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

炎炎夏日涼涼的血壓也別心大,謹防“兩低一高”還得靠妙招!

作者:欣小琦 來源:醫學論壇網 日期:2020-07-07
導讀

         6月21日,上海高血壓診治專科聯盟、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及其在線診療平台“e心門診”奉獻了一場高血壓科普大餐,幹貨滿滿。今天,帶來的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心內科主任卜軍的“夏季高血壓的防控”。

關鍵字:  高血壓 | 降壓藥物 | 預防 

         雖然說夏季人體內的血壓會降低,但是對於高血壓人士而言,夏季控製血壓真是一個“技術活”。

        進入夏季,不少血壓偏高的人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血壓慢慢變得正常了。

        這不難理解:夏季環境溫度升高,人體外周小動脈擴張,同時因出汗多造成血管內的血液容量下降、電解質排出,都會緩解血液對血管壁產生的壓力,在一定程度上出現血壓下降。來自中國人群的研究發現,氣溫每下降10℃,收縮壓平均降低5.7mmHg。

        而且,年齡越大的人,血壓受季節變化的影響也就越大。這也不難解釋,為什麼夏季不少老年病友血壓忽然“變乖”這一現象。

        尤其老年人,在夏季,還要注意預防直立性低血壓。這種低血壓比較特殊,是指從臥位、坐位或蹲位突然站立時血壓突然過度下降,具體而言就是收縮壓/舒張也下降>20/10mmHg,或下降大於原來血壓的30%以上,同時伴有頭暈、暈厥等腦供血不足的表現,一般發生在直立數秒以內。好發的場景包括:

        ·臥床時間較久,如清晨起床時

        ·進食後

        ·大小便後

        →規避技巧:從臥位站起時,要小心,先伸展手腳,然後慢慢站起,再抬起上半身;

        服用α受體阻滯劑類降壓藥物,臨床常用有呱唑嗪、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曲馬唑嗪、烏拉地爾

        →規避技巧:首次服用為半量,且在夜間服藥後臥床

        ·多種藥物合用

        老年人尤其在夏季,還要注意預防餐後低血壓,這次無關體位改變。而是由於進餐後,胃腸道血流量增加,心血管調節能力差,引起的血壓下降。表現為與餐前相比,收縮壓下降 >20mmHg,或餐前收縮壓≥100mmHg但餐後低至<90mmHg,或者餐後血壓下降輕但出現心絞痛、乏力、暈厥、意識障礙等心腦血管缺血症狀。

        →規避技巧:

        ①餐後2小時內,每15分鍾測量血壓一次;

        ②飲食不宜過熱;

        ③飲食多樣化,不要單獨以澱粉或葡萄糖為主食物作為早餐;

        ④控製進食量,少食多餐

        ⑤餐後在沙發或椅子上多坐一會兒,5~10分鍾後再起立活動;

        ⑥發生活餐後低血壓的老年朋友,早餐課前可先喝一杯涼開水。

        除了“兩低”,在夏季,還要警惕夜間高血壓。我們知道,血壓如同心率一樣,存在一定的晝夜節律。健康成人血壓的最高值多見於上午10:00-12:00之間,最低值則多在淩晨3:00-6:00或者睡醒前1~3小時。

        在高血壓患者,血壓的晝夜變化減緩,即使血壓再夏季較冬季低,但夏季夜間血壓也並非如我們想象中那樣低。更何況夜間收縮壓不降反升的人不在少數,在血壓未達標的患者尤為明顯,可能由於夏季夜間較高的溫度幹擾睡眠質量,患者自行減少降壓藥物使用等等。

        →規避技巧:

        ①繼續維持原有降壓藥物治療方案,或遵醫囑調整口服藥物;

        ②根據動態血壓監測,判斷有無夜間血壓過高現象,以及早晨或夜晚服用降壓藥後血壓變化情況,采用至少一種睡前藥物,既有效避免在一天最熱的時候出現體位性低血壓,也能在夜間較好地控製血壓,降低心血管風險;

        ③已證實,“普利”“沙坦””“地平”類降壓藥物在睡眠時服用是安全有效的,不建議睡前使用利尿劑、β受體阻滯劑;

        ④天氣炎熱就診不便,應開展家庭自測血壓,掌握個人血壓的長時程季節性變化規律,糾正反季節變化。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