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南京大學殷武團隊揭示非小細胞肺腺癌免疫逃逸新機製

作者:生物世界 來源:生物世界 日期:2023-02-17
導讀

         該研究拓展了EO的新生物學功能,為發現腫瘤免疫逃逸新機製、提高肺腺癌免疫治療效果提供理論依據。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威脅人類健康的重大疾病,在全世界範圍內呈現發病率與死亡率逐年上升的趨勢,85%的NSCLC病理分型屬於肺腺癌。免疫檢查點抑製劑的出現為NSCLC治療帶來曙光,靶向PD-1/PD-L1的抗體藥物Pembrolizumab是獲批治療晚期與轉移性NSCLC的一線藥物。雖然這些藥物在治療轉移性或局部晚期NSCLC中顯示了較好的療效,但僅15%-30%晚期NSCLC患者可以從免疫治療中獲得持續緩解和長期生存,抑製性腫瘤免疫微環境其主要原因。因此,探索抑製性TIME形成的驅動因素,對提高NSCLC免疫治療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內分泌激素與腫瘤免疫關係密切。在一些內分泌相關腫瘤中(如乳腺癌等),激素參與腫瘤免疫調節的研究已經相當深入,內分泌治療也已經成為這些腫瘤治療的重要手段。NSCLC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內分泌相關腫瘤,但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肺癌細胞的增殖與轉移受多種激素的調節,在NSCLC細胞膜表麵分布有多種激素的受體,然而,醫學界對內分泌激素如何參與NSCLC腫瘤免疫微環境調節,如何影響NSCLC免疫療效知之甚少。

        近日,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殷武教授課題組在 Science 子刊 Science Advances 上發表了題為:Na, K-ATPase α1 cooperates with its endogenous ligand to reprogram immune microenvironment of lung carcinoma and promotes immune escape 的研究論文。

        殷武教授課題組長期圍繞腎上腺產生的內分泌激素物質——內源性哇巴因(Endogenous Ouabain,EO)的新生物功能展開研究,通過大量的臨床樣本檢測與生物學功能確認,發現了EO是一種能促進NSCLC抑製性免疫微環境的新內分泌激素物質。

        哇巴因是一種高等植物產生的抵抗昆蟲入侵的化學武器,但在非小細胞肺腺癌患者血液中檢測到異常高表達的EO,且EO表達量與腫瘤轉移、患者預後密切相關。進一步研究發現在肺腺癌進展中,腎上腺能夠被腫瘤“劫持”釋放EO,進入肺腺癌微環境中的EO “巧妙”地利用鈉鉀ATP酶受體“脫敏”精密調控PD-L1表達,促進腫瘤免疫逃逸,成果的新穎性獲得國際同行專家的高度評價。

        該研究拓展了EO的新生物學功能,為發現腫瘤免疫逃逸新機製、提高肺腺癌免疫治療效果提供理論依據。

        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生楊開勇與李子劍為論文第一作者,殷武教授為通訊作者。殷武教授長期從事鈉鉀ATP酶新生物學功能研究,並基於內源性哇巴因新功能從中藥強心甾化合物庫中尋找新候選藥物與對應新適應症。已經在EMBO Mol Med,Leukemia,J Am Soc Nephro.等多個國際權威期刊上發表相關研究論文,獲得多項專利授權與科技獎項。該項目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劃在內的多項國家級課題與江蘇省重點研發計劃的支持。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