症監護的心髒驟停幸存者的最佳平均動脈血壓目標的研究有限。

        因此,BOX研究調查了臨床實踐中經常使用的兩種不同的平均動脈血壓目標。該試驗采用析因設計,也檢查了機械通氣期間兩種給氧方式的影響(在另一個ESC大會報告中報道)。血壓幹預采用雙盲法,氧合幹預采用開放標簽法。這項研究是在丹麥的兩個高規模心髒驟停中心進行。

        該試驗包括789名昏迷的成年人,他們因推測心髒原因導致的院外心髒驟停複蘇後入院。參與者的平均年齡 63歲,其中81%為男性。到達重症監護病房(ICU)後,患者在目標體溫管理期間以 1:1 的比例隨機分配到63 mm Hg或77 mm Hg的目標血壓管理組。

        雙盲設計是通過隨機分配血壓監測設備實現,設備差異因顯示值比真實值高10%或低10%而被抵消。ICU工作人員通過滴定去甲腎上腺素,將監護儀目標設定為 70 mm Hg,致一半患者的實際目標為63 mm Hg,另一半為77 mm Hg。隻要在ICU住院期間對血壓進行有創監測,就可以維持分配的血壓目標。是否使用額外的血管升壓劑或體液治療由主治醫師自行決定。患者在36°C接受標準的目標體溫管理24小時。

        主要終點是90天內全因死亡率或因嚴重殘疾或昏迷而出院的複合終點,以先發生者為準。嚴重殘疾或昏迷被定義為腦功能表現分級(CPC)評分3或4(定義為依賴他人進行日常活動或更糟)出院。目標血壓為77 mm Hg組有133例(34%)患者、目標血壓為63 mm Hg組有127例(32%)患者發生主要終點事件(HR 1.08,95%CI 0.84-1.37;P=0.56)。

        次要終點包括評估腦損傷的48小時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血液水平,3個月全因死亡,CPC、改良Rankin量表評分評估殘疾,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評分評估輕度認知障礙。3個月時,兩組生存率(P=0.35),CPC(P=0.63),改良Rankin量表(P=0.53)和MoCA(P=0.87)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Rigshospitalet醫院的首席研究員Jesper Kjaergaard博士說:“昏迷心髒驟停幸存者的血壓管理目標平衡了有利於心髒恢複的低後負荷和恢複大腦足夠灌注的血壓。 BOX研究發現,與較低的血壓目標相比,較高的血壓目標沒有臨床益處。 結果支持複蘇後護理指南,該指南建議將平均動脈血壓維持在至少65 mm Hg。”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