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REVeAL-HF研究:心力衰竭患者風險評估對臨床決策和患者預後的影響

作者:佚名 來源:“ 心關注”公眾號 日期:2021-11-25
導讀

          研究背景 對HF患者風險的準確評估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措施的針對性,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然而,相關指南尚未提出如何準確量化HF風險。既往眾多風險預測工具均來自隊列研究或隨機對照試驗(RCT),但由於計算繁瑣、缺乏通用性等原因而未能廣泛應用於臨床,因此HF患者的風險預測仍有賴於臨床醫生的主觀評估。此前,尚無RCT檢驗HF風險預測對臨床決策和患者預後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通過HF風險模型向臨床醫生提供住院HF患者1年死亡風險,目的是評估這一風險預測是否有助於臨床醫生改進治療決策,從

關鍵字:  心力衰竭 

        研究背景

        對HF患者風險的準確評估可以提高臨床治療措施的針對性,從而降低不良事件發生率;然而,相關指南尚未提出如何準確量化HF風險。既往眾多風險預測工具均來自隊列研究或隨機對照試驗(RCT),但由於計算繁瑣、缺乏通用性等原因而未能廣泛應用於臨床,因此HF患者的風險預測仍有賴於臨床醫生的主觀評估。此前,尚無RCT檢驗HF風險預測對臨床決策和患者預後的影響。因此,本研究通過HF風險模型向臨床醫生提供住院HF患者1年死亡風險,目的是評估這一風險預測是否有助於臨床醫生改進治療決策,從而降低患者的再住院率或死亡率。

        研究設計

        本研究是一項多中心RCT,共納入2019年11月至2021年02月的 3124 名患者,其4個參與中心均為耶魯紐黑文係統的教學醫院。納入標準:(1)年齡>18歲;(2)NT-proBNP > 500 pg/ml;(3)24 h內接受靜脈利尿劑治療。

        入選患者隨機進入幹預組和對照組(圖2),其中幹預組的臨床醫生會得到來自電子健康檔案的數據和耶魯紐黑文醫院(YNHH)HF風險模型提供的住院HF患者1 年預測死亡率(AUC = 0.742,圖3、圖4)。YNHH HF風險模型納入因素包括年齡、體重、收縮壓、尿素氮、尿素氮/肌酐比值、紅細胞平均體積、紅細胞分布寬度、單核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百分比、肌鈣蛋白、NT-proBNP、ICU住院、動脈血 pH 值。評估預知風險對藥物、電生理、姑息治療、心髒移植或機械循環支持等治療決策和臨床結局的影響。

        研究主要終點為 30 d內再住院率和死亡率組成的複合終點;次要終點為住院時間、30 d內再住院、HF治療、轉至姑息治療、轉至電生理治療、植入左心室輔助裝置,以及接受心髒移植。

        研究結果

        終點事件分析:幹預組和對照組主要複合終點事件發生率分別為38.9%和39.3%,兩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27,圖5)。兩組患者1年死亡率分別為27.1%和26.9%(P = 0.90);30 d內再住院率分別為19.4%和20.7%(P = 0.39)。亞組分析顯示,預知HF風險在年齡≤75歲、肌酐≤ 2.5mg/dL、NTpro-BNP > 1000 pg/ml、危險分層為極低和中風險的幹預組人群中為有利因素,但兩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在LVEF ≤ 40% 的患者中,兩組在β受體阻滯劑(P = 0.32)、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腦啡肽酶抑製劑(ACEI/ARB/ARNI, P = 0.84)、醛固酮受體拮抗劑(MRA, P = 0.47),以及鈉-葡萄糖共轉運蛋白2(SGLT2)抑製劑(P = 0.29)的使用方麵,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同危險分層下,兩組患者姑息治療的比例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在不同危險分層的臨床評估中,臨床醫生對高危組的判斷存在差異(P = 0.05),而其餘組別的評估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

        研究結論

        向臨床醫生提供死亡率預測並沒有降低HF住院患者的再住院率或死亡率,且死亡率預測對藥物治療、植入型心律轉複除顫器(ICD)植入、心髒移植/心室輔助裝置,以及或轉至姑息治療等臨床決策沒有顯著影響。未來,臨床醫生需要更多規範量化的風險評估支持以改進臨床決策。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