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

Nat Biomed Eng:期待!這種免疫療法能”吃掉“癌細胞,有望治療多種惡性癌症

作者:MedSci 來源:MedSci 梅斯 日期:2018-07-03
導讀

          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是抗擊病原體的一支大軍。無論是病毒、細菌、還是寄生蟲,免疫細胞對大多數入侵者都能發動有效的攻擊,保護我們免受疾病的困擾。

關鍵字:  巨噬細胞 |  | 癌症 |  | MCS |  |  

        人體內的免疫細胞是抗擊病原體的一支大軍。無論是病毒、細菌、還是寄生蟲,免疫細胞對大多數入侵者都能發動有效的攻擊,保護我們免受疾病的困擾。

        近年來,科學家們發現了免疫細胞的一大新應用——治療癌症。癌細胞往往帶有大量突破,可能被免疫細胞識別。為了逃避免疫細胞的攻擊,這些癌細胞演化出了一係列策略,把自己偽裝成好人。但這些伎倆已被科學家們逐漸識破。通過抑製PD-1/PD-L1通路,我們能讓免疫T細胞擦亮雙眼,對癌細胞發動攻擊;此外,我們也能將癌症患者體內的T細胞分離出來,安插上識別癌細胞的分子,再輸回到患者體內,對癌細胞進行殺傷。這些利用免疫細胞的療法都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成效,也改寫了許多癌症的治療格局。但科學家們也指出,目前的這些免疫療法都集中在T細胞上,略顯單調。要知道,免疫細胞的種類可多了。如果這些免疫細胞都能被開發成抗癌療法,那該有多好!

        今日,發表在《自然》子刊《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上的一項研究,則讓我們看到了創新免疫療法問世的希望。在這項研究裏,科學家們表明,巨噬細胞在臨床前模型中,對癌症的殺傷效果好得驚人。

        顧名思義,巨噬細胞有著一副“好胃口”,能吞噬細胞殘骸、外來病菌、以及其他病原體。盡管有些研究表明巨噬細胞也能“吃掉”癌細胞,但它們為何不能在癌症剛萌芽時,就把癌細胞吃得幹幹淨淨,將疾病消弭於無形呢?

        100多年來,隨著人們對生物學了解的不斷加深,我們逐漸發現了背後的原因:在我們體內,的確有一群有抗癌活性的巨噬細胞,它們叫做M1巨噬細胞。但腫瘤能分泌巨噬細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收買”這些M1細胞,讓它們變成對癌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M2巨噬細胞。

        更為雪上加霜的是,腫瘤還會表達一種叫做CD47的蛋白。這種蛋白就像是寫著“別吃我”的小標識牌,迷惑那些沒有被癌細胞“收買”的巨噬細胞,讓它們放下武器。

        就是因為這個雙重機製,讓巨噬細胞無法對腫瘤進行有效攻擊。

        這款療法有望激活巨噬細胞,攻擊癌症

        知道了原因,也就帶來了解決問題的方向。來自哈佛醫學院旗下布萊根婦女醫院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神奇的藥物,它能既抑製MCSF通路,又抑製CD47通路。按照設計,前一條通路被抑製後,巨噬細胞中能攻擊腫瘤的M1細胞比例會上升;而後一條通路被抑製時,癌細胞“不要吃我”的標簽就會被撕掉。換句話說,通過這一款簡單的藥物,巨噬細胞無法攻擊癌症的兩大瓶頸,一下子就能被移除。

        “我們的技術能通過抑製M2信號通路,讓M2細胞變成M1細胞,”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Ashish Kulkarni教授說道:“如果我們能重新‘教導’這些巨噬細胞,並抑製‘不要吃我’的標簽,就有望打破M1細胞與M2細胞的平衡,增加前者的比例,抑製腫瘤生長。”

        顯微鏡下,巨噬細胞(紅色)對癌細胞(綠色)開始了吞噬

        理論上看,這款新藥設計得很完美。但實際效果如何呢?研究人員們在乳腺癌和皮膚癌兩種癌症的動物模型中做了測試。這些動物被分為三組,一組接受標準抗癌療法,一組接受這款創新靶向巨噬細胞的藥物,另一組則不接受任何治療,作為對照。

        如科學家們所預期的那樣,不接受任何治療的小鼠,在實驗的第10天產生了巨大的腫瘤,而接受標準抗癌療法的小鼠,腫瘤體積則出現了縮小。

        令人驚歎的是,靶向巨噬細胞的療法,幾乎徹底抑製了腫瘤的生長!此外,小鼠的生存率也有上升。

        本療法(紅線)顯著減少了腫瘤的體積

        “我們甚至看到了巨噬細胞吞噬癌細胞。”該研究的負責人之一Shiladitya Sengupta教授說道。

        這項結果讓科學家們興奮不已,也讓他們迫不及待啟動下一步的研發計劃。如果該研究能在人類身上得到重複,無疑將為癌症免疫療法增添一股有力的新軍。

        原始出處:

        Ashish Kulkarni,et al.A designer self-assembled supramolecule amplifies macrophage 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aggressive cancer.Nat Biomed Eng.02 July 2018

分享:

相關文章

評論

我要跟帖
發表
回複 小鴨梨
發表

copyright©醫學論壇網 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複製、轉載或鏡像

京ICP證120392號  京公網安備110105007198  京ICP備10215607號-1  (京)網藥械信息備字(2022)第00160號
//站內統計 //百度統計 //穀歌統計 //站長統計
*我要反饋: 姓    名: 郵    箱: